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老土随笔】我摄影的那点事

[复制链接]
查看1258 | 回复5 | 2019-9-8 1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摄影的那点事
                一个人的故事
   
    每一个摄者都会有自己摄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在学习摄影的路上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事儿,有了不少的心得与感悟,也就有了自己摄影的故事。
    记得大概十几岁时曾经有过摄影的爱好,也许不能称作摄影,因为没有系统地去学习摄影理论和技能,只是用过华山135相机和珠江120相机拍照,也学会了在宿舍里布置暗房和冲洗胶卷与照片。那时候的相机没有测光系统,也不能换镜头,胶卷还有100定和200定之分,也就是现代数码相机的ISO数值,出去拍照全靠猜测来选择光圈快门,多数片子拍出来曝光不准确,哎,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不好意思呢。
    少年与青年时代的爱好,在步入社会以后丢失了不少,其实原因很简单,需要努力学习职业技能,需要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糊口。重新拾起照相的爱好时,依然已经是花甲之年。相机也早已演变进化为CMOS底片的数码时代,幸好我的职业是信息化系统工程师,对于数码技术并不陌生,才有了后面独立学习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基础。
    这次重新拾起来摄影的爱好,却是从文学创作开始的。爱好文学和写作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从十几岁时学习创作诗歌开始,直写到散文、杂文、纪实和小说,近十年来已经写过二百万字的各类题材的作文。我把文学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写的东西只能称为“作文”,只要你修过语文课程和阅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一般来说都能写出作文来。第二阶段是在写过许许多多的作文以后,领悟到了文学创作的内涵,也就是文学艺术的理念和思维,从此踏入了文学创作殿堂的大门,这个阶段的创作就可以称为“作品”了。这些思维和理念对于我日后去学习摄影有了莫大的帮助,所以刚拾起摄影爱好的时候只敢叫做“照相”或者“拍照”,不敢冒昧的称作“摄影”。
    前几年出去做文学采风的时候,现场采访的人物和场景比较复杂,感觉到只靠录音远远不能达到重现的目的,因为写作灵感的寻觅往往是在看到某个场景时来临的,其机遇远远大于听声音得来的灵感。于是就买了一只索尼的口袋机黑卡RX100M3,这只卡片机帮助我完成了不少次的文学采风任务。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照片有RAW和JPEG格式的区别,相机都是放在自动档拍照,只是为了留下一个场景的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又重新点燃了我少年时代“照相”得爱好,于是在友人的推荐下买了一部索尼的大变焦RX10M3,用这部机子出门去采风简直帅极了,数十米外形形色色的社会,都可以在不惊动拍摄对象的情况下完成。说到这里顺便讲个小故事:有一年我独自去广西一个古镇拍照,走在石板铺成的小道上,看着沧桑陈旧的百年民居,着实有点穿越历史的错觉。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七八个人围在一张桌子旁,心想这可能是个拍摄题材,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打麻将。由于古香古色的环境,再加上穿着朴实的村民,这桌麻将与城市里打的大不一样,颇有些明清韵味呢。没有多想就举起相机来拍,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构图,就听见有女人大骂的声音:“你再拍我就打你个狗日的!”
    吓得我一哆嗦,放下相机看了看是坐在桌前推麻将的一位大婶,只见她杏眼圆瞪怒发冲冠,说话间就要站起来打架,顺便瞄了一眼桌上除了麻将还放着几叠人民币,我知道了这种场合是不能拍下来的,赶紧连连道歉然后夹着尾巴逃跑了,事后想想挺害怕,万一扭打起来村民一拥而上,后果不堪设想啊!
