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建华随笔】我的父亲母亲

[复制链接]
查看53 | 回复4 | 2022-6-11 2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父亲告诉我,年轻时听说共产党好,就是跑不过去,直到1949年11月份才参加工作。因有点文化,解放后不几年,三十多岁的他就当上了区长,只是没有官的样子,走到那里,就和乡亲们打成一片。那是没有公路,更没车,到县开会,就像一个军人,背着铺盖,急行军上百里走到县城。他说,还背着铺盖到山西大寨参过观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山里有土匪,野兽也多。父亲说,特别是走夜路,听到树林中有响动就紧张,虽然手里拿的有枪,还是紧张的背心沟沟里就冷汗直往下流。后来搞大跃进,当地出现饥荒,饿死了不少人,父亲因此背了黑锅,可从来没听他提起过,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平了反,也算是迟到的一丝安慰。比他小好几岁的同事说,他能活这么大年龄,主要是心态好,虽然受了不少委屈,却很少抱怨。不少年轻人说,现在的人要健康的高寿,可不容易,如环境、食品都没有那时环保,连猪肉都没有肉味了。说是这么说,老人告诉我,那时真是苦,干的是体力活,吃的杂粮、野菜,又没有什么营养,胃也胀大了,一餐要吃上好几斤。可如今的人们又将那些杂粮、野菜又端上了餐桌,认为那才是好东西。记得有一天,女儿正好上学去,父亲说,等孙女上学了,我们把那老南瓜弄的吃了。女儿的眼泪马上就出来了,“我出门了你们就弄好的吃呀?”后来我听说了也感到好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分管农业技术,到村里搞种子换代,开始农民不理解,认为还是老种子可靠,可能是饿怕了,生怕田园没收成。等父亲走后当地乡亲们连夜把老种子种下了地。父亲听说了很生气,硬是让乡亲们把老种子一粒粒检起来重新种上良种,结果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从此乡亲们就喜欢上了他。父亲虽然退休三十多年了,富起来的乡亲们还记得他,不时就拿点野味、新鲜菜来看他,喝点小酒,谈谈当年的趣事,这也是老人最高兴的事儿。有时乡亲们有事找我,一说起父亲,话就多了起来。
  父亲退休后就找当地村民租了一亩多田,应用他的农学知识搞起了科学种田,养猪、养鸡,种菜、种水果,拒绝用化工肥料、人工饲料和农药,让自然在那儿循环,每年收获满满的,每到我们休息时或过年过节,都会享受父亲劳动的成果。记得父亲九十二岁时过年还亲自杀鸡,品尝父亲弄的美味,享受家有父母的温暖。
    父亲老了,可他心不老,孙子买了新房,他马上就翻翻老黄历,什么时候装修、什么搬家,就连曾孙取名也要参与一下。在他去世的前半年,见菜园里两棵柑子树不接果子,又影响菜的生长,他就把那尺把粗的树砍了,连根也把它挖了。邻居听说后感到非常惊呀。
  父亲是个苦命人,喜欢劳动,闲着就心里发慌。父亲说,那年代虽苦,但心情舒畅,特别那时人纯正,人与人间关系和谐。但凡提起往事他就来精神。
  父亲活到九十四岁完了他们生的里程,据他的同学说,读初中时,正遇国民党抓壮丁,所有的同学都改成了十六或十七岁,实际年龄可能还要大些。只是最后几个月老是说有人给他发电波,有时开座谈会,有时研究工作。是否阴阳之间真的存在灵魂上的沟通,不得而知。
  父亲走了,音容笑貌依旧,脑海中留下的更多是思念和记忆。
  
  二

  母亲如今八十多岁了,身板还好,视力听力也还不错,邻里乡亲有红白喜事都要参与,如果恰巧碰到同龄或一起工作过的熟人,讲讲他们往日事,那一天肯定是她最高兴的。很可惜,这样的机会在逐渐减少,就是健在的大多也行动不方便了。
  新中国成立时母亲正是青春年少,参加了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肯学习,工作积极,后来就成了公务员,在全县大部分乡镇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母亲说,那时公务员没什么家产,背起背包,拿上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出发,在单位吃食堂,在乡下住农户,那时在农户家里吃一顿饭给3角钱,不管是野菜,还是红苕都一样,如果吃了肉食另外加钱。那时农村工作就是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孙爷爷比母亲小十几岁,他告诉我,母亲会做群众工作,老百姓都喜欢她。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下乡,老百姓自己生活就是问题,讨厌的人就更难找到饭吃,可跟你母亲一起下乡不会为这事发愁。
  我父母亲在外工作,兄弟两人从小在农村外婆家中留守。父母亲在工作和家庭间奔波。因为工作忙,一年难得见上几面。过年时父母在单位是放假了,而回家了更苦,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还要上山砍柴,以备平时升火做饭。记得有一年冬天,母亲回家了,买了一斤猪肉,弄了猪肉炖粉条,还有大米绿豆饭,慢慢品啜,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父母虽然在外工作,但家里并不富裕,平时难得吃上一顿肉。时光流转,我仍念念不忘那猪肉炖粉条的清香。有时到餐馆就餐,也会点上一个猪肉炖粉条的火锅,寻找少年时母亲在火炉前那猪肉炖粉条的味道。
  在我6岁那年的一个夏天,晚饭后外公突然腹痛厉害,当时交通、通讯不便,只能是用些土方土法,第二天医生是来了可人已不行了。后来是外婆带我们兄弟直到高中毕业。在母亲近五十岁时,外婆因高血压脑出血瘫痪在床,母亲就请假在家照顾了五年。也许是亲人的生病对我的影响,记得高考后填报都是医学院校。
  在我们上学的年代,正值文革期间,村里同年龄的孩子,大部分小学毕业,读到高中的极少。而我们兄弟全是要“读到了头”。因为婆婆爷爷、父母曾因没文化吃了不少没有亏。小时每次父亲回家就是我们的节日。特别是小人书,比点心、水果更令人兴奋。
  我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栽培,或许是平时读书多点,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金搒提名,完成了父母此生最大的心愿。
  母亲老了,银丝如雪,但依然如一棵苍松傲立,坚强地伫立在我的心里。每逢休假,母亲总是要催促我早日离家回单位,不停地敲打我要以公事为重,并期待着下一次短暂相聚。记得有一次,我有几周没回家了,母亲打电话来,你们工作忙,我把鸡杀了跟你送来。我只好说,别送了,我马上就回来。也许是老人太想念孩子了。
  有一天晚上我加班,母亲来电话说:“明天是你的生日,回家吃饭吧,已经准备好了。”我不由鼻子一酸,今天是我的生日?多年来,父母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生日,每年生日,他们都会给我警训和激励,给我希望和力量,教我细细品读人生。
作 者 简 介:
      匡建华,文学爱好者,宜昌市作协会会员,西部文学会员,发表散文50多篇。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6 收起 理由
梦之旅 + 2 赞一个!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2-6-11 22: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2-6-11 22: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匡老师,《西部文学论坛》在搬迁过程中,把你500多篇文章弄丢失了。很抱歉!我慢慢给你找,找到了,用你的号发表出来,以表示歉意!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2-6-12 0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梦之旅 | 2022-6-12 0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