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荻苇随笔】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52 | 回复6 |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很少有作品能像《西游记》那样,将西部边疆的风物人情描绘得如此瑰丽多姿。吴承恩虽未亲历西域,却在笔墨间构建了一个比真实更为生动的西部世界。从火焰山到女儿国,从车迟国到天竺佛境,这些西域国度不仅是取经路上的地理坐标,更承载着作者对异域文明的想象与思考。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西部叙事,我们可以发现吴承恩对西域既有一种浪漫化的情结,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理性审视,这种矛盾态度使《西游记》的西域描写超越了简单的异域奇观,成为明代文人认知世界的特殊窗口。
吴承恩的一生堪称明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悲剧。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长期沉沦下僚,最终在六十余岁高龄才得了个小官。这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在《西游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何尝不是吴承恩对僵化科举制度的一种精神反抗?那只无法无天的猴子,挥舞金箍棒打碎凌霄宝殿的秩序,正超越了单纯的志怪小说是作者内心压抑能量的爆发。当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我们仿佛看到吴承恩自己在科举制度重压下的精神困境。这种将个人命运融入神话叙事的创作方式,使《西游记》,成为作者与时代对话的独特文本。

一、地理西行与心灵远游:作为精神原乡的西域
1、从《大唐西域记》到神话西域
吴承恩对西域的地理建构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玄奘《大唐西域记》的历史基底之上。然而与玄奘严谨的地理记述不同,吴承恩通过文学想象将西域景观进行了神话学改造。在火焰山的描写中,"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的极端环境,实则是将吐鲁番盆地的地理特征(红砂岩山体、高温气候)进行艺术夸张的结果。这种改造不是简单的夸大其词,而是将地理特征符号化为修行路上的精神考验——火焰山的热浪象征着欲望的煎熬,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则暗示着"定息静心"方能熄灭心头之火的道家智慧。
更值得玩味的是吴承恩对西域水系的神话处理。在流沙河(可能原型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河流)的描写中,"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反物理特性,与《山海经》中"弱水"的记载形成互文。这种将真实河流神秘化的手法,使得西域水系成为阻隔凡尘与佛境的天然屏障。当沙僧颈挂的九个骷髅头化作渡船时,这个细节既暗合佛教"白骨观"的修行法门,又将西域地理特征转化为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叙事元素。
2、西域国度的异托邦文化镜像
吴承恩笔下的西域诸国构成了福柯所说的"异托邦"(Heterotopia)——那些既真实存在又迥异于常态的社会空间。女儿国(可能取材于《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西女国)彻底颠覆了明代性别政治:女王临朝、男子孕育的子母河水,这些设定不仅是对"男尊女卑"儒家伦理的戏谑解构,更暗含对明代后宫干政现象(如万贵妃专权)的隐晦批评。在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的情节中,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的荒诞遭遇,实则是将男性置于生育困境,以此质疑性别角色的天然性。
第四十五回中车迟国的斗法故事则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文明对话。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虽被塑造成反派,但他们祈雨、坐禅、猜物的神通,恰恰反映了道教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当孙悟空在斗法中屡次破坏规则时,这种"以诈制诈"的行为方式,既暴露了取经团队的道德困境,也暗示了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往中的权力不对等。吴承恩在此既承认了西域宗教的本土智慧,又坚持了佛教的终极权威,这种矛盾态度生动体现了明代知识分子在文化优越感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张力。
3、西行路线的精神编码
取经路线暗含着精妙的心灵成长轨迹。从五行山(象征五蕴皆空)到灵山(灵台方寸山),这条西行之路实则是佛教"转识成智"修行路径的空间投射。火焰山对应"嗔恚"、盘丝洞暗示"情欲"、狮驼岭象征"愚痴",每个西域险阻都是心魔的外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理难关的分布并非随意安排——随着取经深入,妖魔的威胁逐渐从自然力量(如黄风怪的三昧神风)转向人性弱点(如金角大王对宝物的贪婪),这种递进关系暗示修行是从征服外物到降伏内心的深化过程。
