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足散文】古老而美丽的幼发拉底 国外打工岁月

[复制链接]
查看1125 | 回复8 | 2015-1-20 16: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醉足 于 2015-1-20 16:39 编辑

psb (34).jpg
古老而美丽的幼发拉底  国外打工岁月
       提示思隐:
     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35分左右,美英联军肆无忌惮地发动了对伊拉克全面战争。空袭战火在古老的伊拉克两河流域全面开花,巴格达夜空霓虹灯下笼罩着处处弹坑,星夜团团红色百米蘑菇云,时而腾升火光、火花和飞驶,时而带着硝烟的弹销四处下泄,构成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节日都非凡的夜宵。荧幕的红色、蓝色、绿色基原也被耗尽的点点无痕,一片白幕……
   在那短暂瞬显的黑屏时,在那云散沉落时,在那转屏广告时,在那熟悉的巴格达、巴士拉、纳贾夫名字里,在那美丽的幼发拉底河浜,勾起我的十七、八年前的回想 ……
(一)初出国门
      84年临夏的一个初夜,伊航波音707缓缓降落在雄伟而美丽的、新的巴格达萨达姆机场,公司第二批到伊拉克做劳务的水泥员工来到这个飞行七、八小时的遥远工厂。巴格达机场候机厅美丽而宽敞,多层褐色拱形厅顶,挂满了一个个长短不一的乳白色圆管(不太白的陶瓷制品,也可能为了吸引的装置),圆管直径大约四十毫米,长三百到四百毫米,镶式暗光零星点缀在圆拱的天花板上,好似漫天星光飘洒在无穷无尽的天宇之间。在冷气的冲涌下轻轻地摇晃着长长身杆,阵阵凉爽气浪抚摩着干渴的喉咙,全身的汗痕悄悄也被抹去,深深地吸滋肺腑的热燥。中心大厅有两个根玻璃状圆柱,巨大玻璃柱内,潺潺流水从上而下无息无声地穹泄,颗颗空洞珠泡由下而上串串腾升,在柔和的橘黄色灯光陪衬下,格外显得十分幽雅别致,这时的巴格达的萨达姆机场比起北京机场不知要美多少倍,它真是一座美丽而世界少有的现代化机场候机大楼。
    久乘飞机也不是多么悠闲的好事,虽然第一次乘机,耳膜疼痛也被伊拉克的空姐美姿所冲淡,小姐们用生硬的中国话欢迎这些刚刚出国门的生客,我们一点英语、阿语都不会,翻译官也不可能在这些员工身傍。“安栓带”,“喝水”是首先碰到的问题,我们都按照这些不太懂的意思来做。飞径印度孟买停留后,再飞巴格达。
    太阳在身后沉海时分,飞机也已转向北飞徐徐降低高度,当耳膜又一次敏感时。霓虹灯光已经铺盖机场外边的广场,久候接客的工友的大巴,早已停放在机场候机楼外边的巨大广场上,此时北京时针已指午夜一点多了,而巴格达时间恰好九点多。几十人的通过海关也显得匆匆忙忙,难忍的喉咙发出心燥的火焰,早就准备好矿泉水和各种饮料,大解“久旱”的肠肚。四周的温度煞时膨胀到四十几度,并不太厚毛料西服硬硬显得十分厚裹,纷纷解脱礼装束裹,免让汗泥浸涂新装。
    大巴车的冷调是多么神奇,热冷隔离两个世界的风貌。几辆大巴飞驶在向南的公路上,好多人也趁机休息自己的大脑和身躯,我特别好奇地向窗外沙漠平原透望,时而路过灯火通明的城区,时而在漆黑的原野上奔驶,窗外一片荒凉。当穿过河流、桥梁时候,绿色的树木才奇显在黑夜里。
    行驶到一百八十公里左右,就到了纳贾夫市区,库法水泥厂就有百多人工友等待我们接替。工友们相互迎语握手,兴奋地拉起两年的“家话”和友情。不眠之夜在驻地房间灯光不熄,在水式风冷空调下久久不眠。
(二)湛蓝的天空
    纳贾夫、库法是一马平地的沙漠,一年到尽只有一场风,这场风从二、三月起一直到十月左右北风就刮个不停,只是有些大小区别罢了。天空湛蓝万里毫无云丝,如果大地不是沙漠而是大海的话,那真的天地不分了。极目想在天空里寻觅云彩的痕迹,那真是如大海捞针。天空好像从来就没有过云彩这个传说。今天、明天、后天不用预报还是晴天无云,火辣辣的太阳仍旧放射着烁热的光芒。十月以后的天空,慢慢地从南边天边飘来朵朵棉团般白云,时而也能下起短小的雷电暴雨,雨后的天空更加碧蓝。炎热的气氛也慢慢地回落,这是伊拉克最好的时段。暴露在阳光下的铁件设备,赤手一握便是红晕般地刺痛,在室外直晒的温度计上液柱就会上升到六、七十度左右。可是,如果停留在阴凉之下,呼呼的北风搜身风浴,顿时汗水和气烦就会消失。带沿的工作帽和宽敞的衣着就会给你带来比较舒服的感觉,风可以从衣服的裤筒袖筒里窜过,干燥的风带走热量和汗水。这里天气并不闷热,从来不会发出类似胶鞋等的鞋里的汗泥和臭味,可是,每日的淋浴冲凉是不可少的。而到了雨季时候,抽来的河水还得加热才能洗澡去污。
    幼发拉底河流从纳贾夫东面的库法县城边经过,河水平坦河床宽畅,河面时而上划过木舟和汽艇,河面宽敞之处足有五、六百米之遥,遥望对岸洗淘的女人,已经难以分辩年龄、衣着,如果你在河沿出现,对面就会打起“啦!啦啦啦!啦!……”一串串的高音尖调(阿乐常用之调),不知是欢迎你,还是让你躲避,一时使人摸不清头脑。
     河域两边生长着丈八高的不知名野草和高大笔直的椰枣林,沿着河水流过的地方,生存着各种野禽走兽,野猪、刺猬、蟒蛇、猴头鹰、野鸭、野鸽、鲇鱼到处可见。农家种植着葡萄、梅子、石榴等各种庄稼果林,富饶家园隐落在绿色密林之中,从外面很难看到,条条沙路弯弯曲曲深浅莫测,简易的、坚固的人家总有几条忠诚的犬兽护门,生客最好不要轻易妄动,以免误伤。
