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成熟,称之为文明,一般要具有三个标志:必须要有文字;必须有城市的居住方式;必须要有青铜器(金属冶炼技术)。人类历史进入四大文明的顺序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不算原创文明,因之不在四大文明之列)。前三个文明已经先后消亡了,唯独中华文明留存至今,没有中断,且依然呈现勃勃生机。中国人的孩子,能够正常朗诵2500年前中国先民的话语,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不一而足。 中华文明形成于4200年前,当它还处于初露曙光之时,古巴比伦文明已经高度成熟了。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中华文明能超越三位兄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思考人和人的关系,这里产生了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印度哲学家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里的神不是封建迷信,指的是超出经验世界的神秘力量。希腊哲学家思考人和物的关系,这里成了人类自然科学的发祥地。我们应该承认中华文明有劣根性或称之为致命缺陷,其表现就是:思想封闭,不知道世界还有别的文化;再就是太斯文,缺少强悍的力量,没有马背雄风,没有生命力,没有执行力。 中华文化万幸的是,这时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他”,就是少数民族鲜卑族首领“拓跋弘”,即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孝文帝。虽然33岁英年早逝,但在他奶奶(冯太后)的带领下,做了几件堪称“给中华文明注入新鲜血液”的大事:废除鲜卑语,强令鲜卑官员改说汉语;不准再穿鲜卑服,改穿汉服;迁都从山西大同至农耕文明的腹地河南洛阳;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法律,促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允许鲜卑贵族和汉人女子通婚。 我们现在的人,不得不佩服1500年前拓跋弘的宽阔胸襟、人格魅力和雄才大略:忍痛割爱,舍弃本民族的语言和服装;拜汉族老师学汉语,还拜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做老师,把当时全世界当时最重要的文化都请进来做中华文化的老师,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了,多么了不起;主张通婚后,造就了新一代身强体壮、具有野性、阳刚之气、马背雄风,又兼具良好文化教育的中华民族,隋炀帝和唐太宗有二分之一的鲜卑族血缘,唐高宗四分之三是鲜卑族。 看看今天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罗马柱廊是希腊文明的留痕。高鼻梁深眼窝的佛雕是印度文明的印记,还有许多迦陀罗文化、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的余留。 北魏政权100多年以后,中国迈入了伟大的唐朝。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不算城外人口一百万(当时欧洲还是黑暗的中世纪,漫漫长夜一千年,一个一万人的城市已经是像模像样的城市了),云集了70多个外交使团,3万多外国留学生,城里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通用拜占庭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世界各国的宗教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少,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几乎人人都在写诗。玄奘赴印度取经、丝绸之路都是以长安为起点,日本派遣唐使到长安,学习中国的法律、建筑等中华文化,长安已经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大唐的《全唐诗》,为以后的宋朝的词赋、元朝的戏曲、明朝清朝的小说等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的文化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元代起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如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文化的发展,以致于明清两代的五六百年,仅出现了王阳明和曹雪芹两位大师级文化人。到清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华文明自信崩溃,陷入谷底。而今,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等战略措施的实施,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日新月异,中华文明的繁荣又回来了。 如果没有拓跋弘当时的伟大贡献,这一切的大融合与繁荣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今天以中华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唯一留存而感到庆幸,感到自豪,应该感谢拓跋弘、记住拓跋弘,不是吗?
2025年6月
李克茂,陕西大荔人,退休干部,通英语,又喜笔耕,见诸媒体散文随笔100余篇。2023年,印刷出版七万多字散文集《说东论西》一书,2024年,加入大荔作家协会,2025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