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奇勇小说】岁月吟歌 (6--10)

[复制链接]
查看2300 | 回复3 | 2019-4-2 2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6b7fec1e01e4ea78efac1fed3915923_th.jpeg

第六章   征程逸趣

       十二月十九日,天还未亮,唐华就已起床了,穿着他那套过节才穿的蓝布制服。就从木楼上下来来到了灶房,他想看看早饭是否煮好了,以便吃了早饭好到村上集中。

       但此时,他见母亲苑正阑、大哥唐其斌、大嫂程守英、二嫂邹兰芬、三姐唐其芬、幺姐唐梅英,以及几个侄儿侄女们。齐整整地都聚集在堂屋说着话,而母亲苑正阑,则用衣角擦拭着泪水。

       大家见唐华已穿戴整齐来到了堂屋,都纷纷地说:“兄弟,今天可是你正式入伍到县上报到的日子啦,我们专门赶来送你哈”。唐华见状很是激动,脸上泛红,两眼却夹着泪水说:“唉呀,还这么劳慰哥哥、二嫂、三姐、幺姐啦,我走后,母亲就全靠你们照顾了哟。”

     “你们放心吧,我一定听党的话,在部队好好干,苦练军事技术,争做政治合格、思想合格、军事技术合格、文化合格,品行兼优的“五好战士”,年年给你们传捷报报喜讯!”

        母亲苑正阑则走过来,拉着他的手嘱咐说:“幺佬,你是个乖娃二,在部队舍,你不要像在家那样犯倔犟的毛病哟,要听部队领导们的话,勤快些,多向老兵们学习,当个好战士多给我争气哈”。说着,说着,她的泪水就流个不停。

        唐华,见母亲这样难过,心里也很不是个味道,泪水也不由自主地就涌了出来。但他还是强行控制止这种依依不舍,难以分舍的情感。所以,他就对母亲说:“妈,你放心吧,我到部队一定好好干,我要干出好成绩来回报您,不会让您失望的。我走后,您要多保重哈!”

      上午九时,这一天,天空格外的晴朗,只见锣鼓喧天,人们也喜笑颜开地纷纷从家中走了出来,特地来欢送,本村四名青年光荣入伍。

       村上聚集了数百人,在支书唐仁凤的带领下,一路敲锣打鼓,将披红戴花的唐华等四名青年送到公社。然后,由公社武装部长唐安南带队,经公社出发徒步翻越方斗山,再乘货车到南宾县城,并安全地将全公社二十九名应征青年,带到县人民武装部报了到。

        唐华,他们这批全县三百多名新兵,是由沈阳军区三十八军征招的。因此,在县城集中换装简单训练几天后,即由接兵部队的干部带队,从南宾县城乘货车(那时还没有客车,只好以货车代替)到高家镇,再乘民生轮船公司“华康”号拖驳船到武汉,再由汉口站,乘那种用闷罆车组成的军列。

      他们一路颠波,又一路欢歌笑语,观景聊天,吟诗诵赋,行程数千公里,真正体验了一路征程的辛劳与欢乐。

       却说,唐华他们,当船行至忠县石宝寨附近,由于大部分人从未离开过家乡,眼看即将离开故土了,自然没有心情去观赏美景。随之而来的,是滋生出的恋乡恋土的情绪。

       随着江水的哗哗声,大家都抑制不住情感,而流下了伤心地泪水,在接兵干部再三地安抚下,情绪才慢慢地稳定了下来。但唐华、唐其伦、冉任臣、唐术祥、唐武祥、栗万祥、唐祥杰等青年,他们则不同,心情却十分地爽朗,似乎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程!

        或许,正如古诗所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知不觉之间,船已行至夔门,唐华他们兴致剧浓,不竞跑出船仓,站在甲板上极目远眺。不觉,一幅幅秀美壮观而雄伟的夔门画图,就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真正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江山,竞如此多娇,是多么地壮美啦!

        夔门,又名瞿塘关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夔门三峡的大门。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这里河面宽度只有百余米,把滔滔大江紧束得像一条沟壑,而通过的流量往往是每秒多达五、六万立方米。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用一字,活画出夔门的赫然水势。在临江的石壁上,还刻有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的十个行书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门”,和行书夔门·瞿塘”,均历历在目。

        不一会,轮船又行至兵书宝剑峡,大家又是一阵阵地惊呼雀跃。面对雄伟壮观陡峭而峰险的风景,这时唐华转过身来,若有所思的对身旁的唐其伦他们讲:“不知你们记得不,李白曾在我们这个年纪,在路过三峡时,写过《峨眉山月歌》的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他说着说着,随口就轻吟了起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后,唐其伦又接过话说道:那你们是否读过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首诗?除唐华不质可否外,其他人均答:“没有”。冉任臣则说:“唐其伦,那你把那首诗,朗诵给我们听听呗”。

    唐其伦随即就吟了起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时,唐华却不甘落后,到底是年轻气盛,似乎是要争个高低似的。就说道:那我就再给大家吟一首,李白《上三峡》这首诗,怎么样”?

