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奇勇小说】岁月吟歌(15--18)

[复制链接]
查看2284 | 回复4 | 2019-4-10 07: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b (11).jpg
                                           (网络图片
第十五章  闪光青春

    此时的唐华,心中甚是高兴,他现在才二十六岁,正是青春韶华展翅飞翔之时。所以,他心想:“真是有志者,事竞成”啦。

       早在两年前,党委就要调他到宣传科工作,只因要办学校师资急缺,而改变了原有的决定,阴错阳错地将他调去学校执教。但现在命运又回转了,他又调回到了工程处机关了,这可是展示自已的好时机啊。

      唐华想到这里,内心踌躇满志,充满着无限地憧憬。好像是刚喝了酒似的,脸庞红通通的,眼睛也放射出了光芒,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格外地有精神。

       从他的表情看,却丝毫未掩饰其心中的喜悦之情。然而,他想到这时,心中也暗自下定决心,准备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來,也不愧对自已的青春年华。

    唐华想到此,心中异常地兴奋,高兴得手午足蹈,竞然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李白的诗来: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话说,唐华就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去第五工程处团委报到了。团委,与工程处机关在一处办公,都是设在白涛镇后山腰一平坦的山坪上,所修建的一座四合院的平房之中。在这所四合院中,有工程处党委、行政管理的领导,以及党委办、行政办、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技术科、后勤科、劳资科,等众多科室均在此办公。

    在其坎下平地上,则是修建的职工大礼堂、食堂、澡堂,以及车库、厕所之类的建筑。再往山上延伸,则是沿公路依山修建的医院,和供若干个施工队办公住宿的建筑,以及全工程处,已带有家属子女的干部职工们住的家属院。

    工程处团委,在两间平房之中办公,一间,是刚结婚不久的团委书记李洪涛在办公,另一间,则是青年女干事小李、小边。唐华调去后,自然也与小李、小边在一间办公室办公。

    唐华一到处团委,书记和两位二十上下年龄的青年女干事,自然是非常地热情,他们都怀着各自地心思,欢迎这位已是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的到来。但俩位青年女干事,与书记李洪涛的想法则不同。

    她们想的是,随着唐华的到来,可以看出工程处党委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团委领导结构,使之摆脱目前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或许可以攀上唐华这位青年明星,找到自已未来心仪幸福美满的伴侣。但她们那知,其实此时的唐华已经结婚,这又怎么可能呢?

    然而,书记李洪涛则有一种忧虑,他耽心的是:“这次调唐华来,莫不是因我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婚姻问题上,工程处党委要撤换我”?

    但是,此时的唐华,并不清楚他们各自的这些想法,只是一门心思地想把工作搞好,以图个人有所发展。

    直到有一天,团委的小梅,以及机关的一些同志,悄悄地给唐华说:“唐华,你可能还不清楚,团委书记可是‘大名人’,全工程处都吵翻了,他处心积虑地去挖了他大学同学的墙角,骗取了同学已恋爱多年的女朋友,与他结了婚

     “对方气不过,在他们结婚的当天,邀约一帮同学送他们一幅对联,帖在他们的门上这时,他们停顿了一下,想了想,又说:“ 哦,想起來了,好像那幅对联的内容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一对新夫妇,下联是:俩个烂行头,横批却是:男盗女娼’”

     唐华听到这里,感到既新鲜也非常地吃惊,但他心里想:“或许,是双方都痴情,而什么都不顾了吧? 为了爱情,虽可以什么都不顾,但也没有必要,将自已搞得这样狼狈不堪吧”?  

     所以,这时的唐华,他既对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感到遗憾,但同为年轻人,他又对李洪涛书记有一丝的同情。所以,他才转而说道:”哦,是这样的呀,我们学校离机关较远,我并不知道这件事”

    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李洪涛书记即调走了,调到第三工程处技术科任科长去了,而任命唐华为副科级团委副书记,并主持工作。唐华此时,虽志得意满,但他在与李书记半年时间的交往中,还是有些情感的,反倒对他有些留念。  

    因为,唐华并未影响他,他也并非因在此问题上被处理,反倒是成就了他所学专业的正途。据此三十多年之后,唐华了解得知,原來的团委李书记,后来发展很不错,做到了工程处主任才退休。当然,这只是后话。

    却说,此时的唐华,如鱼得水,梦想成真。犹如一只雄鹰,展翅在高空中翱翔一样,正在砥砺前行,去实现他的鸿图远致。

     他根据处党委的要求,围绕当前工程任务的需要,带领着全工程处2000余名团员青年,正如火如荼地奋战在八一六厂区工地。一方面组织多支“青年突击队”,抢时间抢任务,奋战在施工第一线。

    另一方面,以工种分类,举办了多期短期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训了急需的青年技术骨干。再一方面,他要求每个团支部都要开展歌咏比赛,搞好企业文化和文娱活动,带头搞文化文学创作。并组织青年业余宣传队,以诗歌朗诵、独唱、午蹈等形式,慰问奋战在施工笫一线的工人,很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和称赞!

