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陕西话还有什么语言能把张旭的这首《醉歌行》读得合辙押韵

[复制链接]
查看1489 | 回复1 | 2015-2-7 21: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未央汉子 于 2015-2-7 21:36 编辑

除了陕西话还有什么语言能把张旭的这首《醉歌行》读得合辙押韵

     
    十年前,笔者曾经提出一个观点:有些《唐诗》必须用西安话读才会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有的人不以为然,批评说法牵强。我在拙著《原生态的西安话》里举了几个例子,得到不少读者的认可。今天,我从《水浒传》里转抄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醉歌行》,请了普通话标准的主持人、河南话地道的道北人、早年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都没能把这首诗吟诵得通畅流利。大家都可以试一试,笔者敢说,第一能做到的就是关中人、他涵盖晋西、豫西、陇东,四川巴蜀人咬字有异,音调与关中话差别不大。
    按照北齐学者、长安京兆史学家颜师古的爷爷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里说:“南方风水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词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清代训诂学家刘台拱在《论语骈枝·释雅言》里讲:“孔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孔子“正言其音”用的正是西周推广的京畿一代(丰镐)规范的“雅言”,他的理由写在《论语·八佾第三》:“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证)也。文献不足也。足,则吾能征(证)之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在《中庸》再次重复:“吾说夏礼,杞不足征(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以上典故说明一点,西周的语言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广的“普通话”,当时叫“雅言”。每个个朝代,官方语言杂乱,正如颜之推所说:“自此厥后,音韵锋出,各有风土,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照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长安作为中国第一大古都,相继十三个朝代,黄土下沉睡了73个皇帝,长达1200多年作都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他的语言长期为官话,读音对全国影响最大,以致汉语中很多字句必须用关中方言才能说得清,道得白,这是后话。下面请网友自己读读张旭《醉歌行》,体验体验,尾字注音为长安方言读音,也是古汉语读音。

                                唐·张旭《醉歌行》

金瓯潋滟倾欢伯,(běi)    双手擎来两目白。(béi         
延颈长舒似玉红,                咽吞犹恨江湖窄。(zěi        
昔年侍宴玉皇前,                敌饮都无两三客。(kěi      
蟠桃烂熟堆珊瑚,                琼液浓斟浮琥珀。(pěi      
流霞畅饮数百杯,(pěi),    肌肤润泽腮微赤。            
天地闻知酒量洪,                敕令受赐三千石。(dān)         
飞仙劝我不计数,                酩酊神清爽筋骨。              
东君命我赋新诗,                笑指三山咏标格。(ɡěi)         
信笔挥成五百言,                不觉尊前堕巾帻。(zěi        
宴罢昏迷不记,(ɡuǐ)   乘鸾误入云光宅。(zéi)         
仙童扶下紫云来,                不辨东西与南北。(běi)         
一饮千锺百首诗,                草书乱散纵横劃。(huǐ)         

     朗读时应当注意,伯、白、客、窄、珀、杯、格、帻、归、宅、北、劃,用古音和长安话韵尾都在ei(ㄟ)或ui(威)上。
     本诗最后一个字“劃”字,今写作“划”。《唐韵》:“呼麦切。胡麦切,音获,裂也”《集韵》、《韵汇》:“忽麦切。做事也。”《正韵》:“霍虢切。”《玉篇》:“以刀劃破物也。”以上说的三个字,关中把麦读“美”、虢读“归”、获读“回”。按切反“劃”字就读为“挥”。以的狂草著称的诗人写草书“散乱纵横”,挥洒自如。所以音、义皆为“挥”(hui)。从下面这个拓片看看张旭是怎么纵横挥(划)洒的。
1154891829444578142.jpg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1154891829444578142.jpg
张旭字帖(来自网络)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涯碧草 | 2015-2-7 21: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

问后伍老师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