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轻舟散文】 父亲

[复制链接]
查看1080 | 回复12 | 2015-3-19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米饭 于 2015-3-19 16:57 编辑


     听说父亲出生时,恰逢一乞丐上门行乞,曾祖母遗憾地叹道:“唉!乞丐逢生,一生命苦。”
    过去,小孩出生,把第一个上门的外人叫做给孩子“逢生”的人,认为这个人的命运(生活状况)会预示着孩子的一生。因此,如果是碰到富贵之人,家人往往会把这个“逢生”的人攀做亲戚,说是这个“逢生”的和孩子注定有这样的缘。父亲出生碰到这么个人,大家都觉得面上无光,又为父亲的将来担忧,只好将乞丐赶忙打发走。
    父亲一辈兄弟姊妹多,家里劳力少,他很小的时候就得帮家里干农活,后来刚刚上了一年的初小(小学)就被祖父剥夺了上学的机会,还因为干活不得力,常常被脾气暴躁的祖父暴打。
    做了十几年的农活,20岁的这年,父亲的生活有了一次新的转机,被村上推荐,安排到家乡附近的一所“五七”干校工作,因此,父亲算得上是我们那个村第一个从村子里走出去工作吃公粮的人,颇得村里男女老少的羡慕,也算是好好风光了一回。
    回头想起来,父亲只所有能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人也是有它的原因的,那时候他有的是力气,农活干得也比同龄人强一大节。说来,有两件事情叫他一生引以自豪。一次是在修水库的工地上,几个村的小伙子在一起比气力,他不但挑起了400多斤的担子,还走了10几步,折服了工地上上所有的人。还有一次是与工友们比试吃馍,赢了人3斤粮票,那一次他一口气吃了一条扁担的馒头(把馒头从扁担的一头一直摆放到另一头,也就是说馒头摆成一条线有一条扁担那么长)。
    父亲尽管在外边工作,但后来还是找了农民的母亲成了家。母亲在家务农,也很聪明能干,但等有了孩子,下地干活有时候就难免有些耽搁了,父亲在外边工作,那时候,工资非常少,一个月下来,除了生活所用,已经所剩无几,照顾不上家。于是,叔叔婶婶们就觉得母亲带个孩子是家里的负担,就要求分家过日子。
    分家之后,母亲在外要下地干活,回来要烧火做饭,还一个人要带个孩子(那时候,生产队要求严,中午吃饭1个小时,上工不能迟到,晚上往往还可能要加工或者开会),一个人分做几个人用,同时,也许是生活困难的缘故,母亲生下我后就很少有奶水,恰恰我那时又多病,三天两头的发烧感冒、拉肚子,整夜整夜的哭闹不睡觉,母亲很快被折磨得枯瘦如柴,不成人样了。父亲不得不坚决辞掉工作再回农村来照顾家。说来蹊跷,父亲回家后我的身体也立马好起来,夜里也不哭闹了。
    父母都是干农活的好手,特别是母亲心灵手巧、与人为善,人缘极好,父亲回家时间不长,家里就盖起了四间崭新的土坯茅草房,母亲的气色也好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我7岁那年,母亲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感冒一病不起,不到一周时间就离开人世,痛苦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从那时起,父亲戒掉了烟酒,足足有一年多只是干活、从不说话。
   在母亲去世后的那两三年间,也有不少人给父亲介绍对象,在我的印象中,他还去见过两三人,但总担心给我们兄弟两找个后妈会对我们不好。到后来,就再未提过这样的事了。
    大约是母亲去世后三年多,父亲又从痛苦和孤独中重新振作起来,他农忙的时候就拼命地干农活,到了农闲的时候就偷偷地进山扛木头。
    那时候还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做买卖被禁止,贩运木头自然也是违法的。父亲贩一次木头最少要两天时间,第一天天不亮就出去,走30多里路,到巴山里头,买好木头,等晚上趁黑夜走小路连夜扛回来,如果碰到检查站的还要翻山越岭。第二天再赶个大早,把扛回来的木头再扛到集市上去买了,到回家又是黑夜了。这整整两天,扛上一百多斤、一丈多长的木头,翻山越岭,还要和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斗智斗勇、躲猫猫,和买主卖主讨价还价,一趟下来,好的时候能赚上3-4元钱,如果运气不好,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获,那不仅木头没收,几元钱的本钱打了水漂,还要叫村上的干部去领人回来在全村批评教育,那才叫鸡飞蛋打,丢人显眼。所以,“扛木头”的活要是没有非常的气力、胆子和足够的耐受力,不被逼到这条路上来,是没有人愿意去干的,有的人去过一次,就一辈子谈虎色变、讳莫如深。
    父亲就在这条黑路上,隔三叉五跑一趟,整整做了三四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运气是好的,从来没有因为“扛木头”被村上去领过,只有过两三次说是没买到木头,是空着手回来的。
    “扛木头”的人都有个规矩,在“扛木头”中,不管是“出五关斩六将”,还是“夜走麦城”,“扛木头”的事都是绝口不提的,村里的人也尊重他们这个规矩。
    等稍大一点,我就想:关公也有“走麦城”的时候,总是怀疑父亲在扛木头中没被抓到过的事。
   这个疑惑,后来还是在同他一道“扛木头”人那被证实了。父亲也曾被抓到过,但他就是不说自己是哪里的人,甚至被弄到派出所去关了一天一夜,还被修理了一顿,并被威胁要拘留法办,但始终没问出来是哪的人。到最后,还是派出所那个所长发了慈悲,说“扛木头”人都是家里主要劳力,多数是家里困难、为生活所迫,为这个事把一个人拘留、甚至法办(判刑)了,会把一个家庭全毁了,也不利于教育好一个人,不如把他放了,兴许会叫他改过自新。
