【作家王风原创】高塘古镇与古彤国

  [复制链接]
查看3147 | 回复4 | 2015-2-6 13: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风 于 2015-2-6 13:35 编辑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我的小说中多次出现彤姓的主人公和彤国的地名,这是因为我对彤姓和彤国情有独钟。小说中的地名肯定是虚构的,历史上的彤国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位于我的家乡华县高塘镇原东阳一带。从这一点说,高塘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称为古镇也是名副其实的。
       关于古彤国的记载,历史资料并不丰富,而且仅存的资料也有部分相左,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个神秘的小国的情况做一个梳理。从目前的史料看,我们可以把古代的彤国初步分为夏商彤国和周代彤国,其中周代彤国得到了更多专家的认同。
       关于夏商彤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据《史记》记载:“彤姓出自姬姓,大禹王之后,因受封于彤城得复姓彤城氏,后省文去城字,遂成为彤姓。”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彤城氏是中国文献记载到的远古姒姓氏族。司马迁记载彤城氏是姒姓的十二个氏族之一。也就是说彤城(彤国)原是夏朝的封国,其后人以国为姓,是为彤城氏。后来省略了姓氏中的城字,即为彤姓(也可能是彤城氏的简称)。
      关于周代彤国的记载相对较多。《郑通志 氏族略》云:“出于彤伯。周同姓之国。为成王宗伯。”《广韵冬》记载:“彤,姓。彤伯为成王宗支。”《史记》云:“彤伯为成王宗伯。”《路史》则云:“周成王封支子于彤。后以为氏。”《通志 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彤氏,出于彤伯。周之同姓国,为成王宗伯。”据《路史》记载:西周成王姬诵,封其支子于彤城(今陕西省华县境内),建立彤国,为伯爵爵位,世称彤伯,其后以国为姓,乃成彤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上述所云不尽相同。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尚书传·顾命》:同召六卿,下至御治事。太、保、毕毛称公,则三公矣。此先后六卿次第,冢宰第一,召公领之。司徒第二,芮伯为之。宗伯第三,彤伯为之。司马第四,毕公领之。司寇第五,卫侯为之。司空第六,毛公领之。《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人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汉因之。”   
     周代彤国的这些记载虽然不尽相同,但可以梳理出一条粗的线索,就是周成王封彤伯于彤城,建立彤国,此后以国为姓,就是彤姓。但是要弄清楚周成王和彤伯的关系,我们就需要了解“宗伯”“宗支”和“支子”三个词的意思。宗伯,官职名,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职。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宗支,同宗族的支派。支子,宗法制度称嫡妻所生的次子以下的儿子及姬妾所生的儿子。从以上的记载来看,《广韵冬》记载彤伯为成王宗支。《路史》记载彤伯为成王支子。结合这两个词的意思,彤伯不可能既是支子又是宗支。这根据宗支一词的意思显而易见。
        那么到底是宗支还是支子呢?我们再来看《周书·顾命》(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的记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这是在成王交代后事时,到场的有“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以公侯伯子男的顺序排位,似乎“芮伯、彤伯”皆不该列为于“毕公、卫侯、毛公”之前。这样的排序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太保奭、芮伯、彤伯”皆是成王的叔伯辈,而“毕公、卫侯、毛公”是成王的同辈,这里还需注意一点,文中的“卫侯”非卫康叔封,显然是文献记载的“卫康伯”,卫康叔封之子。再结合《百官春秋》选择宗正(官职)的条件“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这里的长,不可能是嫡长子的意思,应为长者之意。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彤伯为周成王的宗支而且是周成王叔伯辈的一个人更为准确。
       唐·司马贞注解周代时的彤伯可能是指彤城氏的后裔。宋代韵书《广韵》又在“成”字下注释“史记有形成氏”,是否是“彤城氏”的讹写尚待考证。宋·罗泌《路史》记载“商有肜伯,地即肜城”。但是这些记载都比较含糊,并不能明确夏商彤国和周代彤国的关系。倒是彤姓和肜姓的关系,在《通志·二六·以国为氏》记载到:“肜氏本彤氏,避仇改为肜氏。”讲的是夏末衰败,诸侯多不朝奉。夏桀六年,夏桀以“夏朝旧制”的名义,举行大朝。夏桀讨伐不来入朝的彤城氏和党高氏。彤城氏大败灭国。彤城氏和党高氏的财宝、妻妾、子女被夏桀全部运回了堪鄩(洛阳)。出逃子后为避仇隐彤姓为肜姓。这或许解释了夏朝彤国消失的原因,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商有肜伯,地即肜城”。
      如今,彤姓在北京、山西太原、临汾,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肜姓则主要分布在河南新野,约2000人众,另在陕、甘、宁、京等地也有分布。传为明朝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彤姓后裔,明朝的彤姓历史名人有彤浩,永乐中三水县教谕;又有彤铠,南昌千户。
        2003年,华县高塘东阳境内发现西周古墓群,其中有9座是王墓,结合史料记载的古代彤国在今华县西南的判断,有关专家考证,古代彤国应该就在今华县高塘镇,东阳乡一带。古代百姓以国为姓,由此可见这里便是彤姓的发源地。
       在历史的河流中,一个诸侯国如同沧海一粟,曾经的古彤国,曾经的彤国都城彤城,遥远又亲近,神秘又生动。关于他的更多故事,还需要我们细心去考证,相信有一天,彤国之谜总会解开,这颗镶嵌在高塘古镇的璀璨明珠,会再次绽放异彩。(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王风,男,原名王锋,陕西华县人,青年作家,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会员,200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2011届陕西省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其文笔风趣幽默又不失温润细腻,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百余篇发表在各类纸媒和网络媒体。曾参与编写《青春在基层绽放——全国青年选调生作品选编》一书并担任编委。主要作品有《女神》《不想长大不想生娃》《学会宽容》《短信劫》系列等。
      周成王.jpg 22.jpg 222.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袖添香 | 2015-2-6 16:0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风 | 2015-2-6 16: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导  向你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永春 | 2015-8-13 09: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风 | 2015-8-17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互相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