    大家说:“好啊, 你就吟出来我们欣赏一下吧”。唐华也不客气 ,稍停片刻后,他就吟了起来: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他刚吟完这首诗,唐华接着又说道:“ 三峡,是集险、奇、峻、秀、美、幽为一身,可算得上是中国绝妙的美景哟。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都曾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的诗篇佳作。”

    随之,他又说到:“除了上述几位的诗外,还有苏轼、杜甫、王勃、白居易、贯休、胡皓、廉氏、范仲淹、崔颢、王安石、柳宗元、孟浩然、扬慎、袁凯,以及陈毅等诗圣、先贤、伟人们,也曾留下过精美的诗篇佳作。”大家听后,内心很是感佩唐华,暗自感到,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啦。”

    他们觉得,平时看唐华不怎么样,但在关键之时,他还真可以露几手,说明这几年,他阅读了不少古典的诗词歌赋之类的书籍,也增添了不少的知识。或许,可以这样说“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啰”!

    然而,正当大家在甲板上,一边绕有兴致地观赏三峡风景,一边又热烈地吟诗颂赋,感叹唐华的才华之时。

    忽然,从后面尾部的甲板上,传来了吼叫声:“快点,快点,我的毛毛帽(皮帽子)掉到江里去了。”大家听到呼喊声,站在甲板上的近两百人,立即拥向后面。只见一个叫苑顺渝的战友,手挥午着朝着江面喊叫,又指点着江面说:“看嘛,帽子在那里。”

    尽管,有位水手拿着竹篙在捞,但水急船快,很快帽子就在船身后去了,再怎么捞也够不着了。随后,这位乡党在隆冬时节,就一直打着光溜溜的秃头到了部队。

    当然,在随后的征程中,还是这位同志,沿途也出尽了洋相。后来,大家告别了“华康”号货轮后,就在汉囗火车站,乘闷罆车军列赶往吉林。

    这种闷罆车,不仅没有窗户,更没有厕所,沿途只能在兵站解决大小便。但就是这位乡党,或许,是没有戴帽子着凉了吧?刚上车不久,就憋不住了,大声地喊叫:“我要屙屎,我要屙屎。”
    被他逼得车厢的两名带兵干部,眼看实在无法,只好用打背包的绳子,在大门口拉着他的双手,让其在大门口解大便。但这样一来,不仅使整个车厢臭气熏天,而且还给沿途铁路工人屙一身,搞得大家都哭笑不得!

    话说,三十八军在南宾县征招的这批新兵,沿途经历了七天七夜,跨越了数千公里的颠波,由地处西南的四川省南宾县启程,历经中南的湖北汉口、河南的郑州,再穿越华北的山西、河北、天津,经辽宁省的山海关,最后直达吉林省的通化市。真可谓是:“八千里江山云和月”啦!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随着带队军官们的一声命令:“下车了,下车了”,唐华他们即到了目的地--吉林省通化市。
这时,全体新兵背起背包,有秩序地下车了。只见整个城市在灯光的照耀下,到处是白皑皑地一片,寒风吹过,直让人打抖。还真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味道和景象啊。