    所以,工程处党委对团委的工作很是满意,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唐华。称赞唐华:“开创了青年工作的新局面,是党委的好助手,是优秀的‘青年领袖’”等等。

    由此,唐华被工程处党委树为:“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也被二十二公司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委书记”。

    不久,核工部第22工程建设公司团委书记王习润,就向公司党委强烈要求,由于他已41岁了,属超龄从事青年工作的干部,急需寻找合适的人接替他的位置。

      为此,他向公司党委,及公司组织部推荐唐华作为接班人,后经公司组织部考察,他们认为唐华不论从年龄,还是思想品质,才能实绩,组织号召力,以及与上下级和群众的关系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为此,公司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唐华为公司团委书记人选。

      尽管那时,第五工程处党委书记李长生,爱惜人才不愿放人,但也拗不过公司团委书记王习润,三番五次地跑去要人,并搬出公司党委及组织部的意见,最后五处只好同意放人。

       于是,随着组织上的调动,唐华即调往公司团委工作,暂被任命为正科级秘书科长。在书记不在的几个月里,唐华还临时主持了公司团委的日常工作,包括参与了公司在第二工程处开展的整党整团的试点工作。并在全公司展开的整党整团工作会议上,受公司党委指派,还专题作了全公司整顿团组织工作的安排布署。

      依照公司党委意见,似乎是只待公司召开团代会正式选举后,唐华既可顺理成章地,担任正处级公司团委书记了。

       然而,唐华那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家庭,他不顾公司党委常委们的再三婉留。甚至于,公司党委还提出,愿意在极为有限的“农转非”指标中,专门拿出几个名额,将唐华全家转为非农业人口,并承诺将其家属安排工作的优厚条件。这些,均未能挽留住唐华,他仍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22公司“青年明星”的政治生涯,也放弃了他的美好前程。

       周日上午,唐华特地从公司住地,来到仍然住在砖厂瑶洞的唐春逸处,正好唐其伦等一批同乡也在。唐华就他即将调回老家工作一事,告诉了他们,大家都为唐华而高兴。

     随即,唐春逸以似乎有些失落,但又带有高兴地语调说:“你就好哟,终于调回去工作了,我们舍,还要继续在这里熬多嘛”。

    接着他又说道:“唐华,今天你就不要走了,我正好买得有菜和酒肉,将住老乡们都在,为你庆祝一下吧”。唐华见唐春逸这样说,知道他是真心实意地在挽留他,也只好留下來吃了中午饭再走了。

      下午,唐华回到公司住处,简单收拾了行装,以及一切工作调动手续,又与在公司要好的朋友们打了招呼。随后,唐华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中旬,终于调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一南宾县工作了。


第十六章 转行入仕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唐华,在辞别八一六厂区之时,不禁想起何逊《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那首诗來。由此,而引发了他的思绪來。


       他回想起自已:“自从一九七0年三月入厂以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三线国防事业,历经近八年多的漫长时间,风歺露宿辛勤工作,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自已又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科级国家干部,除自己勤奋努力之外。这其中又倾注了党组织、各级领导、众多同事及朋友们,多少培养与关怀和帮助”?


    “若不是年迈的母亲一再催促,家中儿女也需要我照顾,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里,毕竞我是与他们有着很深的情感啦。而此次一别,又不知何时再相见?”他想到这里,不由得鼻子酸酸的,也不知何时,他的两个眼眶也涌出了泪水......


       嘀、嘀、嘀,嘀嘀嘀,唐华此时,站在乌江白涛镇码头江岸上,正面对着欢送他的人群。当他听到停靠在江边机动船上,传來急促的汽笛声时,知道班船在催促乘客们上船了,船也即将起锚了。


      不得已,唐华只好噙着泪水,走上甲板面对江岸,向着欢送他的公司团委书记王习润等人群,挥手致意告别。口中默默地念叨着:“再见了白涛,再见了八一六,再见了,我亲爱的领导与朋友们”!