    河边打鱼人家反而不多,当地居民只对河里的鲤鱼感兴趣,一般情况下,不太喜欢吃鱼,但是幼发拉底河里的各种鱼类很多,别的不说就说甲鱼、乌龟就特别多,也特别“瓜”很容易捉钓,下午歇息时间,爱好垂钓的CHINAES人群,三三俩俩各自形成钓鱼组别,简易的钓具,一个弯勾,一条尼龙线团和简易的诱饵,便可构成自乐钓鱼的活动。就是这样鱼具就能把老鳖拽上来。钓上的猎物大小不一,有的几斤重,大的两人抬着走。有一次他们竟抬回比洗衣盆还大的老鳖,宰割时使用上最有威力的破坏剪刀。用钢筋挑动甲鱼头,让它咬住钢筋头,再迅速用剪刀剪断鳖胫,几个人用铁制大盆扣住,生怕它跑掉。煮熟后光鳖头就有二斤多。十几人来个国外大美餐。从那以后垂钓的热浪非凡起潮。
    伊拉克人不能私自杀生,除了牛羊之外,对其他生灵都会善待,即就是老了也会让它们自生自息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各种水果食品也成了他们很重要的饭菜补养。工厂内的野鸽特别多,到处都有它们的窝巢,哪个厂房内都是他们的乐园,野鸽的粪便在设备上,油箱里都有它们的痕迹,有的连尸体也跑到油箱站里,真叫人没有办法。野鸽开始就是不怕人,后来有人用自制的弹弓打,用梯子掏,慢慢地见人开始飞逃了。
psb (33).jpg

psb (31).jpg

psb (32).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朋友 | 2015-1-20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到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统统都是菜。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朋友 | 2015-1-20 17: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丽的地方,尽管有些贫瘠,但是能感受到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欣赏、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5-1-20 17: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 发表于 2015-1-20 17:03
中国人到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统统都是菜。

谢谢老师欣赏!!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5-1-20 17: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纳贾夫景观
     古代巴比仑帝国盛行一时,留下的就向像中国的兵马俑一样,过去的强盛不能说明近代的状况。在巴比仑古迹博览里,处处遗留楔形文字文化,她虽记录着八千年的古国文明,也不能免除帝国的消亡和以后的命运。近代历史同样遭到列强们的蹂躏,从它的版图上就可以看出殖民者用经纬重新分划的伤痕,伊拉克曾经遭受英国占领。难怪中东、非洲战事不断出现,这是殖民者最大最狠毒的阴谋,哪国都有存在国界的历史问题。
     由于文字字型的变迁,很难延续历史的记载,现在的阿文好写难念,和俄语一样,用一个发颤音的舌音。这给没有颤音的民族来讲,学习语言就困难多了,幸好我在中学时期学过俄语,发音不在困难了。伊拉克人写字大都用左手写,文字是都从右向左抒写,同样他们也有“右撇子”的人。
    纳贾夫是个省级城市,也是穆斯林在伊拉克的中心城市。大型清真寺就安落在城市的中心,四大门中北门、西门比较雄伟庄严,门楼顶上都有一个半圆形的圆塔,绿色或金色的圆顶上高高竖立一个镀铬钢柱,明亮的圆柱半空有个月牙形雕塑,闪闪发光。门框上也雕塑着带金黄色古代动物画面格外显得壮观,门洞足有五、六米的厚。寺院内有个巨大的广场,广场地面用陶瓷砖片铺盖,平平坦坦广场中心有个特别四方形建筑圣地,还有一根高憧的圆形楼塔,像似航行中的灯塔,它也是清真寺中最高的建筑,高音喇叭多半安置在塔顶尖上的阁楼里。人们在院内进院时用水洗净手、脸、脚,光着脚(可以穿上袜子)虔诚跪拜。院子四周有好多开敞的房间,也可能是圣客临时歇息的角落。集中式的播音喇叭宏亮地念读着穆斯林的“古兰德”圣经,一句也难使我耳膜共鸣,因为我实在听不懂。用“恰尼那穆斯林”(中国的穆斯林)一句话便可放行,不过得守别人的规矩。黑乌明亮的牛皮鞋照样脱在大院外,不过你放心地去虔诚吧,没人会拿走。
    纳贾夫有个很大的汽车修理场,修理厂汽车进入不管你,出来时不管你是否修理汽车,都必须有修理人员的条子才能放行。各种汽车在修车厂都能复原,不论国外那种牌号都能解决你的困难。
    宽敞的双向公路指引你驶入市区,路旁高高的霓虹灯杆三行排开,各种阿文、英文的绿色指路标牌,在夜间更显出它的作用,公路地面镶点着会反光的黄色地标,也能在夜间指标公路的宽度(那时国内未发现使用)。看上去好像是点点地灯引导车辆前进。