    唐华心想:“这是我人生中,一次真正的军旅生涯的考验,就即将就要开始了!”
                                                                                  (网络图片
第七章军营生活
    三十八军驻地--通化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早在远古时代,通化地域内即已有人类活动生存的迹象。
它并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 “ 通化”。那时通化地区下辖通化、浑江二市及通化、抚松、柳河、海龙、辉南、集安、靖宇等7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而三十八军,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钢铁的部队。它的历史悠久,是由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的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汇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发展而成的在解放战争中,其名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于1946年11月,改称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
    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因表现特别出色,被彭德怀总司令电报嘉奖道第三十八军万岁!”,之后,也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首肯和称呼。
    从此,38军就有“ 万岁军”的称号。而松骨峰阻击战,则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魏巍,那篇举世闻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讯的主题。朝鲜战争胜利后,于一九五六年回国驻守于吉林省通化市,隶属于东北军区所辖。一直担负着,守卫祖国东北部边疆的任务。
    而该军,在南宾县征招的这批三百余名新兵,全部分配到112师所属各团,以及师直部队。唐其伦、唐春逸、唐术祥、唐祥杰、栗万祥、唐武祥等,则在参加了师部新兵团三个月的集训后,正式分配到炮团的指挥连、加炮营、迫炮营、榴炮营,以及团直属警卫排服役。
    唐华,因他聪明伶俐,又能吟诗诵赋,所以成了该团各营争抢的新兵。最后团部决定,将其分到榴炮三连指挥排侦察班,在部队的基层鍛练后,再作考虑。自此,唐华即在榴炮三连指挥排侦察班,当起了方向盘(炮兵侦察仪器)手。
    这时,唐华才有机会,认真地观察了炮团驻地一番。只见整座营房,座落在市郊与浑河相依,与著名的通化葡萄酒厂连接。修建在通化葡萄酒厂,后面小山上的营房,按苏联式营房规制用土坯砌成,上面盖着灰色水泥瓦。一排排依次整齐排列,犹如是军纪严明的队伍排列在小丘陵似的,而营房的上端,则建有一座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和大操坝。
    中间,有一条通道从上而下,营房的两侧,分别设有食堂、操场、厕所、菜地、地窖。在营房对面公路的一侧,则是坦克团的驻地,炮团与坦克团,只是中间隔着一条公路,而相依相伴相对的邻居。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因而,全国的形势较为稳定,到处是学“毛选”、“学雷锋”、“学政治”的,充满了浓浓地政治气息的氛围。
    部队的生法,则是半天学习政治,半天学习训练军事技术,周日休息。但外出营房到市区,则名额有限制,每个连队只允许五名人员请假外出。因为那时的三十八军,是全军的全日制值班部队,平时都是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都可能有军事任务。所以,既使是周日或假日,都是不允许随便离队外出的。
    唐华,是一名志愿积极报名入伍的战士,早就有一颗从军报国,在部队锤练自已发展自己,以实现他自已的从军报国的梦想。
    所以,他进入部队后,犹如龙入深潭一般,如鱼得水,激情四射,十分活跃。不论是在学政治、学文化,还是在学军事技术,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方面,他都十分地刻苦用功积极参加。所以,他在各个方面进步很快,也深受连队首长,和新老战友们的好评与赞扬。
    部队,聚集的都是一批有理想、有文化,青春韶华而活跃的年轻人,爱动、爱唱、爱蹦,这些都是他们的特点和优势。而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春节,部队都要以连为单位搞文艺庆祝活动,借以活跃部队的文娱生活。
    唐华,在这方面也是积极的活跃分子,每次都要与班长刘华川、老兵魏绍文一起,来一段《三句半》,或者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一个兵》等歌曲。亦或是朗诵一首古诗词,搞得气氛十分活跃,惹得全连官兵齐呼:“唐华,好样的,唐华,好样的,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每次唐华遇到这种欢迎地场景时,他总是十分高兴和爽快地说:“好的,好的,那我就再给大家献上一首,来自家乡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吧”。或者又再朗诵一首诗,以满足全连新老战友的要求,不然的话,大家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在政治学习方面,他利用假日到通化市区的新华书店,购买了一套毛选《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以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及唐诗宋词等方面的书籍,他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来认真地学习。
    尤其是《毛泽东选集》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篇章,被人们称之为所谓“老三篇”,他反复阅读,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并能很好地结合思想和实践去应用。
    由此,使他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即被评为连、营、团三级学习毛选的积极分子,而受到上级的嘉奖。其他,如军事训练、学雷锋做好事等方面,他更是不怕苦不怕累,那怕是严寒酷暑的恶劣气候,他都未能中止过。
    他经常利用中午、晩上、假日,缠着班长刘华川,让他带着老方向盘手魏绍文,以及炮对镜手邹长城一起训练。将附近的山上设定为炮兵的观察所,用军事仪器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仔细测量目标,反复演练精确地计算座标距离,这样来苦练军事技术。
    东北的冬季,是十分寒冷的,一般均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尤其是在冬季野外训练,因方向盘类似于测地仪器,体积和转扭较小,不能戴皮手套操作,只限戴线手套。由于如此,往往双手十指冻的与线手套粘在一起,关节更是疼痛难忍。尽管如此,但唐华依然坚持住了。
    而且,在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方面,他也格外地积极,经常主动铲扫连队营房门前的积雪和卫生,拉着爬犁到公路上拾马糞,为连队的菜地积肥。同时,他更不怕脏,时常拿一把十字镐下到简昜的厕所,挖开已冰冻了的大糞。经常是一镐下去,冰冻了的大糞四处乱溅,使他的头、眼、鼻、口、脸,及全身溅满了糞渣,但他却都不在乎。
    从而,使他在军队这所大熔炉即大学校里,不仅开扩了视野,提高了文化、政治、思想、军事素养。而且,也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了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既使,是一九六七年二月,部队移防到河北高碑店市,他也调至营部为通信员,后升任为代理书记。尽管时间变了,地点变了,岗位和职务也变了。但他仍然保持那种勤学苦练,拼搏向前的精神,因而受到了团、营的嘉奖,多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连、营首长尹国华、楊海波、王培范、于永鹏等,都夸他是一名好的“干部苗子”,并正式列入了后备军官名单,予以重点培养。
    一九六七年“七一”前,他在连长尹国华、排长靳成彦的介绍下,经连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批准,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即调营部为代理书记,后他又返回榴炮三连,担任代理二排排长。


