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间烟火 于 2015-2-10 20:54 编辑
年总是新的 小时候,除夕晚上,当我们脱衣睡下时,母亲就会把过年的新棉衣拿出来放在炕头,等着到初一早上起来穿新衣,过新年。尽管那所谓的新衣只不过是拆洗过的旧衣,或者只是在旧棉袄上套上一件新的罩衫,但是那也足以点燃我心中对新年的期盼,那夜晚的梦都是香甜的。其实,那些新衣服,或是新置的,或是拆旧补新的,母亲提前好多日子就准备好了,但是,不到除夕过年的时候,是不会拿出来让我们穿的。母亲说,早早让我们穿上,脏了,到过年的时候,就不新了。 是啊!年总是新的。新衣服只有过新年才能穿。只有过新年,才配得上新气象!
冬日的乡村,到处是枯枝衰草,灰墙土瓦,能够妆点出新的气氛的东西并不多,但是除夕梦中响起的爆竹声、家家户户门楹上红灿灿的对联、还有远远近近的村子里传来的锣鼓声,还是让人觉得过年这个日子和往日的不同。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初一早晨吃完饺子,到村子里去看别的伙伴穿了什么新衣服,到邻居的家里转悠,看人家客厅的墙上新贴的年画,平日司空见惯的屋子,贴了年画立刻就不一样的,清爽了、新鲜了。所有的热闹和喜庆都在以各自的形式诠释着年的新意。
比起乡村,城里的年更新。大大小小的门店里年货商品都堆到了店门外,层层叠叠的,包装几乎一律是红红火火的颜色,各类促销的广告牌匾和横幅也是红色主打。街上的来往的人群也比平日多了,商场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让人觉得过年的日子就是不同寻常。灯笼是最具有民族特色,也最能表达喜庆色彩的文化载体。新年里,单位、商铺、民居宅院,到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几年,广场、公园、路边的树上也挂起了各种造型的红灯笼,密密匝匝,红红火火,把城里的年装扮得一派新意盎然。小城穿上过年的盛装,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新的事物总是包含着美好的期盼和愿望。新年的新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新年所承载的希望中。新年来临,大到国家,小到学校、企事业单位,与新年有关的会议和活动就赶趟儿似的,陆续而来。一套套的新规划、新办法、新目标、新任务,无不渗透着新的一年新的内涵。 平凡的普通百姓过着平常琐碎的日子,没有机关单位那些讲究,但是在新年到来的日子,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新的期盼、新的愿望、新的打算。所有这些,老百姓不一定说出来、记下来,或者按部就班的日子太普通、太琐碎了,琐碎得不需要对新年的新有什么想法,但是,新年的钟声响起,新年气氛笼罩过来,心里也会下意识地自省:哦,新的一年了。然后,在心里思忖应该有什么样的新计划、新想法。也许这只是一个瞬间闪过的念头,但是你潜意识里承认了年总是新的,新年就要有新的开端、新的起点。 新年意味着新的开端,更是对新年新生活的憧憬。小时候,家里不宽裕,想要什么学习用具,父母总是会说,到过年一定给你买。其实不只是我们要的小东西,衣物和家具等大宗物件的添置,平日省吃俭用的父母,大多都是攒足了劲放在新年的时候。 现在,人们富裕了、生活条件好了,衣物和家居用品可以随时添置,但是,在不少家庭中依然保持着过年添置新饭碗新筷子的习惯,预示着家里人丁兴旺,也寄托着新年衣食丰足、生活美好的愿望。还有,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期盼、对当婚儿女嫁娶的期待、对建房造物筹划等等,都是寻常家庭新年里最常听到的话题,也都不无诠释着新年的新。
年总是新的,新的总是美好的,让我们喜迎新年,憧憬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