    街面上自由市场特别热闹,各种小贩摊位在一排排、一间间有序构成多井字的街上,他就象大城市里的自由市场,吃的、用的、穿的,建筑的、各国的布匹丝锻、餐具日用,手表电器,十分繁荣。就是大棚里野鸽特别多,鸽子的自由放泄成了顾客的最大烦恼。
    街口上有几家买冷饮的,用新鲜的橘子、梅子、杏子、好似哈密瓜和冰块一起粉碎后,喝起来也特别爽口凉心,也有用很大的木制水桶直接把橘子挤压出汁,用碗直接出售的,这真是个原汁原味,货实价真了。
    几家烟馆成了顾客歇脚的地方,男人们在烟馆喝上一杯熬制好很浓的橘红色红茶,放上一小汤勺的白糖,慢慢地搅着、等着、和闲人聊着,慢条斯理地抽着“阿烟”,半躺在椅子上是多么地自在呀!说起伊拉克的烟具更有特别之处,烟具好像一座宝塔似的玻璃球状,就有好几层,下大上小叠叠高摞,足有一米二高,玻璃球内半截发黄水,一个大烟头锅能让几个烟客同时吸,软软的、长长的、多叉胶皮透明烟管,已经熏得黄黄的,又好像我们的水烟袋,咕噜!咕噜的满有风味。
    百米电视铁塔直插蓝天,抛物天线平视各个方向,纳贾夫电视台没有专门的电视节目,直接转播巴格达的电视信号。在每天都可以看到电视里各种节目,慢慢地学会“看图识意”,白天以新闻为主,当然穆斯林祈祷的时候,电视也会在电视节目里大声述诵“古兰经”。儿童节目大都在初夜,衣着华丽的美丽儿童,十分可爱,双眼皮大眼睛,深陷的黑色眼珠在白色眼底陪衬下,更加动人,长长的眼睫毛天生就是美丽的仙童,幼稚的舞姿只有国内县级水准。“两伊”战事、国内外新闻是必不可少的头等新闻,埃及的电视剧和国外的电影片(不译音的)也不少,特别在每周五就成专门播放国外电影的黄金时端,它会吸引大部中国人。
    游乐园里的高大转架足有三十米高,登上转轮可以看到纳贾夫的大部分市景。大型“海盗”摇船和“疯狂老鼠”惊险游戏更别有风味,真的打开眼界了,只是游乐园内人烟稀少罢了。
     在转盘顶端遥视市区南部一片建筑群体,但是却看不见人痕和车烟。走入千亩建筑群体才发现是一个死人城市,人死以后都安放建筑内(大部分有地下洞),有的还盖成固定建筑,砖土结构,水泥钢筋二层楼和地下室,玻璃、门窗、电灯、空调样样齐全,真叫人无法琢磨。
20030.03.28
(四)沙情风韵
    两年的生涯,除了八小时倒班上班外,其余时间大都消磨在睡眠和电视机傍。
    由于天气干燥火热,在比较简易地工房内集中安置水式风机,方形长筒在每个房间各自开留可以调节的闸门,凉爽和湿润的温床能使人能安心地休息和睡眠,纸牌、麻将和中国象棋也成了业余时间蹉跎。阿语电视和华语录像带成了每个初夜的荒度。默默地看着基本不懂的电视节目,语言、音乐就成带有声音的活动画册,不过不灌也不行,只能如此罢了。业余时间爱好摄影的人,用“第那儿”购买些彩色胶卷和照相机,洗像和冲圈都很便宜,照相成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和国内家里传递的主要手段。伊拉克的风景人文都存在我的像册内,相隔一段时间,就会翻阅它回忆过去的时光。
     初升红日在东方的沙漠线上勃勃升起,大地平原远处的幼发拉底河岸绿油油一片黯淡,花条的椰枣树叶就像椰子树一样壮观,树干上一层一层被割去的叶子的疤痕,成了上树的阶梯。椰枣树上的椰枣像稻穗的放大品一样,从茂密的椰叶、枣树顶端吐出一包穗枣来,颗颗奶黄色椰枣,从穗杆上垂吊着小小的米粒般椰枣雏果,椰枣和穗杆一起慢慢地长大长长,待到长到像枣一样大小的时候,枣穗也有几尺长了,椰枣也慢慢地成熟了。新鲜的椰枣真的吃不了几个,本来爱吃甜食我也只能吃上三个椰枣,真的叫甜的心烦,腻甜腻甜的,叫人吃不消。出生的椰枣树长有人高的时候,也有人们专门吃它的树径,生吃起来脆脆的无味发甜,不过这时吃的不是椰枣而是一棵椰枣树,树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和交往的伊拉克人那里,从电视节目那里,倒也慢慢地学会一些简单日常用语和日常习惯。慢慢地开始交流一些工作情况,根本谈不上思维情感文化上的接触交流。
    伊拉克人信仰穆斯林,每天要定时面对西方(因为世界穆斯林圣地在沙特阿拉伯加沙,穆斯林都会向这个方向做),做“尼桑”进行朝拜,可以到清真寺内做,也可以任何安静清洁的地方来做。在工厂内的工人只能在厂房内做了,首先以水为净洗礼自己,脱下鞋子(现在人大部分以拖鞋为主)面对西方跪拜在地,嘴里不断地喃喃着,双手心向上不断地上下弯腰起落。
     伊拉克人和阿拉伯人统一民族,语言基本一致,当然也不免有些当人的方言存在,就是巴格达和下面的城镇的口音也有不同的地方。在伊拉克做工的除了本国人以外,好多都是些埃及人、苏丹人、菲律宾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等等,最难使伊拉克人分清的就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因为他们的长相、个子和肤色几乎相同。就是中国人自己也难分得那么清楚,只有从讲话语言里来加以分辨,如果都用英语讲话,那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平坦的沙漠在阳光下,蒸蒸向上的热浪在远方的地面升起,晃悠悠热旋也使地面的景物变得影像扭曲了许多,远处望去好似火炎上的气流不断地上升腾空。伊拉克人的服装从现在的电视上都能看到,以长袍为主,黑白为界,男女有别,男尊女卑,虽然萨达姆多年来提倡和开拓男女平等,但是在广大沙漠区域古老的传统里,还是不是那么平等,妇女长袍为黑色,幼小的宝贝自然收托在黑色的长袍内,在户外活动区域内标准式的服装必须遵守。男人的白色长袍比较窄小,有钱人自然爱配制一件灰色毛料的大、长、宽式的上身西服,头顶一个白色的或红白相间的头巾,黑色的帽圈好像悟空猴的“紧箍咒”,不过它不是为了紧箍用的,而是为了防止大风吹掉纱巾而特别加箍的。