第八章  邂逅牡丹

       军营的生活,虽然单调,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但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尤其是处于青葱韶华的唐华,那一批年轻人,能够尽快地让他们成长和成熟起来,肩负起捍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初夏,北方的天气仍有些寒,但天却要比南方亮的早一些,清晨,燕赵平原就露出了微微的斑霞,一队队鸟儿鸣叫着,排成人字型愉快地飞过了营房的上空。

    然而,这时在营区宽阔的大操场上,在营房围墙外的白油马路左右两边,一队又一队的队伍,在值周军官的引领下,在“一、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口令声下,在发出“嚓嚓”的整齐脚步声中,正在早操中跑步。只听一声:“齐步走”的口令,队伍又缓慢地行进下来,由跑步的行军姿式改为迈步行走。

    不一会,队伍就分别朝各自营房的方向行进,又在一声:“立定”,“向左转”, “ 稍息的口令声中, 队伍整齐的排列在营房门口,在领队军官一声“解散的囗令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早操,就此结束了。

      这时,唐华从解散的早操队伍中走出来,边走边摘下军帽,又解开束在腰间的皮带,朝着榴炮营营部自已的宿舍走去,准备洗漱后,就到食堂吃早饭了。

    上午,八点未到,唐华就提前来到营部办公室,准备打扫室内卫生,这时,营首长们也从家属院,陆续来到了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并不大,约有30平米左右,却住着营长王培范、教导员于永华、副营长王合诚、洪礼贤、祝吉祥、张玉刚,以及副教导员贺文等七位营首长在此办公。

      然而,唐华的办公桌,则放在靠窗户的右侧,左侧是副教导员贺文的办公桌,靠墙处横放的一张办公桌,则是通信员小郑与小贾他们共用的桌子。

    而此时,门口来了一位年轻妙龄的女子,只听她如莺鸟式的嗓音亲切地叫道:“王伯伯,您在吗”?营长王培范,挪动着东北大汉那魁梧的身躯,边应答边往门口走去。一看才说:“啊,是玉琴呀,找我有什么事吗”?

       这时,该女子就迈进室内,对王营长说道:“王伯伯,我妈妈让我来问您一下,看看我爸爸他在天津“支左”有信来没有,他现在的情况怎样?”

    王营长听后,说道:“啊,这个事呀,晓琴,你给你妈妈讲,你爸爸在天津给我来过几次电话,汇报过他那边的工作情况,听他讲,虽然天津社会有一些动荡,但总的情况还好,尤其是你爸爸“支左”的系统,目前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请你们一家人放心吧,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会让唐华随时告诉你们的”。

    那个女孩听到王营长这番话后,总算松了口气,才放下心来。说道: “啊,是这样啊,那就暂时没有什么可耽心的了,谢谢王伯伯了哟”。

    正当那个女孩转身欲往回走时, 王营长却叫住了她,关切地说: “晓琴,你不忙回家嘛,既然来了,你还是问问唐华,看他那里有没有你爸爸的信件,你也可以问问,看他是否知道你爸爸还有什么情况

    然后,王营长指着一直站在一旁的唐华,介绍说:“他就是唐华,自从李兴祝书记去保定‘支左’后, 他就代理营部的书记了,这些具体事务性地工作是他在管,你再问问他好吗?