      机动船,在发出突突地轮机声顺江而下,尽管乌江沿途两岸风景如画美若仙境。但此刻,唐华却无兴致,也无心情去欣赏这些景色,他坐在船仓独自发呆。船航行近两个小时后,就停靠在涪州乌江轮船码头上。


      这时,唐华背着一口大木箱提着旅行包,随着下船的人群,朝着一个大斜坡用石板铺就的梯子拾阶而上。來到长江轮船航运公司涪州售票大厅,购买了一张明天上午十一时的三等船票。然后,又背起箱子提起旅行包,找了街边一个小食店,简单地吃了一碗豆花饭。他这时也无心去观赏城市夜景,就到“涪州旅社”办好登记手续后,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六时,唐华早早地就起床了,一刻也未曾停留就退房了。背上行装到街上吃了早放,又早早地就赶到“龙王庙”长航囤船码头,在长长的候船队伍后面排上队。他在河坝望眼欲穿地等待中,焦急地足足等待了三个多小时,才在上午十一时左右。长航“江渝”号,才拉着震耳欲聋的气笛声,慢慢地靠到驳囤船上。这时,人们才争先恐后地上了船。


      不一会,随着一声长长地气笛声,“江渝”号就驶出了“龙王庙”码头,顺着长江湍急地水流,朝着下游忠县方向直驶而去。而涪陵这座中等江畔城市,渐渐地只留下了隐隐可见的身影。


       这时,唐华的伤感愁绪的情绪早已调整过來了,他也未到客仓休息,而是绕有兴致地站在船头甲板上,抬目远眺,观赏着长江两岸沿途的景色。唐华望着江上的漂浮物擦着船身,顺着流水一漂而去,很快就不见了踪影。他就十分地感慨,他联想到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就像江上的漂浮物一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只是一瞬间罢了。


      然而,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就个体生命而言,它却是有着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时,唐华就此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他在想,在人生生命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要怎样來度过呢?是如像大江中的漂浮物那样,顺江一流而过,不但未给社会留下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而在下游堆积成灾,而要由专业队伍清理才行。


      当然,他不愿做这样的漂浮物,给社会和历史留下一个“垃圾物”的印象。而那怕是如太空的流星那样,也要在瞬间流逝的这个过程中,发出耀眼地光芒划出长长的迹痕。


      此时的唐华在想,他这一生自然是不会像漂浮物那样,不但丝豪没有一点价值,反倒给社会和人们增加累赘。那么,即使要像一颗流星那样,在生命即将消逝之时,也要在历史上留下“耀眼地光芒和长长的迹痕”,这却并非是一件易事。


       忽然间,他猛然地明白了,他记起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这一批伟大领袖人物的楷模形象。


      同时,他也隐约地记起,在《左传》中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这段名言的记载”。这可是古往今来, 大凡胸怀大志的人们,一生执着追求的人生最高的境界。


       当然,它其真实的含意,或许应当这样理解: 太上:即指最上,最高,立德:就是树立德行, 立功:可以理解为建立功绩,而立言:即是要建立学说,著书传道。诚然,也还可以理解为,是现今成功人士的“三步曲”。


       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或卓著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所以,他认为,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而且它也无时无处,无不体现出高尚人生观的价值理念,充满了辩证而深邃的人生哲理。因而,它是值得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和景仰的高尚精神!


       唐华想到这些,也是有所理解的,因此心中也就豁然开朗。他暗暗地告诫自已: “这次由企业转行为政为仕,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上,自已一定不要迷失方向。并要在执政办事的过程中,既要牢记党的宗旨,又要向伟人们学习。同时,也要以历史上先师先贤们为榜样”。


     “要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决不是去做官当老爷,而要做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或许,这才不枉自已的一生。”


       不知不觉之间,船已到忠县码头了,唐华随即下了船,走上岸去,沿着河岸沙滩中人们踏出的小路来到了街上。在忠州镇二马路下方,找到一家掛有: “忠县人民政府招待所”牌子的住所,在登记处递上介绍信,作了住宿登记。


       此时,唐华知道,这是他若干年來,从八一六厂区回家探亲往返的必经路程,当晚必需在忠县住宿后,明早才又从忠县码头乘机动船,行约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近百公里下游的欧家河下船,再沿江岸上爬坡上坎,行走一个多小时,才可能到家的路径。