    虽然拍摄人文纪实可以先征得对方同意,但是往往就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摆拍”,失去了真实性。不征得对方同意吧又有失德之嫌,这是一个压在道德线上的砝码,稍有倾斜就会突破道德底线,怎么去平衡主要看拍摄人的修养和素质了,判断和选择尤为重要。
    从此以后我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抓拍、街拍、纪实都用长焦去吊或者用小黑卡隐蔽拍摄,日后又拍了不少的人文纪实照片,再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这些人文纪实加上场景风光的照片,对于写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反过来讲,写作的构思与创意对拍摄这类照片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写文章是讲故事,照片也是用视觉讲述故事,当写作与摄影能够融合的时候,他们会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当我初步掌握了照相的知识与技法,进一步学习摄影的欲望越来越强,最大的原因还是摄影能够与写作在锻炼身体方面很好地结合。过去只写作的时候,由于长期坐在电脑旁敲键盘,身体就会有些不适,现在有了摄影的爱好,就可以走出去一边旅行一边摄影,回来后写游记或者散文用文字来记录。做到了“静”和“动”的完美结合,当感悟到这种快乐的时候,心中非常感恩上帝赐予我的这两种爱好。
    日后又有了尼康D810的单反相机,慢慢地又换成了富士的中画幅相机,器材在更换和提升,对于摄影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于摄影艺术也有了一定的感悟,也许若干年后摄影会取代文学写作的爱好呢。
    学习摄影基本上走的是自学的路,没有去上老年大学和各种学习班。现代网络这么发达,你想要的技术资料、艺术资料、理论资料、视频教学应有尽有,而且可以选择适合你的来学习。记得那时候还写过一篇杂文叫做:“学习照相用心说”,主要是写了写学习摄影的心得和经验,文章被新时代摄影杂志刊登,给了我进一步自学的信心。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了我自己学习摄影的方法,学习摄影最主要的是学习基本功,也就是基础知识与使用方法,而不要去过分沉迷于器材和繁杂的摄影技法。我把摄影的基本方法总结为三要素加两个基本点,三要素就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两个基本点就是测光方式和对焦方式,当你熟练地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用你手中的相机去设置参数,就表明你已经能够或者叫做会拍照片了。文章里也讲述了为什么说掌握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比沉迷于去学习各种繁杂的拍摄技巧更重要呢?因为你掌握了基本的思路方法就能在各种环境中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如果只是去学习不同的技法,就算你精通了一百种技巧,当你遇到第一百零一种情况时仍然不知所措,技巧和经验是永远学习不完的,只有掌握思路和方法才是提高摄影水平的不二法门。
    掌握了思路和方法,并不等于你就学会了摄影,仅仅只是学会了拍照而已,摄影是一门自我的艺术,不单单是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
    怎样才能步入摄影的大门呢?这个话题却是个难题。就好比是盖房子,器材和技术都是你手中的工具,前提是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个工具,才有可能(但不一定)去把地基打结实,而后就看你对于房屋结构、造型的设计与创意了,有人能够非常熟练地盖房屋,但盖出来都是千篇一律的造型样式,有的人善于思考和创作,盖出来的房子就有可能是别具一格的建筑。前者是熟练的匠人,后者才是设计师或者艺者,这种结果却是不论谁下的功夫大谁吃苦耐劳多,凭的完全是感悟与感觉。
    哎,上面说的话有点“大”了,怕被人贻笑大方,还是说说我自己自学摄影的经过吧。
    为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我购买了三十多本国内外的摄影书来阅读,前后买过八部不同的相机和十几个不同的镜头,把一间房子布置成为了简易摄影棚,摄影棚里有三支闪光灯,有富士和尼康口的两个无线引闪器,还买了美国MagMod的全套控光器材,买来了与真人一般高低的模特及几种试拍物件,四五只粗细不同的三脚架用来架灯和相机,试拍多的时候一天就会闪光几百次,然后在电脑上去比对不同的镜头、不同的灯位、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模特之间的不同,然后总结出经验来继续试拍,直到学会了单灯、双灯、三灯、离机闪等拍摄的初步方法。
    出门去拍风光也是摄者必不可少的课程,最多的一年我出行十三次,走过了大多数摄影人必去的景区,行程十几万里,真实地体验到了摄者的辛苦,用风餐露宿、起早贪黑、背负重担、跋山涉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还是有一段小故事:有一次我一个人来到了稻城亚丁的香格里拉镇,连续拍了几天有些疲倦,很想吃一碗家乡的面条解解馋,打开了大众点评看到镇子里居然有一家卖油泼面的饭馆,一时兴起就按照导航寻了过去。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了这家饭馆,里面黑黢黢的,空间甚是狭小,但是吃面的诱惑还是让我走了进去。坐下来看了看菜单,点了一碗油泼面,然后四处观看寻找拍摄和写作题材。面上了桌,赶紧品尝了几口,嗯,虽然比不上家乡面馆里的美味,但总算是吃上面条啦。正在呼啦、呼啦地吃面,就听见有人发问:“哎,你是山西人?”