    那个叫玉琴的女孩见此,就很客气并谦卑地说: “好的, 王伯伯, 我就不再耽误您了,我再问问唐书记吧

      这时,唐华见王营长这样介绍他,心里很是高兴,顿时,在他英俊秀气地脸上堆出了泛红的笑容。而此时的唐华,是第一次近距离地面对陌生的女孩子,自然显得反倒有些羞色,表现出了既想见又有些怯场的表情。

    既然是营长亲口交待了,他只好鼓足勇气,但又不失风度地打着招呼: “来,来,请过来这边坐 ”。边说着话,边拉过一把木制座椅让女孩坐,又忙着热请地去给她倒茶水。待女孩落坐后,唐华那内心激促跳动的心,才稍稍地平静了下来。

       唐华这时,才敢用眼眸的余光,扫视着跟前的这位既漂亮又逗人喜欢的女孩。只见眼前这位女孩,约有二十岁的样子,中等身材,胸部格外地突兀,将花格子衣服的乳部都撑地老高。脸呈椭圆型状,脸颊左右两边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头发梳理成两条翘起如蜻蜓展趐的小辮子,眉梢弯曲秀美如钩月。一对眸子转动起来,好像是一泓泛起涟漪的秋波,传神而楚楚动人。由于脸部稍显黑幼,一笑起来,活像一朵盛开的黑牡丹似的。

       窥视至此,唐华那颗情窦初开的心,似乎有些微微地蒙动,如像一见钟情似的,不觉顿生了一丝爱慕之心。脸部情不自禁地也稍稍泛起了红润,但又怕她看出,所以,才装出一幅镇静的样子。这时唐华回过神来, 恢复了往常地神态,开始了与她交谈。

    现在,唐华才敢正面看着晓琴,对她说道: “啊,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一封昨天才收到的信,本来,我准备今天给你家送过去的,你既然来了就捎带回去吧。刚才王营长已将情况都给你讲了,我这里暂时还没有其他信息,如有新的情况,我会及时转告你们的。

    然后,唐华稍稍地又停顿了一下后,又以关切地口吻说道: 你父亲张玉刚副营长,是我们营的首长,他奉命到天津“支左”去了,家里只留下你们母子四人,你又在高碑店百货公司上班。如果家中有什么困难,可要及时告诉我们哟,我们会派人帮你们解决的,请你不必客气哟

    而此时的张晓琴,见唐华不仅年轻英俊,而且还说出这么体帖亲切的话,心中很是感动,不禁在她那漂亮地脸庞上,也泛起了红韵。她起身说道: 唐书记,感谢你们的关心哟,欢迎你到家里来玩说完 就骑上停放在门囗的凤凰牌坤型自行车,急匆匆地奔向高碑店上班去了。

    自此以后,唐华就有一些蒙胧的小意识,心里对她总有那么一丝丝的牵挂,是既想见她又羞于见她, 总有一种心牵牵地感觉。但最终,唐华还是战胜了那种胆却的心理, 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他自已的心事。 也曾到访过她家几次,并趁去高碑店市区办事之机,专门到她所在的百货公司柜台,看望过她。

     然而, 当时不知出于何原故,对于青睐爱慕对方的只言片语,双方始终都未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直至唐华退伍,他都未向她表白内心地那份爱慕的情感。

    日月如梭,岁月似水。晃然间,时间已到二00八年间,这件事也已过去了四十年了。然而,在唐华心中依然搁着,依然不时地也牵挂着她。

    几经碾转打听,后来, 才经在保定市生活的老战友们得知,张副营长随后转业在天津市工作了。而那位叫张晓琴的佳人,则与一位在政法机关工作的同志结了婚,并也已双双退休,早已迁居在保定市区安度晚年了。

    当唐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很是高兴,心中瞬间也即释然了。当然, 唐华是一位重情感讲信誉之人,自然也讲究感情和礼仪,不忘给她们父女俩分别打过电话,也主动介绍他自退伍之后,这几十年的工作情况,并送上他深情地问候和祝福的话语。
    至于,过去唐华曾经想向她表白的话,因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他觉得时至今日,就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了。他们双方都不是当初的境况,何况曾被唐华顿生一丝爱慕之情的她,人生都很美满幸福的,那不是更好,不也正是自已所希望的吗?

    如果说,曾经在韶华青春时期,双方均在个人情感上还未结果之时,有那么一丝的爱慕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还是让它隐藏于自已的心里,或许更为恰当吧?


       这正是:“有花堪摘直须摘,莫等无花空摘枝”吗?那又何必呢!


