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帖)路,就这样走过来——董邦耀速写/徐剑铭

  [复制链接]
查看4427 | 回复7 | 2015-3-30 16: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骊山 于 2015-3-30 16:41 编辑

/徐剑铭
      朋友韩起让我结识了董邦耀,也就结识了一个值得结识的朋友。
      那是2000年夏天,韩起打电话给我,说省高管局为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以下简称北绕)即将竣工,高管局准备出一本报告文学集,为参加北绕建设的工人们树碑立传,约我们去写,我和韩起都是工人出身的作家,这等事岂能推诿。
      后来董邦耀就开车接我们去北绕建设指挥部。我是第一次见到董邦耀,但邦耀却说他早就认识我。我问时候,邦耀就说,他就是当年参加三线襄渝铁路建设的那批学生,俗称:三线学兵。1996年,《西安日报》曾发起一次规模很大的策划者,后来征文作品结集出版,我又是《魂系襄渝线》一书的主编之一,并且应邀参加过几次学兵们的聚会,在这个过程中,董邦耀写过几篇征文作品,韩起曾给我写过几个条子,让他去找我,可他一直没找。我问:“为啥不来找我?”邦耀弥勒佛似地一笑,说:那不是走后门吗?我写文章主要是为了给那段岁月留个纪念,能不能发表是编辑的事。文章写的不好,靠走后门发了也不光彩、、、、、、后来我便找出我主编的那本书,书中果然选有邦耀的一篇作品,题为《我心依旧》,文中有一段话颇能体现邦耀的情怀。
      “光阴荏苒,告别三线已经二十多年了,工作几易其他,岗位也几度变化,然而青春无悔,我心依旧。吃过黄连苦的人,还害怕柿子的涩味吗?工作中别人说苦,我说,这算什么;别人说难,我说,这怕什么。这是因为我曾经是学兵、、、、、、。”
      我比邦耀那批三线学兵年长10岁左右,当然没有三线学兵的那番生活体验。但那次征文的全部稿件都从我手里过过。一次次阅读中震撼,使我为那批年仅十六岁的娃娃们留在巴山汉水之间,用热血汗水谱写的青春诗篇而泣泪长流、、、、、、说实话,我心里很是同情那些娃娃们;十六七,正是花季少年,却到险山恶水中去开山炸石修铁路,娃娃们稚嫩的双肩如何承受得了?然而,我又无法不被学兵们的精神所折服,就是这些稚气莫脱的娃娃,就是那一双双稚嫩的双肩,却硬是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苦战了三年,直到襄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故事。我们不能否认历史的冷漠,但学兵们的精神却是荒漠中一簇簇燃烧的腾飞的火焰。!
      知道了邦耀是从那条染血的路上过来的,我便对这位新结识的朋友多了几分敬重。
在去北绕指挥部的路上,韩起向我讲起了他与邦耀的交情-——
      我和邦耀是老相识了,1973年我在汉中一个军工厂的宣传部工作,那年邦耀从三线分到我们厂当工人,他爱写作,便经常来找我,两三年后,他写的散文、通讯便开始在《汉中日报>发表。厂里有文学创作组,邦耀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同时,他是一名好工人,进厂当年就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
      正在开车的邦耀插话说:在写作上,“韩起是我的启蒙恩师,只是我这个人笨,成不了啥气候,”
      韩起说:“我哪是什么恩师,不过是有共同爱好,常在一块探讨罢了。邦耀的勤奋是我不敢比的。你想,军工厂的活重,加上又是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邦耀既是位好工人,又是位好业余作者,多不容易、、、、、、十年后,我调到了省作协,邦耀也离开了工厂,好像是到辽宁大学中文系上学去了吧?大学毕业后到了省高管局西宝管理处,在办公室当主任。这些年,邦耀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写道路的,文章满天飞,上千篇了吧?反正我见过,光获奖证书就放了一箱子,”
      邦耀摆摆手:“唉唉,韩老师,别说了,那些都提不上串,多是些小消息,小通讯。你干的这一行嘛,在商言商,在路说路,咱是干公路的,不写公路写啥。再说,写作也是我爱干的事嘛。”
      这便是董邦耀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从艰苦岁月中走来的三线战士;一个热爱写作的勤奋的业余作者。另外就是外表;一个白白胖胖,有一副笑面弥勒相的中年汉子。
      北绕是1998年夏天开始筹建的,董邦耀是从西宝管理处被“呼唤”到北绕指挥部的。指挥部也称项目组。邦耀是项目组办公室“一支笔”;文秘、宣传、媒体接待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后来我听来采访的记者们管他叫“头儿”便问,咋叫头儿呢?记者们便说:“我们来采访,有老董在就轻省多了。采访对象,新闻切入点,主题他都帮你想好了,安排到位。所以我们一来就说,头儿,说,让我写啥?按他的思路去采写,准是好稿。”
       这话很快得到了验证:我们进驻项目组后,邦耀便向我们出示他拟好的采访计划。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实地采访,哪个单位需要找几个采访,那个单位有什么特点,哪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对他来说,真可谓了如指掌,并且如数家珍!北绕工地上汇集了21支施工队伍,他们分别来自全国17个省、(市),上万名施工人员;加上项目组、总监办、设计院、高管局、交通厅、省市有关单位,有关领导,方方面面,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庞大的集团军。而这一切,董邦耀没有一处不熟知!正是有了他的精确的安排,我们的采访真可以说没有多走一步弯路,进行得超乎想象的顺利。那时我就感慨地对韩起说过:“有人把记者的采访比做探矿,跋山涉水,呕心沥血地去找矿藏。可咱在这儿倒好,邦耀早给咱把点踩好了,咱只要把镢头一抡,宝贝就出来了。韩起说:是啊,是啊!邦耀自到了北绕就没黑没明地扑到工地上。工地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用心去观察,邦耀是真正的探矿人呀!
