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散文随笔
›
【昭君屈子散文】牛家媳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昭君屈子散文】牛家媳妇
[复制链接]
7
|
0
|
昨天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句流传在故乡小镇的老话,许多人说了上半句后,常常要想半天才能说出下半句来。没有经历岁月洗礼的人,绝不会感受到这句老话的韵味与神奇。
杨妈叫杨兰,出生在邻县一个小山村里,嫁到小镇牛家时19岁,既可爱、漂亮,又勤劳、能干,深得婆家人满意。
她的爱人小名儿叫庆娃子,个子一米七,在道班工作——公路养护,休班才回家。结婚那年,他29岁。在改革开放初期,年龄如此悬殊的婚姻在小镇还是不多见的。之所以结下一世姻缘,是因为牛家住在镇上,各方面条件比小山村好得多。
牛父在粮管所上班,牛母是生产队的队长。起初,二老希望儿子成为“双职工”家庭。可是,相亲的道路崎岖不平:看上庆娃子的,他嫌弃别人长相不行;庆娃子看上的,别人又嫌他单位不够好。不知不觉,年龄变大,庆娃子对婚事开始冷淡起来。二老发觉这一微妙的变化后,只好放宽了要求——农村的姑娘也行。没多久,媒婆介绍了好几个相亲的。那时,成为“半边户”是许多农村女性梦寐以求的幸福家庭,所以娶农村的姑娘倒是一桩不难的婚事。
要说杨兰嫁到小镇最大的原因还是庆娃子的舅舅——懂点儿相术,说她旺夫。一听说旺夫,总想当班长的庆娃子才有了点儿冲动,二老自然是趁热打铁。
20岁时,杨兰生了大儿子,小名儿海波,眼睛大,耳垂大,圆脸蛋……七大姑八大姨无不前来探望。牛家人热情款待亲戚,高兴极了。满月时,一头花发的庆娃子舅舅来玩,看了看“小少爷”,说:“这个娃子是来报恩的,将来要坐办公室……”
在海波半岁的时候,庆娃子被提为会计——道班的内当家。庆娃子越想越觉得舅舅还真有一手,越发尊敬他,也越发珍爱家人。
23岁时,杨兰生了小姑娘,小名儿灵娃子,眼睛小,嘴巴小,白皙的小脸蛋……亲戚朋友都来送恭贺,庆娃子摆宴席款待客人,喜气洋洋。抓周时,一头白发的舅舅来玩,仔细看了灵娃子的手掌,说:“这是一双断手,这辈子命好!女子断手不求人。好啊好,又来了个报恩的。”
不久,庆娃子被提拔为班长——道班的一把手。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有一双儿女,三代同堂和谐、富足,庆娃子春风得意,越活越年轻。
牛家兴旺,贵在杨兰旺夫,一时传为佳话。许多人家找媳妇都说要找像杨兰那样旺夫的,千万别娶扫把星——在娘家败娘家,在婆家败婆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杨兰承包的农田栽种的纽荷尔脐橙开始结果,新品种价格较高,收益可观。好日子一年赛过一年,夫妻恩爱,一双儿女在学校读书文明守纪,茁壮成长。
在小镇开始翻修陈年瓦房的时候,牛家成为第一批瓦房变平房的富裕人家。
杨兰热情好客,与邻里友善,人情往来考虑周全,遇事沉着冷静……在这个家国情怀源远流长的小镇上,不知不觉成了大家的“靠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来请她指点;遇到棘手的家事,都来请她化解;婚丧嫁娶的时候,都来请她出谋划策。
庆娃子、公婆都支持她的交际运筹,牛家仿佛成了大家的俱乐部——常常坐着喝茶谈心的人,嗑瓜子聊天的人,还有打上大人、斗地主、下象棋的人。
有一天,小镇发生了一件怪事,大家都来俱乐部说道说道。
原来,向老大的三娃子离婚后,女方不要小娃子,判给了向家。女方回到了离向家不远的娘家后,对娃子不管不问。后来,三娃子在邻镇娶了媳妇,住到了女家,对娃子也不管不问。现在,小娃子跟着向老大夫妇。隔代教育,弄得焦头烂额。
“我认为,小娃子的妈应该把娃子弄去抚养。”刘妈说,“兰娃子,你认为呢?”
“应该这样。你想,三娃子的新媳妇就是不想当继母才不到向家来住的。女方弄去养,三娃子出钱,合情合理。”
“我认为新媳妇不接受继子,就不要跟三娃子结婚。”金嫂说,“兰妹,你认为呢?”
“金姐,你说得也不错。但是,我听说,向老大夫妇答应孙子不参与新媳妇的生活。”
“可伶天下父母心。”龚大娘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兰姐,我认为婚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千万不要有了娃子后离婚。”小钟说,“吃亏的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
“当下的确是这样。”杨兰说,“我的儿子长大后结了婚,就不许离婚。如果有了娃子离婚,我绝对不带孙子。”
所有在场的人都认同杨兰的说法:结婚是人生大事,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爷爷奶奶帮带孙子,只能是协助。如果一直带,就会带来诸多的家庭问题;如果大家都一直带,就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这群女人的孩子都到了成家的年龄。
杨兰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校招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待遇还行。她和庆娃子亲自去公司转了一趟,回家后感觉还不错。
儿子就由他自己发展,由他自己去成家立业。杨兰和庆娃子觉得身为父母已经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只是偶尔电话里说及婚事,希望儿子在工作之余,谈女朋友。
“妈,您放心。我遇到了合适的,一定带一个回来。”
“该成家了,我和你爸想早一点儿抱孙子呢。”
“你们不用操心,丈母娘给我养到在。”
“要慎重考察,结婚了就不许离婚。”
“放心,您的儿子有一双慧眼,不会看走眼的。”
后来,杨兰夫妇全力培养姑娘读书,精力又转移到赡养老人上,就很少与儿子联系了。因为她相信舅舅的话——这娃子是来报恩的,所以,相信儿子工作、成家不会让他们操心。
不久,公公寿终正寝。第二年,婆婆撒手人寰。不久,丈夫大病一场,住院治疗。出院后,回家养病。虽然每日吃药,却始终不见好转。到了第三年的时候,因病去世。
在亲人一个个走了后,杨兰的儿女也渐次成了家。儿女有了娃子后,都离了婚。儿子的姑娘,她带在身边;姑娘的儿子,也跟着她。
和杨兰一起评价过向家不幸的那群女人,她们的孩子跟杨兰的孩子一样,有的闪婚闪离,娃子甩给他们监护;有的再婚后,不仅娃子甩给他们,而且从不回家看看。有的儿女不恋爱、不成家,有的儿女已经成了宅男、宅女。
“别人的话好说,自己的事难办。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两鬓斑白的杨兰在耳顺后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别人的话好说,自己的事难办。如此简短的老话,细细品味,无不叫人感到意味深长。
过去如此,将来亦如此,或许这就是老话的魅力。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昭君屈子
个人认证
75
主题
78
帖子
730
积分
文学VIP
积分
730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关于注册会员和登录《西部文学网》的通知
2022-01-03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
10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