第九章  代职军官

       话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国际形势风云突起,情况错综复杂。西方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而且中苏两国又交恶,两国的关系也趋于紧张。

    随着中苏两国“珍宝岛”事件的发生,苏联又分别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阵兵百万虎视耽耽,致使中苏、中蒙关系如同雪上加霜,形势就更加严峻和紧张了。三方所处的军事态势,都处于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妥善地处理和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果断地做出了英明决策,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地应对措施。

       除了实施政治、外交等手段外,在军事上,也重点地釆取了以军事防范为主的措施。为此,为了国家的安全,中央军委急速地作了军事战略的调整,以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

       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勒令东北、北京等军区,派兵加强对边界的防范,加强对边境出入境人员地检查,以防止对方敌特人员趁机潜入我国境内,搜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情报,或实施破坏活动。

      由此,承担着中蒙边境的军事防范,和守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首都北京,安全重任的北京军区,也采取了重要的军事举措。

       首先,加强了对中蒙边境的军事防守工作,以防止任何军事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其次是紧急调动三十八军之一部,驻防张家囗一带,以作军事战略上的防备。再次,是抽调部分军事干部,加强中蒙边境检查站的工作。

    因此,在这种一系列军事变动的情形下,作为在三十八军112师炮团榴炮营部,任营部代职书记的唐华,那么他命运又如何呢?豪无疑问,作为中国现役军人,他自然也涉列其中了。

       一天的上午,身为营长又对唐华有知遇之恩的王培范,专门找唐华谈了一次既十分严肃,又格外关切温馨地谈话。

    他亲切地对唐华说:“小唐,鉴于目前的形势,恐怕我要与你分别,而各奔东西了。这一次,我们团的干部变动很大,有一批干部要调往内蒙边境,借以加强中蒙边境军事检查站的工作。我已接到了命令,即将调往内蒙边境地区,去担任一团级边防检查站站长。”

     “另外,团里的各级干部也要作统一调整,仅就我们榴炮营來说。其中,三连的连长尹国华、指导员楊海波,将分别升任为榴炮营营长和营教导员。三连的连长和指导员的职务,将由温文虎、高文富俩位同志接任。”

       当唐华听到王营长说到这里,心中一惊,特别是对王营长的调离,他心里实在是难以接受,很是有些依依不舍。

    所以,他倾刻表现了极度惋惜地表情,眼泪竞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抽泣地说:“营长,我是你和尹国华连长亲手培养提拔起来的,我离不开您啦,我要跟着你去内蒙边境工作,去照顾您,和您一起工作我很坦然,我也可以在那里履行我的从军报国,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的神圣职责的心愿嘛”!

    此时,当王营长听到唐华这一番既重情重义,又非常明事理,而且又敢于承担一个军人职责任务的话语,很是感慨。他内心暗想:“我还真没有看错人,唐华这个小伙子,既有好的思想又有好的品质,更有一颗报德感恩的心。在生死离别的关键之时,不是考虑他自已的前途命运,而是首先顾及扶持过他的人的安危,以他自已的生命为代价,愿意勇敢地去维护国家的安全”。

所以,王营长听了唐华的话,叹了口气才又说道:“唉,唐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完全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但不行啦,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规定不允许跟随一个人过去。”

    “你还年轻,任重而道远啦,这里更需要你,营党委已研究决定,并已报团部批准同意,你不在营部工作了,将你安排到基层连队去锻炼,那样或许对你今后的发展会好些。所以,我们决定安排你重返三连,任三连炮兵二排代理排长”。

     “然后,王营长又话重心长,既是交待又是关切地说:“你到三连后,要苦练军事技术,学会组织管理工作,认真搞好官兵关系,与排里的战士们打成一片。希望你一定要搞出成绩來,你在部队才有发展前景。”

“    你尤其要注意与连长温文虎的关系,他这个人虽然文化程度高,也很聪明鬼点子又多。但他也是一个非常势利狡诈的人,这种人,是很会耍手腕的,打击报复之心也很利害。我耽心你这个诚实忠厚老实的人,如果稍有不慎的话,很有可能就会折在他手上啦”。

    过后不久,唐华与他所敬重的老首长王培范,从此即分别,而天各一方了。然而,世事真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岁月如梭,人生苦短”。很快四十年就过去了,唐华也早已退伍转业到地方,几经碾转和礳砺也早己成熟,再也不是四十年前的青涩青年了,而现在已在川江省南宾县政府担任局长多年了。

       但是,唐华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这位敬重的老首长。经他多方长期打探,终于有了王培范的准确消息。当他得知,他那位景仰的老首长早已转业,现在已从遼宁省安钢企业中退休在家时。当即,唐华就决定,要专程前去探望老首长一家,以解他长期的思念。

