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君小说】沧桑与梦生·第三章:是否有个梦

[复制链接]
查看1788 | 回复2 | 2018-6-1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是否有个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少年时代的乔阳是否也有一个梦想呢?在那个时候,说不清,道不明。或许,还不能说有个梦想!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梦想。
乔阳自小就喜欢读书,可是,最早接触到的书,只是街上摊头里的“小人书”。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只要人多的地方,一准有租书的摊子。租书人将一个像箱子一样的东西展开来,里面是一层一层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那种小开本的画册,有单本的,也有连续的,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专门供孩子们或不识字的人看的书,俗称“小人书”。这些书一般都不卖,只管看,看一本一分钱、二分钱,最多的要五分钱。
冬天,农闲。晚上,甚至白天,生产队的社员们,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三三两两的喜欢“抹小牌”,“推牌九”、“押宝”。小孩子们上不得台面,也没人理你,却可以在边上“钓小鱼”。乔阳有时也会去赶这个热闹,在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方桌四周,瞅,一旦瞅准了那一方“红”,便钓上一两次,碰巧了,赢上几个硬币揣进口袋里。回到家,避开所有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找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藏起来,怎么都不肯乱花。妹妹、弟弟们不知道,母亲更不晓得还有此事!
乔阳家在县城里有一门亲戚,有位表兄弟和他差不多大。逢年过节,他们两家有些来往。乔阳一到他家,一准要拉着那位表兄弟去街上,把“钓”来的钱全都投入到书摊里去。《英雄儿女》、《上甘岭》、《刘胡兰》、《红岩》……都是在这里知道的。每当读完一本,还想再读第二本,可摸摸口袋,没钱了,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期待着下次再来。那位表兄弟也拥有几本这样的“小人书,”让乔阳“偷”走了好几本,可能一直都还不知道哩。
有一年,某个星期天,乔阳的哥哥回家看望母亲和他们,似乎是想要关心一下他的学业,问他都读了什么书,乔阳便兴高采烈地说:“我读了很多书哩。你看!”拿出几本从县城“老表”家“偷来”的“小人书”。哥哥睁大了眼睛,像是城里人第一次看到农村人似的。说:“什么,你就读这样的书,还叫读书,这能叫读书吗”?乔阳同样睁大了眼睛,问:“这不就是书吗,还能读什么书”?哥哥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了一本包了书皮的,比“小人书”大好几倍的书:“你看,这才是书,读这样的大部头书,才叫读书哩”。表现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让乔阳好多年以后都还记得当时的那个情形。
乔阳的惊讶是不奇怪的,他长这么大,除了课本,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书呀!他翻开封面,扉页上的书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厚厚的像一块砖头。伸了伸舌头,说:“我的妈呀,这么厚,什么时候才能读完”!
“你看看吧,我借的,明天要还人家的。”
这一夜乔阳没有睡觉,囫囵吞枣地读着,才读了一大半,天就要亮了,并赶紧将结尾部分先读了。尽管有很多的字不认识,很多地方读不明白。可是,能够读出一个大概的故事,能够读出那些似懂非懂的语言,就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的兴奋,那样的畅快。
这是乔阳第一次读小说,第一次知道保尔·柯察金,还有冬妮亚。
自此,在乔阳的心里便隐隐约约的有了一个幻想,这么神奇的故事,是真的吗,怎么写出来的?我长大了要是也能写书,也能写一本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书,该多好呀。
带着这样的一个梦,促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书读。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书,也不管是什么书,拿到就读。以至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读书从来不挑不拣,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杂得不能再杂了。更有盛者,在他上班以后,每月拿到的工资,除了上交给母亲的那部分,剩下的全都买了书。这种习惯,一直伴随着他的大半生。尽管有的书一直也没有时间去读,可是看着它们静静地躲在书柜里,心中便也觉着非常地享受,非常地满足。
从此,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乔阳的学习认真了。那时学校的课程并不紧张,也不多。读初一时,就是语文、数学、历史。别的呢,就是辅课了。他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作业基本上都是抄李纯同学的。可是,语文、历史成绩特好。语文课要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从来都是读一遍就明白。写作文更是一种享受,只要老师布置下来了,有时在课堂上就完成了。即使是回家写,一个晚上也一准搞定,第二天一准交上去,没有一次迟交,更没有不交的。很多篇作文都被老师当成范本,在课堂上朗读。历史课就更不用说了,读过一篇便记着一篇。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就编在初中一年级的课本里,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在他的心里产生了极为重大的震撼,尤其是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名言,从那以后就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再也不能抹去。后来,他儿子出世,他便从这一句里借出一个字为他命名,不仅表达了他的理想,更寄托了他的期望。
每次上级来学校检查教学工作,要听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当堂提问要找的学生基本都是他,因为他的回答不会出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就表示老师的教学质量不错。
那时,农村生活是相当不易的。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兄妹几个孩子,差不多也都陆续上学了,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几乎都不通电,没有电灯。晚上,母亲要为一家人做鞋、补衣服,他要做作业。他们母子二人就在一张方桌上,共用一盏没有灯罩的煤油灯,母亲总是将灯推在他这一边。只要他还在写作业,还在看书,母亲就不会催他停止。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在她看来,只要儿子在写呀,看呀,那就叫学习,那是正事,她就不会阻止,更不会心疼煤油。
哥哥随父亲在外,在家里乔阳就是最大的孩子了。与母亲来说,不仅是个伴,更主要的是她对这个儿子寄托了莫大的希望。乔阳自从读书以后,没要她操过心,四年级时,就能写春联,不仅写自家的,还帮别人家写。她快乐的无以言表,好像看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希望。乔阳将书读好了,就好似代她读了。乔阳将来有出息了,她就感觉着是一种荣耀了。
那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乔阳做作业,母亲摘山芋。煤油灯放在乔阳写字那一边的桌子边上。乔阳一边写字,一边看看母亲。母亲因为离煤油灯较远,光线很差,完全是在凭感觉抓起一个山芋,再放下一个山芋,很是忙乱,速度也很慢。乔阳就说:“妈,我作业不做了,帮你摘吧。”说着就要合上书和本子。
“不要,你做作业,我不摘都不要紧。”母亲不让。乔阳只好做作业,一直到深夜一两点钟才结束。
乔阳做完应该做的作业后还写了几张大字,只不过是小小少年的胡乱涂鸦而已。可是,母亲却非常地高兴,说:“儿子,有出息”!
这时,因为晚饭每人只吃了两节山芋,肚子早就饿了。母亲破天荒,第一次,在夜里,煮上一顿咸鸭糯米糍粑饭,还不知从哪儿找出了一壶烧酒。母子二人,你一口酒,我一口酒,对饮着眼前的那份喜悦。你一口饭,我一口饭,品尝着心上的那个愿景。直到东方泛白,雄鸡高唱,才心满意足地睡去了。
这是乔阳有生以来第一次喝酒,也因这次的“豪饮”,让他奠定了“能喝酒”的基础,母亲逢人便说:“我家阳能喝酒”。而且,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乔阳喝酒是以豪爽著称于“酒林”之中的。可是,后果是“十喝九醉”,还有一次没醉,是因为胃疼,没喝!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 2018-6-2 08: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6-4 07: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小说连载,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