     没有内裤的长袍服装和当地的气候风沙有直接关联,风沙大长袍可以挡避,阳光强巾裟可以裹风遮阳,以可达到避风沙消暑热通汗渍之功效,也是当地人祖传适应发明吧。不过巴格达市民们都有新式服装了。巴格达的女大学生都不会再穿黑色长袍了,新奇的艳裙飘莎在美丽宽敞的街道上,和其他西方各国毫不逊色。
儿童长大以后,分别进行穆斯林式洗礼,洗礼中比较神秘和秘密,一般外人难以探到详细细节,其中生殖割礼是不可少的。
    男人一生可以以据自家的财富,讨娶几个妻子,可以分别居住几个地方,不过拿权的还是“大、老”妻子。在婚礼礼品中女人可以根据用三十头羊作为礼品,也要依据女人的生孩子多少承诺,比如能生五个孩子就能给结婚媳妇五个金手镯,戴在女人的左手腕上,生产一个就会摘下一只作为孩子的生活给养费。慢慢地老了也会慢慢地减少手腕上的金色手镯。
一位同伴在纳贾夫医院住院,也和当地人同在一个病房,相隔几天我去看他一次,由于伊拉克空气干燥,外伤比较好的快。同室的伊拉克病人每天还必须进行洗澡,帮忙洗澡的大都是当地女人额外护理,当然中国人最害怕这一招,一方面身体有病中国人都不会在去洗澡而遭感染,另一方面更不敢叫女人来护理自己洗澡。每天都被他们弄得苦笑不得。
    医院里少不了死人的事情,常见到妇女在院外席地大哭嚎喊,自己又不断地疯狂般地抽打自己的脸庞,啪!啪!啪!边哭着边抽着,坐在地上悲伤地哭喊,平常的羞涩忘却的干干净净。于是,我便问起同病房的伊拉克小女孩:“妈妲姆,列席?”(意思说,那个妇女为什么哭?),并用手指指外边,哑语手势和生硬的阿语,使女孩领会了意思。女孩用自己的小手贴在脸旁,歪歪脑袋,并伸伸舌头,做个幼稚的鬼脸,用这个手势来表示人死了,更多的内容也无法来解释。可以想象现在的伊拉克人又是咋样在大声哭喊呢?!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5-1-20 17: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足 于 2015-1-20 17:17 编辑
醉足 发表于 2015-1-20 17:13
(三)纳贾夫景观     古代巴比仑帝国盛行一时,留下的就向像中国的兵马俑一样,过去的强盛不能说明近代的 ...

(五)库发水泥厂风貌
    库发水泥厂在库发的北边的沙滩上。整个水泥厂是由丹麦的斯密斯公司建设的,整个系统是当时最先进的逻辑站控制系统,它也是从控制系统的一个飞跃产品,系统产品互换性极强,它也是后来用计算机控制的前身。四条系统完全一样模式,四根牙膏瓶式的烟囱足有百米高。无论窑体、磨体都比国内哪家都大、产量也高了好多,它的先进性也是我们一时弄不清,也是稀里糊涂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设备不熟悉,控制原理来龙去脉,以及控制布线都在摸索中学会。就在我们刚刚到厂的第一个夜晚,时间大约在十一点左右,我们原料车间(阿语,大腕海)磨机启动时,它的启动器在行走一半是停止不动了,电阻箱内立刻产生大量的热量,很快起火燃烧了大火马上笼罩了电机车间,恰好外国人都下班了在现场的都是中国人,电工恰好是我,操作员是位比我早来一个星期的磨工,对设备也不清楚,危机正在夸大,我们想办法停止启动,但是电阻箱的电接点可能已经烧死,始终未能停止下来,磨机还是在慢性转动,火光已经很大了。控制人员一方面派人回家找工程师F,另一方面我在想办法停掉电源,所有的低压电器全部停止供电了,但是高压仍在有电,磨机也没有停止转动,在此时候,工程师F来到控制室,我简单说明了情况,但是如何停电他也不知,也不知高压电的来龙去脉,这个时间也老的到伊拉克的中国人上飞机的十分,也无法询问他们了,工程师F心里十分着急,采取人工停止下来的方法,强行拉闸,当他第一步拉开高压时,我发现柜内juice产生电弧光,这时就有可能高压柜因短路而爆炸,我将他拉出现场,在高压室门口又碰见其他中国人拿着铁锨,木棍欲往进冲,我放送工程师,拦住其他人,结果其他人员站在门口,我回头看见工程师又返回到高压柜前,恰时高压柜内部爆炸了,火光冲出来,瞬时烟火包围了他此时上级高压也跳闸了,全厂也瞬时一片漆黑,马上厂内的照明系统供上电,控制室都有了照明,我立刻冲上去,恰好和他相碰,我用手扶住了他,只见他已经成了黑老包,脸上、上身、手臂都被火烧伤了。马上自己的领导来到现场,翻译官也立刻向伊拉克总经理汇报事态,小车也瞬时到了控制室,总经理了解情况,立刻将受伤的工程师派车送往库发医院。同事组织 事故抢修,两个小时后排除了坏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又启动了,一切恢复正常。