      随即,他向南宾县政府请假经准许后,唐华就携带夫人喻秋韵一道,风尘扑扑地奔赴数千里,带着地方上的土特产,和他那一份浓浓地感恩心情。行程数千公里专门前往辽宁省的鞍山市,去看望了他的老首长王培范,以了却他数十年的心愿。

      当然,唐华与夫人喻秋韵一道,同时也沿途看望了同样转业在遼宁省和河北保定市等地,现已退休的那一批老首长、老战友:于永华、尹国华、楊海波、靳成颜、程文功、沈长富、郑京铃等。

      不久,唐华又得知,他那位敬重的老首长王培范,以及老教导员于永华已分别离世了。他悲痛万分,立即发去唁电,寄去慰问金,以表达他沉痛地悼念与慰问之意。当然,这些只是后话。

    话说,唐华听到这里,心里既激动但又很沉重,他深切地感觉到:“这是老首长在临别之时,又一次对自已的关心和教导啊。”但他心里沉重的是,他耽心他这种诚实正直,且又没有社会经验的人,能否应付得了,那种极为复杂而多变的人和事呢?

    古言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久,唐华就按照上级的命令,怀揣着一种使命感和忧虑而复杂的心情,就被调到榴炮三连,去担任炮兵二排代理排长去了。

       那么,等待唐华的又是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他又遭遇了什么样的事件,他的人生命运又如何呢?


第十章 平息武斗

       一九六九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晚些,天气也格外地寒冷。整个华北大地白雪皑皑一片,而燕赵平原,则风寒萧瑟寒风刺骨,叫人直打冷。冰冻下的大清河河水也暗流涌动,好像预兆着将要有某种大事件发生似的。
    果不其然,不久,既从河北省保定市传来了一个坏消息。盘据在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那帮人,为了在即将召开的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使所谓的“左派”代表人物占主导地位。

       为此,他们处心积虑地在广西的柳州市,四川万县地区的万县市,河北保定地区的雄县等地。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地策动了大规模地武斗,来制造社会动乱,妄图从动乱中火中取栗重新夺取政权。

      尤其是,河北省保定地区,他们策动组织了全地区十个县,近十万人的非法武装人员,集中去攻打雄县,情况处于十分危机。

       消息传到北京,立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为彻底平息武斗动乱,以确保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政局的稳定,以便顺利地召开全国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河北保定地区雄县所发生的武斗动乱,责令由三十八军负责平息,并要求要做好全地区各县的工作,尽快恢复该地区正常地生产、工作、生活秩序”。

        三十八军接到北京军区命令后,军长与政委一起,立即在驻地保定市军部会议室,召开了有各师师长、政委,以及军部各处长参加的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具体分配任务。

      军部会议不久,一一二师又在驻地高碑店师部会议室,召开了有各团团长、政委和师部科长参加的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和具体安排。然后,将整体稳定保定地区政治形势,平息武斗的工作,大体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和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实行“恩威并施”的方针和策略。

    首先,由三十八军军部牵头,保定地区军分区与各相关师参予,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和方法进行。


     “恩”的方面,则以召开保定地区党、政、军,以及地方两大派系头头参加的联席会议。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讲清形势,摆道理讲事实,讲清利害关系,反复做个别人员的工作。要求要顾全全国政治稳定的大局,让与会人员充分地认识到,此举,是党中央、毛主席对保定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护和关心。其次是,对拥护中央指示又积极配合工作,在干部群众中威信较高,又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干部,以及派系组织负责人,则增补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成员。


       再次是,切实实施“威”的措施。经发动广大群众检举,对犯有组织鼓动群众武斗,打砸抢罪行累累而民愤又大的人员,则立即予以逮捕。按照从重从快从严的原则,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审理。分别实行抓一批,关一批,杀一批的办法,以儆效尤。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镇压其嚣张气焰,以稳定保定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 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这个方面的工作,则以一一二师为主开展宣传工作。要求以连为单位,分别组建“军宣队”,按照具体承担的单位和任务,迅速下到各县、公社、街道、企业,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政策和中央的决策,认真做好两派的和解工作。条件成熟时,应将基层的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建立起来。

       唐华所在的三连,就承担了这项,组识建立军宣队开展宣传的任务,以及帮助基层组织,建立“革命委员会”的工作。

       北方的二月,还十分地寒冷,唐华他们穿着棉衣棉裤,背着挂包,带着统一印发的宣传资料,打着一面面红旗,徒手未带任何武噐,乘着军用“解放”牌汽车就出发了。一路欢歌,一路风尘,从新城县出发,沿途经过安国、蠡县、高阳、定县、阜平、易县、涞源、涿县、徐水、唐县等地。