父亲在“扛木头”上大约做四年,就彻底“金盆洗手”、戛然而止了。打那年冬天起,父亲利用农闲时间,天天起早贪黑,进山打柴,直到第二年暮春,拾的柴除了卖掉的一部分,还堆起一座小山,那时候在我看来,这些柴三年都烧不完。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要用这些柴自己烧制一窑砖瓦。我记忆中,那年整整一个夏天,我和弟弟都在跟着父亲挖土、和泥、做砖瓦坯,下雨了,急忙把砖瓦坯抢进大棚里去,天一放晴,又急忙把把未凉干砖瓦坯转移出来晾晒。整整一个夏天,一家人都守在窑场里,雨里来、泥里去,没有一刻的歇息。一直到了秋天,做了整整一个夏天砖瓦坯被装进窑里烧起来,也是直到这个时候父亲才请了两三个人给他搭手。
    烧窑的过程最为关键,这一窑要关系到整整一个夏天砖瓦坯能否烧好,关系到从前一年的冬天拾柴起,将近两年的努力是否付之东流,关系到多年的打算和筹划是否成功,真是十月怀胎,一旦生就,马虎不得。
    砖瓦坯的烧制要三个日日夜夜不挺地加柴烧火、火候要不住地调整把控,并在第四天上恰倒好处地闭窑洇水。随后,是7天的洇水过程,要从封好的窑顶上通过泥土层把水缓缓地、不停地、均匀地洇渗到窑里烧熟的砖瓦上,给烧好的砖瓦起到淬火的作用。
    从点火到洇水,10个日日夜夜,父亲是马不停蹄,没有合眼,洇水结束那天,父亲一头栽倒,足足睡了两天多,直到第三天下午才醒过来。好在这一窑的货没有辜负他,窑门打开,砖瓦的成色都是上好的。
一切都按预想的路子走着,这年冬里,父亲推到土坯茅草房,邻里亲戚们也来帮忙,在原来的庄基上盖起了四间砖瓦房。
    在那些年代的农村,辛辛苦苦劳作,养活一家子人已经实属不易了,修房造屋则是一种壮举,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企及的,因此,作为农人,一辈子能干的最大事莫过于修房造屋。然而,父亲这些年一个人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既当爹,又当娘,竟然还盖起了新瓦房。
    不过,也许因为生活的磨难太多,新屋的落成也未在他的脸上出现应有的成就感。
    那时候,天天耳濡目染父亲的艰辛,我就暗暗地下决心好好学习,尽量听他的话,别惹他生气。可年幼的弟弟却还不懂事,他三天两头的惹事、打架,弄得时常有邻居家领着头破血流的孩子找上门来,父亲总是说不完的好话、陪不完的不是,甚至也免不了当人家的面暴打弟弟一通,这些事也搞得父亲老在乡邻们面前灰头土脸、抬不起头。
    可是,为难的事情还不只这些,几年后,我第一次高考又落榜了,参加复习班(再考)要一次缴纳80元的复习费,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的钱,这又给父亲出了个大难题。那个夏天,整整一个假期,我都不敢看父亲的脸。
    等到秋季,复习班开学的前一天,父亲起了个大早,叫上我去卖猪。这是家里唯一能值点钱的东西,本来是准备喂到年底宰杀,一家人指望要吃一年油的,现在只有一百斤多一点的样子,不是出售的时候。
    一路上,父亲在前面费力地牵着,我在后面赶,心里都不是滋味,谁都没开腔。
    到了集市上,人已经很多了,刚有一个买主上来问价钱,父亲还没来得及还价,突然跳出一个叫燕兽娃“猪牙”,这是猪集上的猪霸,专门在猪集上强买强卖,欺压百姓。
    燕兽娃不容分说,一把抢过父亲手里牵猪的绳子,自作主张将猪90块钱要卖给那个问价钱的人。父亲和那个买主又做了一阵讨价还价,但还是燕兽娃做主,说猪大约100斤,9毛钱1斤,给95块钱成交,双方都不吃亏。于是两个人都不情愿地接受了交易,整个上集交易过程不到20分钟,交易双方,每人给燕兽娃10块钱的中介费。
    当时猪价是1块钱1斤,那头猪绝对超过120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想不到世界上还有燕兽娃这样的恶人。而且,一生要强的父亲,面对这样的事,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那就卖了吧。”。一点儿也没反抗。
    有了那次刻骨铭心的卖猪经历,我深知复习机会的难得,那一年,好好地复习了一把,把很多东西补了回来。
    一年后,我终于高考考中了理想的医学院校,就在接到红红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我还无意中听到了恶霸燕兽娃在严打中被枪决的消息,心里别说有多震撼了,我只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我是我们那个村子自古以来第一个金榜题名的人,村里的人都为我骄傲,父亲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宽慰,但却并不显得他有多高兴。
    外出上学那年秋天,父亲卖了一些早熟的谷子给我做了一身蓝布新衣服,又从五个亲戚朋友那借到300元钱交给我,算是我三年的生活费。临走的时候,父亲没有去送我,而是叮嘱我的大表哥把我送上火车。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上一两次家。到是父亲放心不下,每年农闲的时候来看我,每次来还要从老家背很多大米、花生之类的东西,活象一个逃难的。我知道他这些年出门少,来回转车问路不便,还带着这些苯粗的东西,既可怜他,又觉得他这样做给自己丢面子,每次都告诫他这些东西都不缺,很容易买到,从老家拿过来也省不到几个钱,就不要拿了。他总是喃喃地说:这都是我自己种的,又不花钱,要是买起来,总还是要花那么多钱的。时间长了,也就只好就依着他。他每次过来,路上要奔波两天多,可是在这边住不到一周,就嚷着不习惯,要坚持回去。
    几年前,我劝他:已经上了年龄了,庄稼就不要做了。他总是坚持说:“我种了一辈子庄稼,习惯了,我还有的是力气,怎么能不干活哩?再说,现在种庄稼又不累,农忙的时候干几天,农闲的时候我天天到集市上去逛一圈,自在着哩。”