    我们一起的工友在一次抢救伊拉克工人中立了大功,伊拉克报纸也刊登了此消息,轰动一时,回国后又在国家的共青团立为模范青年称号,也成了国内的劳模,工资也升了两级。
(五)库发水泥厂风貌
    库发水泥厂在库发的北边的沙滩上。整个水泥厂是由丹麦的斯密斯公司建设的,整个系统是当时最先进的逻辑站控制系统,它也是从控制系统的一个飞跃产品,系统产品互换性极强,它也是后来用计算机控制的前身。四条系统完全一样模式,四根牙膏瓶式的烟囱足有百米高。无论窑体、磨体都比国内哪家都大、产量也高了好多,它的先进性也是我们一时弄不清,也是稀里糊涂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设备不熟悉,控制原理来龙去脉,以及控制布线都在摸索中学会。就在我们刚刚到厂的第一个夜晚,时间大约在十一点左右,我们原料车间(阿语,大腕海)磨机启动时,它的启动器在行走一半是停止不动了,电阻箱内立刻产生大量的热量,很快起火燃烧了大火马上笼罩了电机车间,恰好外国人都下班了在现场的都是中国人,电工恰好是我,操作员是位比我早来一个星期的磨工,对设备也不清楚,危机正在夸大,我们想办法停止启动,但是电阻箱的电接点可能已经烧死,始终未能停止下来,磨机还是在慢性转动,火光已经很大了。控制人员一方面派人回家找工程师F,另一方面我在想办法停掉电源,所有的低压电器全部停止供电了,但是高压仍在有电,磨机也没有停止转动,在此时候,工程师F来到控制室,我简单说明了情况,但是如何停电他也不知,也不知高压电的来龙去脉,这个时间也老的到伊拉克的中国人上飞机的十分,也无法询问他们了,工程师F心里十分着急,采取人工停止下来的方法,强行拉闸,当他第一步拉开高压时,我发现柜内产生电弧光,这时就有可能高压柜因短路而爆炸,我将他拉出现场,在高压室门口又碰见其他中国人拿着铁锨,木棍欲往进冲,我放送工程师,拦住其他人,结果其他人员站在门口,我回头看见工程师又返回到高压柜前,恰时高压柜内部爆炸了,火光冲出来,瞬时烟火包围了他此时上级高压也跳闸了,全厂也瞬时一片漆黑,马上厂内的照明系统供上电,控制室都有了照明,我立刻冲上去,恰好和他相碰,我用手扶住了他,只见他已经成了黑老包,脸上、上身、手臂都被火烧伤了。马上自己的领导来到现场,翻译官也立刻向伊拉克总经理汇报事态,小车也瞬时到了控制室,总经理了解情况,立刻将受伤的工程师派车送往库发医院。同事组织 事故抢修,两个小时后排除了坏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又启动了,一切恢复正常。
    我们一起的工友在一次抢救伊拉克工人中立了大功,伊拉克报纸也刊登了此消息,轰动一时,回国后又在国家的共青团立为模范青年称号,也成了国内的劳模,工资也升了两级。
我住在东部的公房内,两排的简易工房,就像现在国内修盖的彩钢临时建筑 。我们离厂区分离着,也有四百米左右,每天上班都得按时到达。三班倒得车间只有几个维修工和工程师们才上长白班。可在星期日外国人都不来上班,全都是中国人的天下了,那会自由些。
    每天吃饭上班的人,都在工厂吃饭,由中国人自己做饭送到车间里,其他人员会有汽车大巴接送到西部中国人的食堂内吃饭。饭后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会有录像可看,有华语的、也有原声的、有香港的、也有台湾的,邓丽君的歌曲就是在那里看到的,也有她的旧歌、也有她的的新歌、洋歌,什么慰问国民党官兵的现场歌舞,也有在金门、马祖的演唱的歌。看录像中当然少不了一些黄色录像带,可笑一次晚上不上班的人都在看黄带,被组长发现了到了食堂人们都没有注意到,组长大呼一声:“都不要动,打开灯!”谁知他的一声惊动了所有的人的惊慌,人们纷纷逃串,翻窗跳墙,霎时只剩一个人,他是一位老矿长,稳稳坐在那里不动,组长看到此景,也后怕了,万一人们逃串时发生事故就难说清了。当时我在上四点班,接班的人来了,才给我们讲了,不过我们也只是哈哈哈大笑了事,组长后来也不再追究了。
    每个星期五晚上都在电视烦播一些国外的原声电影,又一次我们看一部亚洲战斗故事片,战斗的非常激烈,有一股军队战斗非常顺利,俘虏了好多人,我们越看越纳闷,俘虏人员看来是那么有点熟悉,可听见俘虏之间说了一句话,我们全都明白了,说:“老哥吸一口吧!”满口地河南口音,因为没有译音,是用华语说的。我们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电影是南韩的电影,打我们志愿军的电影,大家“哄”一声都散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5-1-20 17: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足 于 2015-1-20 17:20 编辑
醉足 发表于 2015-1-20 17:16
(五)库发水泥厂风貌    库发水泥厂在库发的北边的沙滩上。整个水泥厂是由丹麦的斯密斯公司建设的,整个 ...

(七)几度尴尬
     六、七级风沙暴袭来,沙雾弥漫,生活垃圾和白色废物刮得半空飞舞,眼睛不能圆睁,特别是顶着风走路也得倒着走弯着腰,还得谨防自己的阳帽被风掠去,因为好多人因风吹掉帽子还得向回追跑的老远老远。
     火毒的太阳也被遮挡得模糊不清了,各种鸟儿也不见踪迹,黑油明亮的公路还是那样的耀眼,远望柏油公路上像水波一样,明明的、晃晃悠悠的荡漾着,其实它只是一种远处的幻景。