        第二天,唐华起了个大早,早上六点不到即上了机动船,一路轰轰的轮机燥杂声,直到下午一时左右才到欧家河下船。岸上的大哥唐其斌已等候多时了,见幺弟唐华如期而至,很是高兴,话未说几句,背起唐华的大木箱就往家里赶。一路上,熟悉唐华兄弟俩的人不少,人们纷纷给他们兄弟二人打招呼。


       唐华母亲及妻儿女,见兄弟俩已到家了,都微笑着迎上前来。母亲说:“唐华,我终于将你盼回来了,我老了,希望你在家乡工作,能经常看见你,我才心安噻,你不要怪我啊”。


       唐华望着已头发花白又苍老的母亲,又看了一眼那幼少的一对儿女。才说:“我理解您老的心愿,我也应该好好孝敬您,调回南宾县工作,全家老幼可以经常在一起,这是件好事啦,我怎么能怪您呢”?


       母亲接着又说: “唐华,你不要在家耍久了,休息两天就上县里报到吧,不要把公家的事给耽误了哈”。


       唐华觉得刚到家,母亲就这样要求他,只好回应说: “好的,好的,我亲爱的妈妈,我明天就赶到县上报到,好不好”。母亲见唐华这么爽快地就答应了她, 她的脸上,也非常愉快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网络图片
第十七章  为民请命

       话说,唐华第二天一大早即从家中出发,乘船赶到临江镇,再从临江镇乘客车,经翻山越岭行驶八十余公里的盘山公路后,才到达了南宾县县城。

    此时,唐华已是第二次来到了这座,人称“深山明珠”的千年的古老县城了。唐华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到县城,则是一九六五年末,那时他是作为庶民的青年农民,为了“从军报国”的梦想,来到县城报到入伍的。

      而今,虽是事隔十年后的第二次来到这座县城,但他却是以正科级国家干部的身份来报到工作的,自然心情格外地爽朗。

       因此,当客车刚驶上,用大柏木板铺设在南宾河桥上时,他就仔细地观察起县城的模样来了。只见四面群山环抱蜿蜒开去,旗山巍峨翠绿,南宾河则由东向西绕城缓缓流去,在古老的城廓中,镶嵌了一条酷似玉带的渠流,由关门岩沿着原县衙街向七星桥漂洒而去。城中万家灯火,千户袅袅炊烟,给人一种视角的美感和心灵的感叹。

      这时,唐华抬腕一看他那块上海牌手表,都快到中午十二点钟了。他觉得,若是上午去县委组织部报到,看來已是不可能了。只有吃了中午饭后,下午机关上班的时间,再去报到才行。于是,他就从车站出來,打算直接去找家馆子,吃过午饭后再说。

     恰巧,这时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他急忙快步走向前去,对着背影就喊道:“陈老师,陈老师”,前面的人听到背后的叫声,回过头来张望。这时,唐华已完全看清了对方,真是他的启蒙老师陈尚品,这让唐华喜出望外感到格外地惊喜。唐华见陈老师有些迟疑,没有完全认出他來。

    就说:“陈老师,你认不出我了?我是你的学生唐华啦”!陈老师听唐华这样说,才恍然大悟,随即说:“哦,是唐华呀,这么多年未见,怎么这么巧,在县城碰到你啦?”

    唐华说:“是啦,我们师生分别近二十年未见面了,不曾想在县城巧遇,看來我们师生的缘分不浅啰。”唐华问道:“陈老师,可能你也没有吃午饭吧?我也正准备去吃饭,今天我作东,正好我们师生好好聚一聚。”

    话说到这时,唐华就挽着陈老师的手,走进了一家名叫“九里香”的饭馆。叫来女服务员,点了回鐹肉、都巴块、鱼香肉絲、麻辣豆腐等土家菜肴,又要了半斤“包谷烧”。唐华恭敬地请陈老师坐在上位,然后,师生二人边叙旧边对饮了起來。

       从叙谈中,唐华才得知,自从一九五八年他与老师分别后,陈老师己调转了若干个学校,现在担任本县龙河区的区校长(过后,唐华曾欲协调陈老师进城时,陈老师不幸已过世,却让唐华难过不已)。

    随后,唐华也将他的情况,向陈老师作了简要的叙述。陈老师听后,无不夸奖地说:“唐华,我那时就已看出你是个好苗苗,果然,你没有让我失望,现在又调回本县机关从政了,好好干,我相信你会有很好地发展前景的”。吃完饭,师生二人就此分手了。