      正是有了这么一位不辞劳苦的探矿人为我们在前面带路吗,一部三十六万多字,全景式反映北绕建设进程,全方位多角度表现建设者风采的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从采访到书稿完成,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本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于是,我对董邦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一位用心灵拥抱生活,用激情点亮生活的人。有了这些深层次的认识,我便更加理解了邦耀。他的耿直率真,他的热情豁达,他的豪爽仗义,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让我感动。有些在我看来棘手的事,给他打个电话,得到的回答都很简单;“这有啥难”!或“你就不要管了,有我哩。”然后便不动声色地把事办成了。这时我就会想到街上的那幅标语:有困难找民警。而朋友之间,真的是“有困难找邦耀”了。
      邦耀将自己所写的作品汇集成册,让我看看并写个序。当五六十万字的书稿摆到我面前时,我才感到了邦耀生命中跋山涉水的沉重!一个在企业里百事缠身的普通干部,一个有家室,有妻女牵挂的男人,二十多年时间,竟写出数百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品,其中有散文、有报告文学,更有大量的通讯、消息,调查报告,抛开他怎样行文谋篇不要说,就说这些素材的搜集,想想看,董邦耀该是怎样地叩响黎明又趟碎月光,怎样地丈量大地又踏遍青山啊。!
      作家高建群曾说过一句很悲壮的话:文学的路上,横七竖八躺倒了多少条汉子。!“其实邦耀完全可以不选这条让汉子们悲壮地躺下的路,他所供职的单位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以他的才华,他的勤奋,只要稍稍加一些机敏,他在本职岗位上也会前途无量。可他偏偏地就如醉如痴地迷恋上文学这个“愚人的事业”。又偏偏执拗地“埋着头向前走”!并且是在这个商潮汹汹,物欲汹汹,连职业文人都开始怀疑文学是否还有神圣的时代!
       选择文学就是选择清贫,他知道么?
      邦耀知道。
      知道了还要挺着胸膛朝这条路上闯,我从心底赞佩邦耀的勇气。
      因为文学的光焰千古不灭,光亮照耀之处,可以有寂寥,但不可以也不会阗无人迹—即使是前面有人躺下了,后面还会有人,唱着歌谣,坦然地走过来。!
      两年前,邦耀干脆离开了升迁有望的岗位,到新成立的高速集团去办一个内部刊物《陕西高速》了。
      作了半辈子编辑,我深知编辑是个“为他人作嫁衣”的苦差事。
      但是邦耀的脸上却依旧挂着弥勒佛式的微笑、、、、、、
      邦耀的文集出版了。书名:《浅海掬浪》(中国文联出版社,上、下册)是我帮他起的。我在为这本书所写的序中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
      当一个人从海中掬起浪花时,“必然是要弯下腰来的。这是他向大海深深地、虔诚地致礼!有了这种虔诚,大海便会慷慨地赠予、、、、、、”
    邦耀兄,你信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6 收起 理由
犇犇牛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拜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3-30 16: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4-1 1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5-4-1 10:05
当一个人从海中掬起浪花时,“必然是要弯下腰来的。这是他向大海深深地、虔诚地致礼!有了这种虔诚,大海 ...

谢谢鼓励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当一个人从海中掬起浪花时,“必然是要弯下腰来的。这是他向大海深深地、虔诚地致礼!有了这种虔诚,大海便会慷慨地赠予、、、、、、”我是服了也信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4-30 21: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4-30 21: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犇犇牛 发表于 2015-4-7 08:34
当一个人从海中掬起浪花时,“必然是要弯下腰来的。这是他向大海深深地、虔诚地致礼!有了这种虔诚,大 ...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静个人认证 | 2015-7-11 2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353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