     而此时唐华正带领着他那有28名战士组成的二排,与全连干部战士一起,历时二十余天,行程近2000公里,几乎将保定地区转了大半个圈。而每到一县,均按连负责公社,排负责大队,班负责生产队的排序任务开展工作。

    首先,是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政策和形势的宣传,然后,又举行派系组织座谈会,进行意见交流和协商。在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按照名额各自推举出候选人,然后,经群众大会选出“革命委员会”后,任务即算完成。

       唐华因是代理排长,每次会议他首当其中,自然是会议的组织者,也是会议的主讲人。虽然连续工作,他身心早已疲惫,但他在大风大浪中得到了锻练,也发挥了很好地作用。待此次任务结束后,他受到了营、团的嘉奖,因而,他心里还是甜蜜蜜的。

       第三步:以部队大军压境围堵劝说的方式去平息武斗。

       然而,这方面的工作,是最为棘手也是十分迫切地,它也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中央下达任务的关键所在。

        所以,军部痛下决心,在当年的二月底,军部就要求一一二师,以及所有参加此次行动的部队,除一部分人员在营房留守外,几乎是三个师的建制,数万人倾巢出动,全部开到雄县县城周围围堵劝说。

       而唐华所在的三连,也参加了此次军事行动,主要负责保定市通往雄县县城的主要关口,即桥头镇与柳西公社一带驻防。那时,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虽然已接近尾声了,但个别地方也是最疯狂的时期。而保定地区所发生的“雄县武斗”事件,则是一个最具典型的事例。

    所以,中央军委早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就发布了军队参与“三支二军”工作,实行“五不准”的命令( 即:不准携带武器、打不还手、骂不还囗、不动气、不动武)。

       然而,此次雄县的武斗,对方是精心策动了全保定地区十个县,组织了对外号称为十万人(实则为五、六万人)的非法武装力量。就人数来讲,当时参与平息武斗的三十八军,也只有近三万人,显然,在人员数量上是不成正比的。

     更何况,三十八军全部是徒手,并未携带任何武噐,同时还有中央军委“五不准”命令的约束。所以,那帮武斗人员,则更是猖狂之极,根本未将这支部队放在眼里。因当时该军对外番号为4800,所以,他们就公开大骂三十八军,是“两个臭鸡蛋”。

       而且,更为恶劣的是,他们见唐华所在的三连,堵住了入城的主要通道,竞脑羞成怒,用枪指着唐华他们的头部,强行扒倒了他们身上的棉衣棉裤和皮带,抢去了他们的全部食物和炊具。又将唐华他们撵到数里外的沙滩,反倒将其团团围困住,使其不能左右。

     但英雄的三十八军,毕竞是英雄部队。唐华他们不怕围堵,不畏生死,也不惧寒冷饥饿,一直坚持着与之斗争。唐华他们用草绳束着腰间的单薄衣服,口中不断地喊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口号。以跑歩活动身子的方式,来增加热量的办法,去克服寒冷的气候,用挖田地里的野菜捧井水来充饥。

      而后,唐华他们三连又以行进的队形,抖擞着精神,宏亮地唱着《三十八军军歌》:

         “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

       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

       平江起义上井冈,铁流向北方。

       嘿!

       大战平型关,敌寇心胆寒,

       南征北战,艰苦奋斗英勇又顽强,

       跨过鸭绿江,碧血洒邻邦,

       血染战旗红,威名天下扬。

       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

       跟着伟大的共产党,

       嘿!

       勇猛地向前进

      唐华他们又勇敢地冲往雄县县城的重要关口一一桥头镇。重返他们的阵地,忠实地执行着他们平息雄县武斗的任务。

     经过七天七夜艰苦地搏斗,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进行了拉锯战,最后终于占领了主要关囗一一桥头。阻止了由保定方向来雄县参加武斗的数千人,并成功地劝说,他们全部自动解散返回原地。

       整个雄县武斗事件,经全军上下共同努力,最终阻止了恶性事件地发生,而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给三十八军这项,既光荣又特殊且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唐华所在的三连,因在执行此次平息雄县武斗事件中,表现出了特别地英勇和机智,彰显了三十八军英雄部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地英勇顽强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受到了军部的通报表彰!

    请看第十一章 折翼军旅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4-2 2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小说连载,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谭奇勇(敬之) | 2019-4-3 05: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4-2 23:26
欣赏老师精彩小说连载,问好!

谢谢赞赏鼓励,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4-5 22: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老师合一个帖了,欣赏精彩,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