       话说,唐华与陈老师辞别后,他又背起行李朝着县委大院走去,来到了组织部报到。一位名叫尚希儒的干部接待了他,当他接过唐华递去的干部和组织关系介绍信等手续后。

    看完了才说:“唐华同志,你的工作安排问题,部里早已研究过了。你虽然属正科级国家干部,也相似于县里的部局长职务,但你属于商调性质,县上不便给你安排同等位置。县委办公室正好急需一名信访干部,部里的意见,安排你去县委办公室报到工作。”

       唐华接过组织部转办的手续后,转身就到县委办,其实早在半个月前,县委办即从组织部的通知中,获知了唐华即将去该部门工作的消息。所以早已将岗位、办公、住宿等问题,作了妥善地安排。

       当唐华一到,信访组的邓汝科、楚清俩位同志,即在县委办王主任办公室等候多时了。大家见面后,因王主任要参加县委常委会,只扼要说了几句欢迎的话,将唐华送到信访组后,他就参加会议去了。

    此时,邓汝科与楚清,见时间已快到下午五时了,老邓就说:“老楚,今天下午就让老唐先休息一下吧,你看好不好?给他留点时间安顿住宿,明天上午,我们好好与老唐介绍交流工作情况吧”。老楚听到老邓这样安排,也觉得很妥当,说了声:“好。”随之,他们就送唐华到办公室木楼上,找到了已安排唐华住宿的房间。

      下午,唐华就自已做了简单的布置,然后又上街买了一些必需的日用品,就这样他就算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八时,唐华即早早地去信访组上班了。县级机关执行的夏季作息时间,每天上午八时三十分才上班,唐华是报到后的第一天上班,所以他提前半个小时去上班。但这时,唐华只见老邓与老楚俩位同志一前一后,也来到了设在县委大门口信访组办公室上班來了,相互打了招呼后,他们一同进了办公室。

    这时,老邓热情地为唐华沏了一杯茶,然后,用手掌拍着一张办公桌,对唐华说道:“老唐,这张新桌子,就是我们专门给你预备的办公桌,从今天起,我们既是同事也在一起工作了。”

    待大家坐下后,老邓才又说:“那好吧,我们今天上午就开一个短会,老唐刚调回县上工作,情况还不是十分了解。我们就先把工作的职责、任务、要求,以及目前全县信访状况沟通一下,然后再去熟悉区乡的情况。”

      楚清和唐华,听到组长老邓这样安排,觉得非常洽当,表示赞同。随之,老邓就将上述情况作了介绍。下午,又让唐华熟悉了信访接待工作的程序,以及信访文书工作处理方法等。

       第二天,早上六点,老邓就带着楚淸、唐华到车站乘早班车,从县城出发,计划先到马武区,然后转而分别到沙子、黄水、悦來、桥头等区乡,去调查处理信访案件。借此以便让唐华尽快地熟悉区乡情况,能极早地独立调查处理日益增多的信访案件。

      半个月之后,他们满睑谯悴拖着疲惫地身子,才从乡下转回到县城,稍作休息后,又转入了紧张地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之中了。

     党的三中全会召开过后,由于要对历史上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调查处理,所以,信访部门自然也就忙碌了起来。尽管大家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但面对像医院门诊掛号那样,急需接待处理的信访队伍,以及堆积如山的信访案件,也需调查处理的局面,他们非常地焦急。

       甚至,还经常发生有的上访群众,拖儿带女,跑到县委大院哭闹,非要找县委书记解决问题,搞得机关也很不安宁。如不采取措施,仍然按原有的办法实行,不仅会漠视群众的疾苦,而且也是对人民极端地不负责任,更会影响全县社会的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唐华他那颗善良正直的心,一直忐忑不安,更是心急如焚。他认为:“历史上的封建官吏还有为民请命的举动呢,何况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又是党和人民的干部,难道我们还不如封建官吏吗”?

       所以,他连续几天几夜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和办法,才能既为人民负责,又能破解当前在信访工作中的困局呢?

