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诚随笔】渔阳故地,思念新章

[复制链接]
查看12 | 回复6 |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光是一支无声的笔,在郑家庄的青砖灰瓦间,悄悄改写着人与物的容颜。女儿如今已大学毕业,不再是那个需要牵着我的手才能走过村口石桥的小女孩。我们又一次踏上这条通往往事的路,她的步子从容而坚定,高跟鞋在水泥路上敲出清亮的回响,仿佛在为记忆打着崭新的节拍。

渔阳文化公园似乎比记忆中局促了些。那些石雕在风雨的浸润下,颜色愈发深沉,像被岁月反复翻阅的古书。女儿在“渔阳”二字的石刻前驻足,指尖轻轻划过凹凸的刻痕。我记得她六岁那年,姥爷曾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画地描摹这两个字,说这里是古渔阳郡的地界。如今,她已能读懂这背后的历史脉络,而那个教她认字的人,却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北平原。成长的代价,大概就是如此——你终于理解了世界,而那个最初为你打开世界的人,却已不在身边。

沿着主路向里走,村庄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几家新修的院墙光鲜亮丽,衬得姥姥姥爷租住过的那座老院愈发沧桑。那扇木门,漆皮剥落得更加彻底,露出木材本色的纹理,像老人手上的脉络。女儿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把脸贴上去,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像温柔的梳子,一遍遍梳理着门上的每一道痕迹。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她不再需要依靠触觉去感受思念。大学毕业,意味着她拥有了更丰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用知识去理解,用阅历去印证,用一颗成熟的心去盛装。她的思念,已从具象的“想念姥姥做的菜、姥爷讲的故事”,升华为对一段完整生命历程的珍视与回望。那近十年的光阴,不仅是姥姥姥爷的北漂岁月,更是她童年不可或缺的背景。

“妈,”她转过身,声音平静而温暖,“你看这扇门,它见证了多少次我们的迎来送往。春天姥姥在门口种花,夏天姥爷在门槛上乘凉,秋天我们带着大包小包回来,冬天他们站在这里目送我们离开……”她的描述像一组电影镜头,将那些零散的日常串联成动人的叙事。大学四年的人文熏陶,让她学会了如何为情感找到更精准的表达。

夕阳西下,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掏出手机,对着老屋、对着街巷、对着整个郑家庄,认真地拍摄着。这不是游客式的打卡,而是一种郑重的记录——为一个即将被时代洪流改变样貌的村庄,也为一段永不褪色的家族记忆。

“我要做一个电子相册发给姥姥姥爷,”她一边调整着角度一边说,“让他们看看,他们生活过十年的地方,还在;他们带大的外孙女,已经能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一切了。”

我望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释然。那个曾在老槐树下嬉戏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但她对根脉的眷恋从未改变,只是表达得更为深沉有力。郑家庄或许终将在某一天改变模样,但有些东西不会变——比如村口石刻上的“渔阳”二字,比如老屋门板上的岁月纹理,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儿,用她全新的视角与能力,守护着一段跨越三代人的温暖记忆。这份守护,让时间也显得温柔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赞一个!
梦之旅 + 2 很给力!
张晖 + 2 赞一个!
admin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晖 |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梦之旅 |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