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南山枫叶红 饭后,喜欢在汤峪河边散步,沿河而行,朗日晴空,秋风佛面,游人稀疏,三三两两,或跑或走,怡然自得。 河对岸的圪塔村,楼房鳞次栉比,在树丛里若隐若现。崇德塔高高的伸进蓝天里,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地方。 听党话, 跟党走。”几个红漆大字,很是醒目。如果你哪天有空,不妨过去看看,它是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时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来考察学习。在这里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白露过后,路边的苍耳子显出衰相来了,面目丑陋、狰狞。蜀葵仿佛还在夏天,忙碌的开放出串串喇叭状的花朵,像勤快、质朴的邻家大嫂,简单而快乐。曼陀罗的叶子依旧肥大,婆婆娑娑,洁白的花,娇羞的开着,充满诱惑。善良的你一定不会想到,流淌在它身体里的汁液竟然毒性极强。 南望秦岭,山势峻秀,逶迤成一幅画,绿如墨迹,浓淡的很是舒服。白云在山巅,悠闲似羊群,飘逸如棉絮。晴空很蓝很高很远,浩渺无垠如大海。西边的天空,霞光满天,仿佛一群锦衣华服的丽人,从盛世大唐翩翩而来,光彩照人,热闹非凡,如梦似幻。 汤峪的温泉闻名遐迩,号称“天下第一名汤”“石门汤泉似火煎”,汤峪古时候叫石门谷。汤峪温泉兴于汉,盛于唐。汉代,汉武帝刘彻把此地赐封为盖长公主的汤沐邑。每年三月三上巳节,皇帝率文武百官亲临石门汤泉沐浴祭祀。到了唐代,石门汤泉成为皇家三汤(凤仙汤(眉县汤峪)、骊山汤(临潼骊山)之最首。今天汤峪疗养院里还有一块石牌,“大兴汤院”是唐玄宗御笔所赐。汤峪疗养院是省级单位,建国初有多位陕西党政军高级干部在此疗养。改革开放后,汤峪的温泉产业方兴未艾,碧水湾沿河而居,亭台楼榭,景观别致。天潭温泉雄坐山頂,嘉木广布,树荫竹影,风景如画。成为省内外响当当的网红打卡地。为西安周边人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汤峪河清流如许,仿佛比夏日里清瘦了一些,细浪翻涌,澄莹莹的。天上的云朵,倒映在水里,几只白鹭优美的大长腿轻点在云朵上。在天上?在水中?是乎连它们也分不清了。河岸边,芒草依旧浓密,只是退去了夏日的绿衣裳,一袭黄色衣裙,更加线条柔美。配合秋气,随风起舞,倒也逍遥。 古人多悲秋,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刘禹锡就很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喜欢他雄渾的气势,喜欢他壮丽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把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沁入我的心底,唱出了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碧水湾的院子里有很多桂花树,秋风把花香分发给所有路过的人们,于是出浴的女子都成了香妃。一个孩子拉着父亲的手走过来,“爸爸好香。”年轻的父亲采了桂花放在小孩的手心里,告诉他是桂花的香。还教孩子了一句诗,“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父亲念一句,小孩奶声奶气的学一句,这温馨的画面就如清香的桂花一样甜腻腻的。 汤峪河踏歌而行出秦岭, 绵延数十公里。汤峪河谷,峰峦叠嶂,风景秀丽。在石门雄关处,人民公社时代修有汤峪水库,就是现在的汤峪湖。汤峪湖蓝盈盈的,像一块温润的碧青玉石。在暖暖的秋阳下,熠熠生辉。一阵风过,湖水如丝绸抖动,散发着贵气的光。偶尔有条鱼在水面飞个漂,那水波便回声一般一圈圈的远去。有游船经过,那湖水便被犁出一道沟,瞬间又合拢,恢复平静。 月亮上来了,挂在东峰山头,清清朗朗的。于是那湖里也便有了月亮,月亮周围那丝丝缕缕的云,像极了水里游弋的水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身旁路过的人,已经看不清眉眼。单凭亲密无间的模样,就知道是情侣了。 人走月走,人停月停。想起那首情歌来,“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不觉抱紧了老杨的胳膊,我的小手在老杨的大手里被紧握了一下,我知道这是他在回应我,柔柔的问,冷了?我摇摇头,心里暖暖的,望一眼月亮,月亮好像也笑了。 月光如水,想起曹林燕老师的一篇美文,有露沾衣,那美好一定有夜色的烘托吧。 碧绿的草尖上,点点露珠,闪烁着清冷的光芒。犹如冷艳的女子,风情万种,妙不可言。 月下小院里,男人说,秋意微凉,喝杯酒如何?小酌怡情,薄醉安神。他痴痴地笑。女人杏眼圆睁,喝你个大头鬼!不理,转身,随他去。一包小咸菜,几颗花生米,男人自斟自饮。朝女人望过去,来杯!来呗!几盏酒下肚,美人醉眼朦胧,朱颜酡色。窗外皓月当空,惠风和畅。屋里灯光如橘,面如桃花,良辰美景,的确不敢辜负。 夜深了,夜气上来了,夜雾里,远处的白鹿原,一抹深黑色,横亘在那里,如巨蟒。心想,这是周厉王发现白鹿的地方?白鹿杳无踪迹,周厉王呢?消失在浩瀚烟波的历史长河里了。而白鹿原还在这里。王维的终南别业还在这里,王维呢?只有他的诗句仍在被人吟咏传唱。沧海桑田,唯有山不老,唯有月不老,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人啊,只是世间匆匆一过客而已,所以珍惜自己,珍惜相遇,珍惜所有的美好。 今秋的雨特别多。淅淅沥沥,下下停停,已有月余。暴雨冲垮了河堤,冲断了道路,泥石流拥倒了房屋,泥浆淹没了庄稼。汤峪的村庄里,山路上,河道边,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迷彩服,不分昼夜地忙碌,胳膊上的红袖章在风雨中是那样的耀眼。暴雨中,他们步履匆匆查看灾情;山洪来临他们严防死守、封山控峪;滑坡面前,他们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排除隐患,他们争分夺秒,雷厉风行;疏散、撤离群众、安置灾民,他们不知疲倦,从未想到自己。他们是谁?人民的公仆。 当水库告急,超过历史最高警戒水位,报警已经拉响,灾情就是命令,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他们义无反顾的冲进暴雨里,转移群众到安全的地方去。如果你足够细心,一定会发现,他们的胸前都有一枚枚党徽在闪光。对,他们的名字就叫共产党员。平日里他们干着平凡的工作,特殊时刻,他们就是兵,拉出能战,战之能胜。他们就是老百姓的靠山。 秋风起,芦花飞,南山红叶满天。防汛一线的红袖章,染红了汤峪的整个秋天。成为今年秋天最靓丽的风景线。 汤峪的秋景,美不胜收,汤峪的人民,幸福无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