      经过反复思考,唐华终于想出了一整套,从组织、领导、制度、人员、督查等方面入手的措施和办法,来破解目前全县信访工作中的困局。

     他将自己的这些初步的设想,与老邓、老楚他们作了交流,提出了他的看法和建议。老邓他们听后,都认为:“这是目前一个很好地解决方案”。

       随后,唐华所提出的这个方案,立即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办王主任责成信访组,在唐华所提方案的基础上,尽快进一步完善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送县委,然后由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报告送上去不久,县委即作出了决定,在县人民大礼堂召开有区、乡、镇,及县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全县三级干部信访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县委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信访工作的意见》的决定,并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办法,来加强和改进全县的信访工作。

       第一、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发生的信访和来访的案件,发生在哪里,就由那里的单位和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涉及落实政策与纪律方面的案件,分别由组织部、纪委处理。

       第二、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各区、乡、镇和各部门与各团体,都要配备12名专(兼) 职信访干部,专门负责处理信访工作。县委信访组改为信访科,增加信访干部到九名,负责全县信访工作的督查,和重大信访案件的处理。

       第三、各级各部门与各团体,都要建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此项工作,及时督促检查。

      第四、县信访科要专门办一份《信访工作》简报,对全县信访工作动态及时通报,以利指导工作。

      却说,全县信访工作会议后,由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各区、乡镇,县级各部门和人民团体,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不久,县委组织部又调來了几位干部,充实了县委信访科的力量,加强了面上信访工作的督察力度。这样以來,就使全县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很快即得到了彻底地扭转和改变。

        在随后的工作中,信访科也遇到了两件棘手的信访案件,有关区、乡、镇,不敢更也不愿处理。

       唐华认为,作为一名信访干部,理应依据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去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为他们请命,为他们作主,不怕得罪人,而影响自已的仕途。因此,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前去调查处理。

       第一件,是青山公社双汇大队王姓会计被撤职的信访案件。他被撤职的主要理由,是这名会计在参加公社干部会议时,因下雨路滑迟到,惹怒了在该地蹲点的县委领导,而遭该领导当场撤职。

       唐华调查后认为,该会计尽管有失误,但不至于受到当场被撤职的处分。经征求公社意见后,唐华与公社领导一起在当地召开大会,宣佈将原撤销职务改为免职处理,从而,平息了该会计心中的冤屈。

       另一件,则是临江镇一彭姓房产长期被强占的信访案件。主要案由是,一九五九年间,临江镇因办幼儿园无场地,由镇政府出面,强行占用了彭姓房产五间,长达十年不归还房主。经唐华调查属实后,动员区委共同做工作,使镇幼儿园主动退还了房产,补交了十年的租金。

    此案件妥善处理后,彭姓信访户感恩流涕,还专程跑了数十公里的路程来到县城,给县委信访科赠送了一面写着:“包公再世,为民作主”的锦旗,以表示真诚地感谢。

    由此,也真实地体现了唐华,犹如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挚情怀!

     由于南宾县大刀阔斧地采取了有效地举措,因而,使信访工作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此,南宾县多次受到省委和涪州地委的表彰,并被树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网络图片
第十八章  深情叔子
    却说,一九八0年八月末的周六,下午三时,正是南宾县县级机关的劳动日,唐华与县委办的同事们,正在县委大院菜地锄草。

     这时,一位稍为消瘦的二十上下年纪的青年,从大门外急匆匆地跑來,看到唐华后,依照唐家的字辈和排序,直朝唐华:“幺叔,幺叔”的喊叫。

    唐华听到喊声,扭过头來一看,见是外侄郑礼发的内弟唐顺祥,就拿着锄头迎了上去。问道:“哦,是顺祥啦,你这么着急地从荒堰塘跑來找我有事吗?这样吧,跟我到我的住处去说吧。”

    他们叔侄二人到了唐华的住处后,唐华就说:“顺祥,你不着急,看你这一头的汗,你先洗罢脸了再说吧。”说着,唐华就去打了盆洗脸水,待顺祥洗了脸后,唐华才说:“看你这着急的样子,你一定有急事,你说吧,是啥子事啦?”

    顺祥就接着唐华的话说:“幺叔,是这样子的,我参加了今年全国的中专招生考试,我觉得我考试的状况还是可以的,应该是达到了录取分数线的。其他人都收到了入学通知书了,但我没有听到任何消息,我想请您无论如何要设法帮我去县招生办查一下情况,这样我才放心。况且,明天又是最后一天报到的截止日期。”

    唐华听他说了事情的原由后,心里既为他着急,但又很为难。着急的是,如若他考上了,但报到时间只剩下一天一夜了,这其中还要办理诸多手续。尤其是需要本人的二吋照片,仅这一项就很麻烦,而且县城照相馆要七天后才能取相片。