     皮带廊路过沼泽地的公路边上铁丝刺网,倒挂着被惊吓慌飞的野鸭,扁扁的红嘴和带尖刺的鸭爪,在铁网上的刺勾上,拼命地挣扎着,免不了也会撕裂肉皮和逃落些褐黑色的羽毛。有幸的话也会白捡几只野鸭,美味自己的肚皮。沼泽地低洼之处水滩上有座小桥,小桥下积水滩里拥挤着带刺带须的墨黑的泥鳅,美味猎物吸引着馋嘴巴的野猫性中国人的兴趣,伙伴只身穿着裤头光着膀子大胆地摸开泥鳅来,谁知泥鳅虽然逮了半桶,可自己的身躯也喂饱了馋了几千年中国人汗血的野黑的大蚊子。好个美味佳肴,全身没有火柴盒大小完整的领地,其他全部被蚊子王国占领了,一盒良药“清凉油”也没够半个脊梁,全身竟用了近两盒涂抹,真是凉到心窝里了,无毛的肉体,无不是遗留下“战争”的伤疤。
     夜晚控制室灯火依旧明亮着,不过只剩下几个中国人在值班,厂房内停放的叉车和工具车,这就成了中国人“目的”(领导者)的天地,自由地学起车技来,本来不会开车的“目的”,在厂房内自己东转西拐,几天工夫就成了行家,大卡车也学会了,“皮卡”车也学会了。有一天夜班,他鼓动我开开车,学点车技。我最害怕车动的,从来没有开过车,他说:“没啥,可简单啦,一说就会。”我俩开着车,到土路上行车,挂上二档慢慢地晃悠晃悠行在工厂的黏土场内,一圈、一趟不断地转悠着。心里从害怕慢慢地放开胆子,不停地扭动着圆圆的方向盘,脚下踩着不太听话的油门和没弄清的刹车、离合,头脑也模糊着,任身躯随着路凹路凸的左右前后摆弄着。正在集中精力学车的时候,突然面前站着一个伊拉克军人,手里端着冲锋枪,哇哇在叫,在车灯聚光下他看不清我们,而我们发现他有点怒发冲冠,工友急忙下车,我也踩住行车。说实在的我们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工友急忙下车,嘴里大声辩解地说:“cement chineas”。他几乎知道了什么:然后就生气的吼着:“雅啦!雅啦!”(走或走开)。哦!我们回到车上,发动汽车,急忙开走了。开回控制室心里真的有点后怕起来,那小子不小心走了火就非完了不可。原来“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80年起,打了八年)正在进行着,纳贾夫附近有一个飞机场。这离纳贾夫不远,他们利用黏土筑个高射炮阵地,大约有四、五个阵地群,是用来保护工厂或是保护机场的,不太清楚。我们车子后半夜开着大灯,在阵地边来回转悠,他们当然会来禁止的,弄得我们十分尴尬。
     在控制室上班除了操作员、电工外。一般闲人不让进入,当然伊拉克人和工程师们、“目的”们也可以进入,因为里边除了有控制设备外,主要有集中空调,非常凉快,谁都想进一会休息一下。实习的巴格达大学生有时也来到这里,有一天是个礼拜天(晚上和星期天外国人都下班了,成了中国人的天下),外国人都休息了,只有几个实习的大学生们偶然来到这里,不妨在这里逗留一段时间,不能用英语交流,用阿语搞得说上几句,因为伊拉克人爱喝一杯红茶,将红茶熬上一会,浓浓的红红的洁净透亮,放些白糖也十分好喝,但我们都爱喝绿茶(因为绿茶可以反复多次加水),偶然也学着他们喝上一杯红茶。他们喝红茶一次只喝一小杯,不再多喝或再熬旧茶。幸好工友也喝上红茶来,来的伊拉克女大学生,我们请她喝了一杯“红茶”,她十分高兴,同时又品尝了我们带来的中国绿茶,她也不客气地端起玻璃杯,喝了几口,点点头,摇摇头,伸着舌头,用手扇了几下舌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任!任!”[r ei](好,好的)good! well good!不知是烫着了舌头,还是苦着了舌头,枯涩的滋味也无法表达。
     这位女大学生,长的十分秀丽,长长的眼睫毛,大大的凹陷黑眼睛,双眼皮,高高地鼻梁尖尖的下巴,浓眉美装的妆饰,绣长的指甲上涂抹粉红发亮的指甲油,天生的自然形成的带卷长发被在身后,艳丽的花群紧身缩裹,作美的人体弧形线条格外惊目。丝毫没有“黑乌鸦”的装裹(当时我们内部称伊拉克女人为黑乌鸦,因为她们的服装外套均为黑色长袍,内装时常不太暴露,时常封裹。难见“庐山真面目”)。在我们眼里巴格达的学生当然开放多了,她的半截袖的手腕上五个金黄色手镯,不停地相互撞击晃动,金黄色的烁光曜芒不断射入眼帘,黄色皮肤里诱发异国香味,细高个子又穿双细后跟的皮鞋,更现身材修长。忽然,她发现了什么似的,对着我说:“麻故?”(没有),用她的手摸着我的手背,这时我才明白,她是说我的手背上没有很长的汗毛,“那木”(是,是的),我平淡地回答着。“昆仑麻故?”(“昆仑”全部的意思)她又好奇地发问了我一句。同时又在自己前身上下比画了一下,“那木 ,昆仑麻故”我有点不耐烦。她几乎有点惊奇,有点难以置信,又重复了我的话。同时走到的面前,不客气地又挽起我的手臂,看了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马妲姆莎哇莎哇”,(和她一样、和女人一样),我当时已经听懂了她的含义,弄得我不知所措十分尴尬,再没有用可说的言语来应付她,不由得脸上突然发热起来,心里不好意思,好不痛快!
     原来伊拉克的男人们和其他外国人一样,全身的汗毛十分发达,几乎厚厚的,可能保暖吧,也不怕蚊子盯咬吧,因为蚊子的嘴够不上肉体,单凭汗毛就能把蚊子的嘴给支得高高的,想咬也咬也不着!
