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余脉,渭水之滨,天水老君山自古便是陇右道教圣地。山间古寺依山就势,隐于苍松翠柏间,虽无皇家寺院的恢宏规制,却以“步步见景,殿殿藏幽” 的巧思,成就了西北山地寺庙的独特格局。 寺庙建筑沿山脊线层层攀升,自山脚至峰顶,依次分布着灵官殿、老君殿、玉皇阁等七座主要殿宇,总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最精巧处莫过于“一线天” 旁的斗母宫,殿宇仅三间见方,却借山势凿崖为壁,以木构挑梁,远观如悬于半空,堪称山地建筑的典范。各殿之间以青石板路相连,路旁古柏均有千年树龄,枝桠如虬龙般探向天空,与红墙黛瓦相映成趣。 这座古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北魏太和年间。据《天水县志》记载,最初为山中道士结庐修行之所,唐代因皇室尊奉道教而扩建,宋明两代又历经三次大修,现存的老君殿木构梁架仍保留着明代天启年间的修缮痕迹。殿内那尊高三米的老君铜像,虽历经明清战火,却依旧衣纹清晰、神态安详,铜像底座的“嘉靖年制” 铭文,是寺庙兴衰的最好见证。 对天水百姓而言,老君山寺庙早已超越宗教场所的意义,成为一方文化地标与精神寄托。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君诞辰,山上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庙会,周边百里的村民都会扶老携幼赶来,不仅为焚香祈福,更要参与搭台唱戏、手工艺品市集等活动。寺内的“慈善堂”自清代起便坚持施粥、赠药,如今仍在每月初一、十五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餐食,这份延续百年的善举,让古寺的烟火气中多了份人情味。 最动人的,莫过于古寺终年不绝的香火景色。清晨时分,山雾尚未散去,第一批香客便已踏着露水登山,手持线香的身影在石阶上蜿蜒,如一条流动的金色长龙。正午阳光穿过柏树枝叶,将香灰化作无数金色尘埃,在殿宇间浮动。待到黄昏,暮色为红墙镀上一层暖光,香炉里的青烟与山间云雾交融,远处渭水如练,近处梵音隐约,构成一幅流动的“山寺暮归图”。 千百年来,朝代更迭,岁月流转,唯有老君山古寺的香火从未断绝。这香火,是百姓对平安生活的祈愿,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这座千年古寺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老君山古寺香火三叠 晨烟 晓雾绕山阶未干,香客踏露上峰峦。 线香摇曳成金蟒,柏影参差覆古坛。 午烬 日透虬枝筛碎金,香灰漫舞殿庭深。 铜炉烟起随风转,半逐流云半入林。 暮霭 暮色轻匀红墙暖,烟与云融意未阑。 遥见渭水铺素练,梵音隐隐落松间。 说明:写于2025年10月3日,国庆节期间,乘兴而往,满载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