    而为难的是,县上早有規定,一般是不允许考生察看分数的。但唐华又想:“事急如救火,是丝豪不可迟疑的。机会稍纵即逝,这是关系到一个农家子弟,一辈子的命运和前途的关键之时。一旦查实他考取了中专,那么,自此他的前途和命运就会发生重大转折,否则,只好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了。”

    想到这里,唐华觉得:“关键之时,他求助于我,对我寄予了极大地希望,我必须帮助他才行,救人如救火嘛。这不仅仅是做善事的问题,也是为国家多培养人才的问题,同时,也顺便纠正了招生部门的工作失误。”

    随即,唐华就对焦急等待的顺祥说道:“好,好,这件事我帮你去查,如查实你确实考上了中专,那怕只有一天的报到时间,我都要千方百计地帮你办好一切手续,保证能让你按时入校读书。”唐顺祥听到他的幺叔,说出了这样一番暖人心肺的话语,立即破泣为笑。连声说:“好的,幺叔,如若真的帮我查实了,我这一辈子都会感激您的。”

    此时,唐华一看他腕上的手表,已是下午近四时了,离机关下班只剩一个多小时了。就急着对唐顺祥说:“走,顺祥,机关快下班了,我叫上县委办支秘书一起,去县招生办查询你参加中考的情况”。边走边说着话,喊上支秘书一道,他们三人就走出县委大院,向县招生办方向走去。

    唐华与支秘书,经与县招生办说明原由后,他们也觉得,似乎在哪个环节上出了差错。经查阅,果然唐顺祥考试成绩过了录取线,并已被涪州地区农校录取,入学通知书也己发出了,只是误寄到另外一个公社去了,致使他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在弄清情况后,县招生办见是他们在忙中出了差错所致,自觉理亏。又见唐华与支秘书一道而来,知道他们都是县委核心部门的干部,自然不敢待慢,承认立即纠正,尽快补办好手续。三人见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地笑容。

    走出县招办后,唐华就急着设法找相机给唐顺祥照像,因第二天填表急需要照片,但县城照相馆洗照片要一周才能取。正在着急之时,支秘书就说:“这事我去设法解决,我认识横街照相馆的沈老板,我直接到他家去找他,请他连夜加洗出來,明天不会耽误顺祥填表就是了。”

    这样,唐华才放下心來,吃了晚饭后,唐顺祥就在唐华的住处,他们叔侄俩才安心地睡了一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大早,支秘书果然就拿着洗出来的相片,交给了唐华。这样,唐顺祥就愉愉快快地去县招办填好了表,就急着乘车返回家中,做好去粮站卖粮,转移好粮食、户籍关系后,就志得意满地赴涪州地区农校上学去了。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七月的一天,唐顺祥怀揣着“涪州地区农校蓄牧专业毕业证书”,来到县委机关找到唐华。一见面,唐顺祥就高兴地对唐华说:“幺叔,我已经中专毕业了,今天我特地來向您报喜的,然后,我就去县人事局报到分配工作。”

    唐华见到他已顺利地毕业了,很是高兴,就对唐顺祥说:“顺祥,这是好事啦,也是你人生中的大事,你现已中专毕业了,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你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你人生的起点。你现在是有知识有专业的青年人才了,不管分配你在何地何单位工作,都要好好干,从农村读书出来工作不易哟,一定要好好珍惜哈。”

    唐顺祥听到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说道:“幺叔,您放心吧,我晓得农村的艰难,出来工作很不容易,我不会辜负父母和您的,放心吧”。随后,他即被分配到地处高寒山区的黄水,一省属农垦企业工作了。

    不时,唐顺祥隔三差五的,也不忘他这位幺叔的“搭救之恩”,借公差或节假日之机,专门跑到县城与唐华见上一面。除了看望他这位不是亲叔,却盛似亲叔的唐华外,也叙说他在黄水山区工作情况,以及生活之艰苦等等话语。

    当然,唐顺祥也不忘带些山区土特产,稍带运些黄连蓬遗弃的杂木,到唐华家作烧柴之用。在他人看来,他们的这种“叔侄”关系,自是情感深厚。

    一九八四年的元旦节,唐顺祥照往年的惯例,又来到了已是县民委常务副主任的唐华家里拜望。

    然而,这次唐祥的到来,不仅仅是来看望他这位幺叔那么简单,而是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他渴望唐华再次伸出援手,给予解决。显然,此时的唐顺祥也是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正心急如焚啦。但他也知道,他的这位幺叔,和他的这位新幺娘喻秋韵,都是悲情善感厚道之人,所以,才恳求她们再次伸出援手帮助他的。