(八)几度风波   
     几位同事管理后勤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买菜、卖粮、送饭、拉垃圾等活,可有一次他们也有点怪,拉垃圾一般会倒在沙漠滩上,可这次倒完垃圾后,他们发现沙漠上有一只狐狸在寻食,几个人好奇地用汽车追起狐狸来了。狐狸拼命地逃跑,他们也使劲的追。顿时沙漠滩上狼烟四起,汽车轮子飞转,狐狸也东奔西跑,好奇的中国人也穷追不舍,远处看做一团烟雾。警觉的伊拉克军人立刻几辆军用汽车出动了,全副武装的军人乘车包围了我们的这辆汽车,各种枪支直指这辆“捣乱”者或入侵者,他们陡然发现伊军时,也已经被团团围住,他们不会说阿语也不会说英语,他们也只好被强制性地压上军车上,他们的汽车也被伊军开走了,浩浩荡荡的伊军如打胜仗似的回到他们的地道坑指挥部。押回到指挥部来了位较高级的军官,询问他们的手下,阿语说了一大堆,最后问起中国人,中国人大都会说::谁尼,“kufa cement ,chineas”。阿语把中国叫“谁尼”,伊军军官也大概了解了,这些人是库法水泥厂的中国人。他立刻拿起电话用阿语说了一阵子。最后马上训斥那帮伊军下级人,最后又将中国人送出地道指挥部。可能是在说,你们这些军人为什么把这些人带到这里来,不是更不好了吗!军事要地是不能让外国人进入的。恰好伊拉克和中国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让他们走吧。就这样后来了,可也吓坏了这几位后勤兵们。
我们两年时间就要到了,工友们在积极准备回国的行装,有的干脆将自己的皮箱、皮鞋、西服、还有什么清凉油、巴山卷烟也卖掉了,反正能卖的都处理掉。人们发现伊拉克的海绵垫特别好,就自制工具将十公分的海绵垫强压处理,用一根非常重的钢棒边压边拉,压缩成比较细比较小的背包式小包,然后用包皮布缝补起来,带了回来。要做这样工序就需好多人来帮忙,施工现场好不热闹呀。我没有那样做,原封不动带回来了。我只剩下十几个“第纳尔”伊拉克钱币,我单个到纳贾夫去买些东西。在街上碰到一位伊拉克青年人,相互用简单阿语交流一翻,我想买点“古兰经”的东西,如单句印刷品也行,他带我到处跑街,去了好多店方也未找到满意的东西。我们俩正有趣性行走在纳贾夫的大街上,突然,有位穿着伊拉克人普通衣装的人叫住这位伊拉克青年,用阿语说了什么,我也听不懂。只见这位伊拉克青年人也突然地向前跑去,那位也顺后追赶起来。嘴里又吹起哨子,大声地喊叫着,我更听不懂了。我的心里在不停地跳动,也有点害怕起来,反正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坏事,我心里总是不踏实,也急忙搭车经过库发回到厂里。后来我想是不是便衣警察发现这位伊拉克青年无事,就问他当兵的时间,听说每个人都得当兵三、四个月,才能休息三个月,是不是年轻人休息的时间到期了,没有去当兵,被这个便衣队碰到了要他去当兵服役。所以,他就跑了,钻进一条小巷去了。后来也不知道是否又被抓住,反正两伊战争伊拉克人们都有怨吧。
2003/4/7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5-1-20 1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足 发表于 2015-1-20 17:18
(七)几度尴尬     六、七级风沙暴袭来,沙雾弥漫,生活垃圾和白色废物刮得半空飞舞,眼睛不能圆睁,特 ...

(九)尝视伊风
      “斯巴依海儿!”(你好!)迎着西式快餐的老板的笑脸我顺着说句见面阿语,老板也回敬了一句:“斯巴依海儿”,我被请进纳贾夫市区的一个小小的快餐店。充满冷气空调的小厅马上感到全身爽快,头上的汗水还是不断地流着,老板用手势叫我们用水洗了洗手,随之我们几个人也抹去脸上汗气,回到餐桌边的凳子上坐下来,趁吃饭的机会凉快凉快自己的热体。由于我们一大早就来逛大街,走着、看着、转着、浪着,所以脑袋上、身上的汗水就不断地往下流着。在骄阳底下,在水泥马路上,在柏油公路上,在四、五十度的空气里,哪能会没有汗水往下流的,不得已把西服早早提在手臂上,领带也就卸放下来,没有一点“西化”了。
     提起吃西餐,谁都没有尝识过,说起价格来谁心里都没有数,阿语又不会那么多,只好用哑语的手势、食物和“底哪儿”(伊拉克的钱币)钞票做真实的交流和验证,自己觉得合算了,就开始定餐,真是稀里糊涂吃顿西餐,什么刀、叉、锯、勺一点不听指挥,结果还是没有添饱肚袋,只不过是开了点“洋荤”和放泄一下自己的热能罢了。
     回到大街上走进纳贾夫最大的“自选超级市场”,超级商场内主要商品都是些食品和生活日用品,市场内部比较宽敞,货架上叠撂着层层的各种华丽包装食品,真是琳琅满目,货物齐全(大部分都是些国外产品)。经过来往观看,我也挑选出几种罐头和奶粉罐头,各种鱼罐头也很便宜大约二百分(一个底哪儿等于一千分),四、五个底哪儿就可以买一桶约二、三公斤的牛奶粉,足够一个人喝上一个多月。如果你爱喝新鲜的酸奶的话,可以买一箱纸箱包装的酸奶(一小盒约二百克,一百五十分左右),这种酸奶可以直接喝,也可以放到电炉子上略为加热,因为这种包装食品内部有一层铝薄膜封装,比较耐热些,一般情况不会烧糊的。超级市场购物比较方便,顾客自由在宽敞货品架行里,选择自己需要的食品(当时国内还未出现自选商场),加上商店里又有冷气在此多逗留些时间,也是歇脚的好地方。
     大街上空的阳光还是那样的炎热,自己的肚皮实在叫唤的不行了,我们几个又走进当地的餐馆,餐馆门口架着一个烧烤的炉子,电动的羊肉撂柱在不停地旋转着,液化气的火光发着湛蓝的火苗,烧烤的羊肉芬发饥饿的油香。“莫沙那孩儿”(下午好),我们步入萧萧餐馆,也没有冷气,可风扇还不停转动。“嘛仪!嘛仪!”我们渴的急着要水喝。老板很客气端来几大杯凉水,因为伊拉克人平时喝水都喝凉水,只有在喝红茶才烧煮开水,我们虽然不习惯喝生水,但也没有办法,只好随地就习吧。不过这里喝凉水不用怕,不会闹肚子。我们要了点烤羊肉,拿来几张薄的软点的干饼(像烙馍一样),卷起生菜和烤羊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饭馆里的烤羊肉,原来是将生羊肉切成片状,叠撂在一根粗(直径约12毫米)的钢筋上,涂抹些当地的调料,火炉在后侧烧烤,钢筋柱不断地竖着旋转着,烧烤着,在吃的时候,从最外层用快刀慢慢地削下(烧烤好的),吃起来有点孜然香,味道不错就是略带点膻气儿。