    我抬起头来看了看是面店的老板,大约有五六十岁的样子,我回答说:“不是山西人,是西安人。”
    这下子老板高兴起来,接着说:“哎呀,是乡党来咧!你咋不早说我给你多泼些油!”
    他说的自然是给这碗面里多泼一些油,可不是给我泼油啊。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去的唠了几句。忽然隔壁桌上有一位壮年人问我:“看你年龄不小了,谁陪你来的?”
    我赶紧回答说:“没有人陪,我自己来的。”
    面店老板问:“啊,你一个人来的?今年多大岁数了?”
    我想了想没敢说实际年龄,怕人家说我是个二货,回答说:“哎,刚刚退休、刚刚退休。”
    邻桌的中年人说:“你好大胆,都六十了还敢一个人来稻城亚丁?”
    面还没有吃完,我就告辞溜了出去,怕人家继续盘问漏了马脚。
    说实话,飞机降落在稻城亚丁机场,我找到去景区的大巴时,司机师傅说:“你看看,嘴唇都有点发紫了,赶紧吸氧吧。”
    四千五六百米的海拔,的确是有些不适应,过了几分钟我就恢复了正常,因为去过西藏、去过飞来寺和登过石卡雪山,都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
    学习摄影我用了青年时代的自学方法,一是不厌其烦的拍片,二是用比对法分析提高。回想起恢复高考的那些个日日夜夜,就是用这种方法熬过来的,拍片就等同于做题,比对就等同于用不同的教材去学习。没有下苦功夫去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就不会有不同阶段的感悟与提高,实践是摄影学习道路的第一课。
    作为一个业余的摄者,与专业摄影师还是有所不同又有所相同。专业摄影师往往专注一个领域去摄影,而业余摄影爱好者则需要在不同领域里摄影,这也可能就是“万金油”效应吧,因为专业摄影人早已经掌握了专业的摄影理论和技能,才会在某一个专业的领域有所成就。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是乐在其中,跑出去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和拍摄对象,就得有点万金油的本领才行。
    比如拍风光是摄影的一路领域,若有不同的人物在风景里点缀,可能效果就会不同,远处的人可以忽略人物摄影的技能,但是近处的人就需要有一定的拍摄人物的基础了,比如用光、补光的基本技能。我听过有的摄友说:“我们拍风光的人,从来不用闪光灯,闪光灯是拍人物的摄者才用的。”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这就是与开汽车一样,你可以乘坐地铁、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但是你得会开汽车才能去没有公共交通和远距离的地方。当你基本掌握了拍摄人像的技能后,对于拍摄风光片子(风景人像或者人像风景)会有很大的帮助。
    说了这么多差一点就忘记了与拍摄同等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摄影后期处理。胶片时代也有后期,就是所谓的暗房技术,现代数码相机与摄影后期软件更是天作人和的一对,后期并不是简单的压压高光或者提高点对比度和饱和度,而是将以原始数据记录的RAW格式的照片,调整输出为JPEG或者TIFF格式的照片,由于宽容度较大,在后期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修出不同风格的片子来,摄影后期不等同于弄虚作假,而是追寻极致影像的艺术效果,没有后期软件的帮助无疑是少了一条腿。这只是我自己粗浅的感悟,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是否正确。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都选择了photoshop,还有不少人用lightroom和capture one,至于用哪种后期软件好,我曾经请教过邬慎杰老师,邬老师说:“只要你掌握了思路和方法,无论用哪款软件都可以成功。”
    我非常赞同邬老师的观点,与学习摄影一样,只要你掌握了思路和方法,无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品牌的相机,无论你身处在何种环境,无论你是拍人文还是风光,无论你用的是哪个后期软件,都会逐步到达成功的彼岸。
    还想说说对于拍摄出来的照片的认识,有人说锐度要锋利,有人说色彩要鲜艳,有人说背景要虚化,有人说曝光要准确,还有人说要光影迷人,有着等等、等等的标准。我自己的感悟是:好照片只有一个非技术标准,那就是“唯美”,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为这一个非技术指标服务的。照片应该与写文章一样,文章的好与坏是由读者说的,人们能够看进去的文学作品就是合格的文章,能够引起人们思索的文章就是文学艺术的好作品。摄影亦然,能够让人们喜欢看的照片就是合格的照片,能够引起人们思索的照片就是摄影艺术的好作品。这个“唯美”不是单纯的美丽和漂亮,苦难也是“美”的一种。
