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辰随笔】两个人的夜市

[复制链接]
查看29 | 回复7 | 昨天 1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人的夜市
姬宇辰
        关中的凉夏似乎已经成为了远去的故人。在我童年时代,七八月之交,正是一年中暑气最盛的时候,虽然,也不至于到干涩或者溽热地令人烦闷。待到黄昏时后,微风一过,竟能生出丝丝凉意。西京的天候与地理,不单在北方,怕是于各个大城市中都难寻得如此的好地。盛夏昼长,上灯也要等到八点以后,又不必担心急雨和湿潮。那时厂里的活计还算轻松,放了工,人人不急于回家,俱乐部和工人体育场就成了娱心悠游最多的去处。三五成群的,也许是本地的旧交,或者是上个世纪建设西北而未能归家的外地人的孩子们,共同生活在这小小的工业城。这是远离市中心的孤岛,各色人群于此拥抱相融,宛如旧时代的遗物。岁月静静流去,不留下什么踪迹,惟余一方安逸的天地,我们在此伟大幽闲。
        有人的地方就有饮食,关中膏腴地,物产丰隆,酒菜价廉。商贩推着小车,将饭摊设置在街边,以待下班和游玩后的职工随时来买。聚集的摊位多了,便形成夜市。北人嗜面,煮好拌好的面条固然味美,但这样一餐太“硬”,不适合作晚饭,至于夹馍、烙饼、水饺、菜卷、盒子(一种有馅的饼)、饸饹乃至馄饨,都是面食的范筹,味道极好。夜市售卖这些吃食为主,另有各种炸货、烧烤和卤菜。老邮局前的空地上一到傍晚就坐满了食客,小贩点亮白炽灯泡,高高悬在树枝上,昏黄的灯光流向大地,映照着,这些可爱的人的面庞便绽出光彩。
        那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去光顾夜市。
        或者是家里不想生火做饭,或者是母亲的单位晚上要加班,便要我们自行解决晚餐。我当然乐意听到这个消息,夜市上的吃食,总归和自家的口味不同,它们的花样繁多,有些亦是家里所不常做或做不出的。我们常光顾的是一辆卖包子馄饨兼售炒面的三轮车,老板夫妇二人共同经营这事业。桌椅板凳,油壶醋碟,都是再不能常见的形制。车边焊一铁架,上支煮馄饨的大锅,炒勺及灶具则直接安放在车上,为二者供能的煤气罐藏在车里。高耸的蒸笼偏安一隅,喷吐白气如叹息,此外便再无额外的空间可放下什么了。菜单直接用碳黑字写在车侧的木板上,顶上像标题一样写了四个大字:“皖南料理”。
       皖南是什么地方?我问父亲
       父亲只能作出模糊的解释。它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明确这些是何处的特产,我更倾向它们就是本地的餐食,因为我从没在别处见过。可以推测的是,老板一家似乎从远方来此讨生计,不知他们心境如何?虽然,我如今去故乡三千里,再想尝口他们做的小吃,也未可得了。
      我总是要吃他们的馄饨,父亲不爱它的寡淡,往往偏好鲜辣的米线,亦会要笼包子共分食。老板遂起身揭开锅盖,囚困已久的水气随之腾跃而起,冲向半空。数出十馀个馄饨,投入伸在锅中的漏勺中,又揪一把泡好的米线,放进另一个漏勺。它们如野鸭凫水般在沸汤中起起伏伏,回旋升沉,轻盈地隐没于白沫下,徘徊在浓稠的波涛中。老板娘预备了两个空碗,其左铺上紫菜虾皮葱花香菜,佐以咸盐鸡粉,其右盛上辣油酱醋,加之豆瓣炒制的香干,另一边馄饨和米线已然煮讫,分装在两碗中,热汤将底料冲开,便算完成。取最底下一笼蒸好的包子,全部端上桌。
      包子易凉,父亲招呼我先从此下手,我那时不知为何染上种恶习,或许是正换牙,主食一定要泡软了吃。汤泡饼,汤泡饭,小笼包也要在馄饨汤里浸一浸。“胡闹”,父亲制止了我,拿来两个油碟,倒上辣子香醋,将包子咬开小口,用调羹舀些料汁,从开口灌入,全部吃尽,示意我也效仿。我学着倒好醋水,咬下,岐山有好醋,西京的醋自也不差,先是小麦的甜美柔和,而后是醋的酸香、辣子的焦香、猪肉大葱馅的肥美醇厚,同时在嘴中炸开。又因有料水解了腻,使人丝毫不觉油腥,只觉胃口大开,不多时,整笼银元大小的包子,便由父子二人瓜分殆尽。馄饨和米线也晾得差不多了,西京的馄饨和南人的不同,底汤胡椒味重,又加了榨菜末和咸盐,口味浓烈,自然为寡淡的面皮调上味。我喜欢把馄饨四周的边先咬掉,只留中间的肉馅慢慢品尝,美名“渐入佳境”。父亲不管那么多,麻辣鲜香的红油米线,就着入味的海带丝豆腐丝,送入口中,可惜儿时的我不吃辣,并不能领会其味美。因为都是汤菜,又身在夏日,不多时,父子二人便大汗涔涔。街对面飘来油脂和孜然的香气,烤鱿鱼的小摊前不知道何时挤满了人,我望向那里。
      “想吃吗?”父亲问我。
       我不说话。关中不是产鱿鱼的地方,鱿鱼尽是沿海送来的冻货,自然不新鲜,炮制时往往下重料,这样价贱而不健康的吃食,反是孩子们的所爱。若母亲在场,决计不会同意我买来吃。
“想吃就吃吧,给我也带串”,父亲看出我的心思,从兜里摸出五块钱递给我,他是及时行乐主义者,支持我这么做。
       已经不再年轻的工人和他的儿子,默默地坐着,默默吃着竹签上的鱿鱼须。街灯如何闪烁,这些太阳与星辰,飘落此处,照亮宁静的长安城北,使过去的孩子和以后的行子感受到钟爱的家的存在。父亲少时从戎,在琼州岛上度过数年岁月,守护祖国的南疆,地阔天长,日日登临北望烟水中的故园。归心正似春草,待服役期满后婉拒了首长的留用,而要去建设美丽的家乡,将之后的人生托付给国家的军工厂,质朴而寡言的北方汉子,永驻他热爱的家乡,如今也作了卑湿地倦客,父亲和慈爱的古都,等待着他们共同的孩子归来。
          愿他们永不憔悴!
作 者 简 介:

1.jpg

          姬宇辰,男20岁,陕西西安人,现就读于福州大学中文系,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网络!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李宇泉 + 2 很给力!
张晖 + 2 赞一个!
admin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昨天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晖 | 昨天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宇泉 | 昨天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敬天爱人,善行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昨天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吴康权全个人认证 | 昨天 1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西部文学的大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