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中诗,心上道——《鬼谷诀》里的国学智慧
云梦山的雾气该还像两千年前那样缠绕松枝吧?那位自称鬼谷先生的隐者,或许就在这样的山岚里,看着猛虎相争于前,游鱼相忘于水。后人将他的智慧凝练成《鬼谷诀》,短短五十六字,竟藏尽了国学里最通透的生存哲学。 “静坐山前观虎斗,闲眠浪里看鱼游”,这联意象先撞开了道家的虚静之门。鬼谷子隐居清溪,本就带着道家 “道法自然” 的底色,这观与闲,从不是冷眼旁观的淡漠,而是《鬼谷子》“守司其门户” 的通透。山风掠过耳际时,观虎斗者见的不是血腥,是阴阳开阖的消长;浪涛拍击石岸时,看鱼游者悟的不是自在,是万物循道的本真。就像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不恋权位的选择,恰是读懂了 “争与让” 的天道循环 —— 所谓超然,从来不是逃离红尘,而是以天地为镜,照见纷争背后的规律。 转身便撞见纵横家的锋芒藏在 “三言可破千军策,一笑能消万古愁” 里。《鬼谷子》说 “口者,心之门户也”,苏秦合纵六国、张仪连横破局,凭的正是这 “三言” 的精准发力,言语如剑却不必见血,恰是 “潜谋于无形” 的精髓。而那 “一笑”,又悄然泄了道家的天机。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豪迈,王维 “坐看云起时” 的淡然,都藏着这种化解力 —— 万古愁绪从不是被消灭的,而是被心境的豁达稀释的。曾见菜场老者被讹诈,却笑说 “青菜当施舍”,顷刻间戾气消散,这便是国学里 “以柔克刚” 的活注解。 最耐人寻味的是 “顺势如同风借火,逆天恰似水行舟” 的辩证。鬼谷子的捭阖之道本就植根于阴阳观,商汤伐桀、武王伐纣,顺的是民心向背的 “势”,故能 “风借火” 般燎原;而王安石变法虽怀赤诚,却逆了当时积弊已深的时局,终如逆水行舟。但国学的智慧从不止于 “顺”,张骞凿空西域时,面对大漠风沙看似逆天,实则顺应了文明交融的大势。这 “势” 的拿捏,藏着儒家 “时中” 之道 —— 既不盲从潮流,也不固守陈规,如《道德经》所言 “反者道之动”,在顺逆之间寻得平衡。 末句 “从来大智藏愚拙,只在人心浅处求”,终于将所有智慧落回人心。鬼谷子教出的弟子个个锋芒毕露,可他自己却藏于深山,恰是 “大智若愚” 的范本。范蠡三次散财隐姓埋名,司马迁忍辱著书甘居陋巷,真正的智慧从不在高深理论里,而在人心本真处 —— 就像深潭之水,看似浑浊却澄澈见底,远胜浅滩的喧嚣激流。国学讲 “返璞归真”,这 “浅处求” 求的不是浅薄,是剥离了机心的本真,是《鬼谷子》“得其指而求其利” 的通透。 合上书页时,仿佛看见鬼谷先生从山雾中走出。他的智慧从不是权谋机变的秘籍,而是国学里儒道纵横交融的生存哲学:以道家之心观物,以纵横之智行事,以儒家之仁守心。这《鬼谷诀》,原是写在诗里的 “人心之道”。
(AI图片:张晖) 作 者 简 介: 洛沙,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作 者 简 介: 原名:李会英,笔名:宇泉,女,生于1970年4月18日,西安市莲湖区人 。从事岐伯文化35年,著有散文集《无名》,现担任西部文学副总编辑,兼任运营部部长和AI电影《红拳小白龙》影视剧运营执行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