    另外如果有条件,多去参加一些高规格的摄影艺术展或者发布会,多去听听国内外摄影大师们的讲座,这样能开阔你的眼界启发摄影的思路和提升欣赏能力,站在一个较高的肩膀上,你会在摄影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快。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摄影的目的就是获得身心健康和快乐,虽然如此,我觉得仍然需要以工匠精神来对待,精益求精、学无止境,进步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更努力的投入。
    学习摄影是一个由简入繁又由繁返简的过程,刚开始大都从简单的器材入手,出门拍片子就跟打机关枪一样,数天便能拍出几千张照片来(但基本都是废片)。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后,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话就进入了不断增添器材的阶段,拍片子的数量渐渐地没有初期那么多了,成片率在不断的提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也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终于有了思路和学会了方法,对于摄影艺术的修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器材最合适。当你悟得了拍摄时器材越简单思路和想法就会越多的道理,不再会轻易地按下快门,而是看清楚了想明白了拿稳了才会去拍,拍摄的片子数量会越来越少但越来越精,更加注重的是照片的美感和内涵。到了这个阶段你会感觉到站在一个高处,眺望着寻觅着并选择你的拍摄对象,无论她们是人还是物还是风景。返璞归真是踏入摄影殿堂门槛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说到这里想起来一句古训: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摄影也会有这个过程,当你经过了一段时间拍摄的学习与磨练(这个时间因人而异,也许是数年或者十数年),能感觉到“寸步难行”而去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摄者了。
    最后以一个更小的故事结尾吧:有一天,我准备带外孙女出去拍摄,没有想到她说:“姥爷,你已经破产了吧?”
    好家伙吓了我一大跳,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我问:“你怎么知道快破产了呢?这不是都好好的吗?”
    外孙女回答道:“不是说单反毁一生吗?!”
    我只好说:“我早就不用单反啦,现在用的是无反,所以不会破产的。”
    好家伙,小小年纪连这个都知道?!摄影的确是个花销大的事情,我们一开始就选择合适的方式学习,选择合理的器材配置,选择与自己经济条件相符合的摄影之路,就不会“破产”了。
    最最后还是以一个伟大的摄影艺术家的一句名言结尾吧,他说:“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他就是亚当斯,我也想说点微不足道的悄悄话:“亚当斯的这句话说透了艺术的内涵,不只是摄影,其他门类依然。只是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和爱过的人需要都是有良知的灵魂。”,因为,你能够想象出一个内心龌龊卑鄙的人或者满嘴谎言凶相毕露的人,他们无论拿起多么贵重的相机和镜头,能够拍出至善至美的照片来嘛?!
    粗浅的说了这么多,有不同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2019年8月30日星期五
    写于闻声土居工作室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9-8 22: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9-9-9 07: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9-9 1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老土 | 2019-9-9 2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9-8 22:39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谢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老土 | 2019-9-9 21: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仲祥 发表于 2019-9-9 07:56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谢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