    原来,唐顺祥本是一位有志向的青年,但在黄水山区农垦企业工作三年了,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自不必说,但他也可以克服。唯独因专业不对囗,致使他的专业技术无处施展,让他格外地苦脑。再就是,他的二弟唐中洪,见他哥哥唐顺祥工作了,也尤为羡慕,但学习成绩却一般,高中毕业后,又不甘心滞留在农村生活,要求在县城复读后参加高考。

    听到唐顺祥的述说,此时的唐华,心中甚是作难。一方面,为他的“孝悌”之心所感动,另一方面,也为要帮其解决这两件事的难度而焦急。

    先说,第一件事吧,即调唐顺祥进城工作的问题。当时,由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不发达,因此,县上对于干部调动进城控制的特别严格。凡涉及干部调进县级机关工作的,必须经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不是任何部门和单位与任何人,可随意能办得到的。

    再是,安排其弟唐中洪进城复读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涉及到进城吃、住、学等方面,诸多具体事项如何安排的问题。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在一切资源都很匮乏的年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随即,唐华就进寝室与喻秋韵商量,看唐顺祥恳求的事情怎么办,以征求她的意见。所以,唐华随即就对喻秋韵说道:“秋韵,你的看法和意见呢?”

    喻秋韵叹了囗气,说道:“唉,这些都是难题啦,哪件事都不是容昜做到的哟,不过,顺祥既然求助于我们,说明他比我们还难,如果我们不帮他,哪个又去帮他噻?”

    唐华沉思良久,叹了口气,才说道:“嗯,是的,也难得顺祥有这份‘孝悌’之心啦,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是你说的这样,我们不伸出援手,哪又有谁去帮他嘛,好,好,那我们就尽其所能去帮助他吧!”

    随即,唐华与喻秋韵就从内寝來到客厅,唐华就对坐在硬竹沙发上,焦急等待地唐顺祥说道:“顺祥,我和你幺娘商量了,我们尽力来帮你吧。你调进城工作的问题,手续比较烦琐,你要耐心等待,待我找县委王书记,以及县委组织部、人事局后,才知道情况。若行自然好,若不行的话,你也不要怪我们啰。”

     “ 至于你弟弟中洪进城复读的问题,你知道外面租不到房子,我们四口之家,也是住在单位分配的60平米的房子里。尽管都很困难,生活紧巴巴的,但为了他的前程,那他就在我们家挤倒起,跟着我们一起吃住吧!”

    当唐顺祥听到,这一席暖动人心的话语,犹如在极度寒冷中,有人热情地送來一堆炭火一样,顿时暖遍了他的全身。所以,他激动地说:“幺叔,幺娘,您们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呀,比我们的亲人还亲,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们的大恩大德!”

    唐华与喻秋韵,见唐顺祥说出这样一番感动人的话语,内心也很激动。齐声说:“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大家早就是一家人了,这样说就见外了哟。”

     不久,唐顺祥既顺利地调县畜牧局工作,后來也不负众望,成为该局声望俱佳的高级畜牧师。其弟唐中洪,在县城连续复读数年后,最终考入泸州警校,毕业后,进入南宾县公安局工作。并从普通警察做起,先后任所长、教导员,直至副处级侦察员。

    过后,他们又将其妹唐素贞从农村带出來,中专毕业后也参加了工作。现早已结婚生子,都在县城安家工作和生活。

    然而,唐顺祥三兄妹始终未忘这段情谊,逢年过节,免不了要去看望或宴请唐华一家。总是逢人便说:“若没有幺叔幺娘的搭救,又哪有我们的今天哟。”

    自然,唐华与唐顺祥他们三兄妹的这种叔侄关系,情深似海,不是亲人却盛似亲人。这段不解的亲情情缘,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正是:南北东西厌问津,西海忘形今几人。惟公名誉一世重,虽不吾与吾当亲。

    请看第十九章 柳岸婧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4-10 13: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连载,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谭奇勇(敬之) | 2019-4-10 17: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4-10 13:25
欣赏老师精彩连载,点个赞,问好!

谢谢,文祺!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4-11 2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老师合一个帖了,欣赏精彩,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谭奇勇(敬之) | 2019-4-11 20: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4-11 20:48
给老师合一个帖了,欣赏精彩,问好!

谢谢,辛苦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