    前两年农忙,我有机会回去,见识过父亲也确实还是能干活,快奔70的人了,干起农活来象个小伙,我是自愧不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是这样的一个硬汉子,在一个月前,说去就突然去了。
    父亲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和家人一起忙着收割庄稼,晚上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却被发现时已经是不行了,等我接到电话急忙赶回家,只见是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已是回天乏术了。
    父亲为了子女、为了这个家耗尽了最后的一口气,却还未曾享过子女的一天福,就这样去了。
    父亲走了六个多月了,可他的影子一直在我的周围,挥之不去,和他一起不时在眼前闪现的还有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过去的事......
    父亲就是家乡门前村后那熟悉的巴山、汉水,永远矗立在我的脑海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米饭个人认证 | 2015-3-19 16: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叶轻舟满怀深情的一篇力作,我先飘红。建议加精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父爱如山  好感人  {:soso_e160:}{:soso_e181:}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3-19 1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和家人一起忙着收割庄稼,晚上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却被发现时已经是不行了,等我接到电话急忙赶回家,只见是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已是回天乏术了。
    父亲为了子女、为了这个家耗尽了最后的一口气,却还未曾享过子女的一天福,就这样去了。{:soso_e109:}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3-19 1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真情的好文,同意米饭的建议,加精!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静个人认证 | 2015-3-19 19: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深情的文字,感人,也很细腻。
父亲一生的辛劳,都是为了儿女,我们要学会感恩,要铭记。
同意精华,加精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哈哥 | 2015-3-20 15:1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罗列的过多,还可以经典一些,有《背影》的感觉,却没有《背影》经典。哈哥学习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读来,让人感动,触动人的心灵!再次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0 1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哈哥的意见,但不是细节过多,是琐事太多太繁,而感动人的细节太少。再精练提纯一下更好!冒昧发言,请多包涵!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米饭个人认证 | 2015-3-20 21: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父亲呱呱坠地一直写到父亲老去,满怀着感恩和自责。能对父亲的生活做到如数家珍,真的不是每一个儿女都能做到的。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是那登天的梯。读一叶轻舟的《父亲》,电视里刘和刚正在唱《父亲》。我突然想哭~{:soso_e115:}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景平 | 2015-3-20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如山,感人至深。
问好一叶轻舟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令狐冲 | 2015-3-20 23: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不易,为了儿女,这样的父亲使人感动啊。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静个人认证 | 2015-3-21 19: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246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