第三十七回在乌鸡国的故事中,真假国王的置换隐喻尤为深刻。这个"国王被推入井中三年"的西域国度,其地理设定(枯井、御花园)构成了对明代官场"沉沦下僚"困境的绝妙讽喻。当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化作道士把持朝政时,这个情节既讽刺了嘉靖年间道士乱政的现实(如陶仲文之辈),又通过西域异域的空间距离,为敏感的社会批评提供了安全屏障。吴承恩在此展现了他作为失意文人的特殊智慧——将现实愤懑转化为西域神话的地理编码。
二、胡僧与胡商:西域人物形象的文化解码
1、胡僧形象的智慧光环与宗教博弈
在《西游记》的西域叙事中,胡僧群体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智慧阶层。第十九回乌巢禅师作为隐居浮屠山的神异人物,其"口诵《多心经》,身居鸟巢"的形象,融合了佛教苦行传统与西域自然崇拜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取经路途"千山千水深,多障多魔处"的预言,既展现了胡僧未卜先知的神秘能力,又暗示了西域宗教对中原佛教的超越性认知——这种设定打破了"夷夏之辨"的文化优越感,承认了西域在精神领域的先导地位。
第十二回观音菩萨化身的"疥癞游僧"更值得玩味。当这位"身穿破衲,赤脚光头"的胡僧在长安街头贱卖锦襕袈裟时,其形象明显区别于中原僧侣的威仪。这种刻意为之的卑贱化描写,实则是通过胡僧外壳包裹中原佛教内核的文化策略——既利用西域胡僧的异域神秘感增强传播效果,又保持了正统佛教的精神纯粹性。吴承恩在此揭示了明代宗教传播的吊诡现实:外来形式往往比本土内容更具吸引力。
2、胡商群体的欲望书写与文明批判
与神圣化的胡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游记》中高度世俗化的胡商群体。第八十四回灭法国那些"积玉堆金"的西域商人,其唯利是图的本性在"杀僧万计"的情节中暴露无遗。这个将商业利益置于宗教信仰之上的西域国度,实则是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价值的隐喻。当孙悟空用"剃度"方式化解杀僧之灾时,这种以形式妥协换取实质生存的智慧,折射出商业文明对宗教伦理的消解力量。
第八十八回玉华州的兵器交易市场则展现了更复杂的文明互动。黄狮精盗取金箍棒等神器后,竟在集市公开叫卖:"东土来的宝贝,价钱但凭开口"。这种将神圣器物商品化的行为,不仅讽刺了明代民间"尚奇好异"的收藏风气(如嘉靖朝盛行搜罗佛骨、舍利),更揭示了西域商业文明对神圣性的祛魅过程。吴承恩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物质主义侵蚀精神领域的深刻忧虑。
3、西域女性的情欲社会与性别越界
《西游记》中的西域女性形象构成了对儒家礼教的温柔反叛。第五十四回女儿国国王那句"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的宣言,建构了一个彻底摆脱父权秩序的乌托邦。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女王对唐僧的追求仍然遵循"招赘-传位"的传统政治联姻模式,暴露出即便在最理想化的女性国度,权力传承仍无法超越婚姻制度的桎梏。
第九十五回玉兔精的"假凤虚凰"故事更具颠覆性。这个化身天竺公主的月宫仙婢,其追求爱情的方式——设擂台比武招亲、用绣球精准砸中唐僧——既保留了西域民族的奔放特质,又暗合中原"天作之合"的姻缘观念。当太阴星君最终道破"此乃月宫玉兔"的真相时,这个身份反转不仅解构了公主-平民的阶级差异,更通过"人妖之恋"的设定,质疑了儒家"门当户对"婚姻伦理的绝对性。
4、胡汉形象的叙事辩证法
吴承恩对西域人物的塑造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辩证智慧的复杂呈现。第六十二回在祭赛国的故事中,胡僧与胡商的身份出现微妙重合——偷走佛宝舍利的万圣龙王家族,既是宗教场所的供养者(龙女拜佛),又是盗窃圣物的罪犯。这种角色分裂反映了明代对西域文明的矛盾认知:既仰慕其宗教高度,又警惕其商业本能对精神价值的侵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域人物语言风格的精心设计。胡僧多使用偈语、预言等模糊表达(如乌巢禅师的"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而胡商则偏爱直白的利益计算(如灭法国商人的"杀一僧赏银十两")。这种语言差异并非简单的文学修辞,而是吴承恩对西域文明精神分裂的艺术把握——同一地理空间孕育出截然不同的精神向度。
三、真经东渐与文明互鉴:吴承恩的西部情结再审视
1、朝圣之旅的解构与重构
《西游记》的终极叙事动力——取经行动本身,在第九十八回遭遇了惊人的反讽。当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抵达灵山时,阿傩、伽叶公然索要"人事",最终交付的竟是无字经书。这个情节彻底颠覆了"西方净土"的神圣想象,暴露出佛教圣地与世俗权力机构的同构性。吴承恩在此完成了一个精妙的文化祛魅:他将自己科举生涯中对"功名神圣性"的幻灭感(如考场舞弊、银榜题名等现实),投射到对佛教权威的解构中。当孙悟空向如来控诉时,佛祖那句"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的辩解,与明代官场"冰敬炭敬"的潜规则形成辛辣对照。
更有深意的是"有字真经"与"无字真经"的辩证关系。如来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暗合禅宗"不立文字"的顿悟传统。吴承恩通过这个设定,既质疑了形式化的宗教仪式(如嘉靖帝沉迷的斋醮活动),又肯定了超越经文的直接精神体验。这种批判性继承的态度,展现了一个成熟文明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理性姿态。
2、物质交换中的文明密码
取经团队与西域的物质互动,构成了一部微观的文明交流史。紫金钵盂(唐太宗所赐)作为换取真经的"人事",其象征意义远超物质价值——这个中原皇室器皿最终留在灵山,暗示着文化传播必须付出的本土代价。值得注意的是,钵盂在佛教传统中本是乞食器具,象征舍弃物欲,但在此却成为物质交换的媒介。吴承恩通过这种符号倒置,揭示了宗教理想与世俗现实的永恒张力。
西域宝物的双向流动尤耐人省思。从观音的紧箍咒到镇元子的人参果,这些具有西域特质的神器法宝,在传入中原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功能变异。紧箍咒从惩戒工具变为修行助缘,人参果从延寿仙品变为劫难诱因。这种"功能异化"现象,生动体现了文化传播中的创造性误读。吴承恩似乎暗示:任何文明成果的移植,都必然经历本土化的改造与重构。
3、语言迷宫的跨文化阐释
《西游记》对语言障碍的处理极具现代意识。第六十八回,在朱紫国,孙悟空需要借助"悬丝诊脉"这种超越语言的方式治病,这个情节隐喻着跨文化交流的根本困境。当唐僧坚持"必须解说明白"佛经时,其执着恰恰反衬出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局限性。吴承恩可能受到明代翻译佛经争议(如《永乐北藏》编纂时的义理之争)的启发,通过取经团队对"真经"的误解与再阐释,展现了文化传播中不可避免的意义损耗与增值。
第九十五回天竺国玉兔精操持的"番语"构成另一重隐喻。当这个西域精灵用流利汉语设下情网时,语言已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成为文化认同的标识。吴承恩在此敏锐捕捉到语言权力与文明自信的关系——明代中后期随着耶稣会士来华,汉语与拉丁文的交锋背后,正是两种文明体系的潜在较量。
4、西部情结的精神考古
当孙悟空从花果山的仙石中迸裂而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神话世界也随之诞生。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远非简单的神魔小说,而是一部浸透作者生命体验的精神自传。在这部看似热闹的取经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位失意文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超越。吴承恩将自己的理想、愤懑与智慧投射在唐僧师徒身上,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关于人性、自由与救赎的宏大寓言。
吴承恩的西部想象,本质上是对"文化他者"的精神投射。他将自己在科举制度下的挫败感(七次乡试不第),转化为对西域自由空间的向往——火焰山可以视作科举考场的隐喻(八股文的炙烤),而芭蕉扇则是超越体制的才学象征。这种个人经验与地理想象的隐秘联系,在第七十四回有关狮驼国的描写中尤为明显:当孙悟空看到"骷髅若岭,骸骨如林"的恐怖景象时,这个被妖魔彻底占据的西域国度,恰似被科举功名异化的精神荒原。
《西游记》最终呈现的西部情结,是一种辩证的文化自觉。当取经团队获得封赏时,孙悟空"斗战胜佛"的封号兼具佛教果位与武侠精神,猪八戒的"净坛使者"糅合祭祀职能与口腹之欲。这种混杂交融的结局表明:吴承恩既承认西域文明的精神高度,又坚持中原文化的转化能力。他的西部叙事不是简单的文化朝圣,而是通过对他者的想象,完成对自我的重新发现与确认。

结 论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构建的西域世界,绝非简单的神魔舞台,而是一座贯通现实与理想的文化桥梁。这部诞生于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巨著,通过取经团队与西域风物的多维互动,完成了三重精神超越:在地理维度上,将真实的西部景观转化为修心炼性的精神图谱;在文化维度上,使西域人物成为检视中原文明的"他者之镜";在哲学维度上,令取经行动升华为文明互鉴的永恒隐喻。
当唐僧师徒最终取得真经东归时,这个看似圆满的结局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明自觉。吴承恩以其特有的文学智慧告诉我们:任何真正的文化对话,既需要破除对"西方净土"的盲目崇拜(如无字经书的讽刺),也不能陷入"华夏中心"的封闭自足(如紫金钵盂的交换)。《西游记》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通过神话叙事,预示了文明发展的根本规律——唯有保持开放包容的胸襟,在与他者的对话中不断审视自我,才能实现精神的真正成长。
这部十六世纪的文学经典,对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交流仍具启示意义。吴承恩笔下的西部情结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固守传统,而在于像孙悟空那样,既能大闹天宫挑战权威,又甘愿戴紧箍咒自我约束;像唐僧那样,既坚持取经的终极目标,又包容徒弟的个性差异。这种既坚守本体又拥抱他者的辩证智慧,或许正是《西游记》历经四百年仍散发永恒魅力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西游记》的取经之旅,不啻为明代知识分子一次寻找精神原乡的智慧之行,和文明远征。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玄奘《大唐西域记校注》, 季羡林校注,中华书局,1985
3、 李时人《西游记考论》,古籍出版社,1991
4、 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1992
5、 余国藩(Anthony C.Yu)《重读西游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6、 梅新林《"西游"地理谱系的空间建构与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2018、6
7、 张同胜《西游记中的西域想象与明代丝路记忆》,文学遗产,2016
8、 胡胜《论西游记中"胡僧"形象的文学渊源》,民族文学研究,2019、4
9、萨义德(Edward Said)《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7
10、福柯(MichelFoucault)《不同空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梦之旅 + 2 很给力!
史海潮 + 2 很给力!
admin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