     伊拉克人吃饭比较简单,主食是烙饼一类干的食品,或吃些放凉的大米干饭,放些类似西红柿酱一样,红红的,然然的,粘粘的,用手(必须用左手)拌搅均匀,几个指头捏成一撮,直接抓着往嘴里吃。如果是干饼,就放些生菜和各种调料,食盐等卷着、加着或者掰着吃,伴随着凉水就是一顿饭菜。中午饭或作为野餐时,一顿纯水果(杏子、梅子、葡萄等等)也是成了主食,那也别有风味。
     说起水来,对伊拉克人,不,应该说对沙漠民族来说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水源丰富的两河流域有着广阔天地,虽然不能满足整个沙漠区域的需求,但是就伊拉克的文明历史长河,已经哺育着几千万的伊拉克民族。在这里水的用途十分广泛,无论虔诚的“阿拉、尼桑”都用水来洗礼,就是日用生活也时时刻刻离不开水。小小的水壶,大圆的肚子和一个长长的直径,小小口嘴和一个从脖子到壶肚的弯曲长把,把壶肚连接到壶嘴,细细地壶嘴和阿拉伯民族连接在一起。就是在其他场合也离不开水壶的用途,各种穆斯林的标志就是一把特别的水壶,水壶成了穆斯林的全球通的唯一标志。一切以水为净,以水为各种活动的启始。就是阿拉伯人上厕也离不开水的功效,就是和中国人上同一个厕所也得分开蹲位,提前准备好盛满水的水壶,持久地被放置在蹲位边。不用手纸,解完手后使用干净的水进行冲洗,看来比较麻烦些,但是还是比较科学些。肯定卫生多了。冲洗的时候必须左手拿壶,右手洗刷,所以做任何是都必须从左手为首。干燥的气候对那点水来说,转眼就可以干干净净,毫无影响你的其他工序。
      至于女士们如何使用水,那就无可奉告,因为我是个男士,那是另一个圈子的事了,只好说声:“飞马啦”吧!(再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5-1-20 17: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别了,巴格达
      朝东飞行的波音客机,在夜空星海里翱翔,星斗在身边闪烁,似坐在飞机上,又似坐在静室里。只有机舱棚顶上的镶嵌灯光暗淡淡雅,无声无息地自发着悠光,坐卧在宽大的飞椅上的人们半睡半迷,耐心地熬过这万里行界的“梦游”。
那是上世纪的86年初春三月,当鲜花、绿草再回大地的时候,我离开巴格达飞向家乡,飞向北京。机上的伊拉克空姐再不那么新奇了,各种简单的阿语也能听懂了一些,可是就在最后离开阿拉伯世界的时候,也会珍惜飞行的时光,难免透露点留恋的心情。
    后半夜当飞机缓缓离开停机坪的时候,人们激动地相互传递着喜悦,忘却了睡意,兴奋的神经再一次地激起,腾空跃起,刹那间自己心情和机体一起悬向空中,蹋实的心体,失去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控制和自我的体量。和急速上升的机舱一起,迅速融进星转斗移的行列,是星非星地闪烁着机翅、机尾的标志灯。茫茫夜空似无比深渊地黑洞,只是升降摇移的微动来伴随着自己的空梦返回大地。
     看了看手腕上西铁城牌自动手表,又想起迪瓦尼亚的面容,因为这只手表和另一架俄国产的照相机,就是在迪瓦尼亚大街的小商店里购买的。迪瓦尼亚是离纳贾夫正东面几十公里处。在一个空闲的休息天,合伙几个工友一起,乘坐路旁的公交大巴到迪瓦尼亚闲逛。
     公交大巴车上挤满了伊拉克人,车上司机和卖票的却是一个人,既是司机,又是买票员(收钱的),但车上没有正式的车票,也不用停车专门来收钱。都是让乘客自己由后向前传送“底哪儿”(伊拉克的钱币名称),如果需要找余钱,你自己可以在传递过来的钱中自行找回余钱,如果不能划开零钱,可以向前面乘客说明内有自己的多少余钱,慢慢地经过传递,余钱就会给你传回来。
     路上司机问:“加蹦”(日本人),"no,谁尼”(阿语称中国)我们用阿语回答着。平旦的黑色公路上车速早达一百八十公里,司机高兴地却放开方向盘,在笔直地公路上狂奔,双手不停地打着啪!啪啪!啪啪啪地响声,不停地唱着阿调伊声,嘴里唱起阿拉伯歌曲,音调沉长音节快捷,自醉地情律指挥着摇晃地脑袋,长汗毛的双手还不停地在空中舞动,就连自己的屁股还不停上下左右离位,扭扭粗壮的身板和肥满的后臀。 也不知道应该是为此而高兴,还是应该是为此而担忧呢?一路高歌一路快捷。路旁不时看见被汽车撞死的大耳朵驼色羊和矮小的灰驴遗体,既是飞行的麻雀、小鸟也躲不过飞驶来“巨龙沙舟”,死无完体也是它的了结。
     行驶在半路上的时候,看见一列快速通过好似窄轨的军用火车,平板的车厢上满载着大炮、高炮和军用汽车向南飞驶,火车上的车厢附近站着持枪的伊拉克军人。后来弄清楚在伊拉克境内有一条南北方向的窄轨铁路,南端从巴士拉港口起,向北经迪瓦尼亚、巴格达、摩索儿,直接出境到土耳其,基本是沿着幼发拉底河流一直向北延伸着。
     在迪瓦尼亚大街上,各种专门经营单一商品的小商店,一个接着一个,我买的手表(女式昆表)就是在一个专门经营手表的小商店购买的,是准备回国后给夫人使用(现在一直由夫人使用着),大拇指头大小,金光闪闪,精小玲珑十分喜人。当然这里也有“萨达姆”牌的手表,表内有萨达姆的头像,样子和国产的上海牌手表差不多。各国的手表都在这些小小的商店里摆放着,大的小的,电子的、机械的,还有双时表,带跑表的,真是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特别是大的手表,大的真像出生几天的小孩的拳头一样,好像真的能砸核桃似的,从外观看上去真够结实的。不过真的遇上盗人、坏人,在搏斗中可当个自卫武器倒也可以,真是货实加真。
     在窄小的街面上,偶然碰上几个身穿华丽的女士,一看就是亚洲的女士们的肤色,因为她们没有穿黑袍,在街面上十分耀眼吸人。从我们身旁搓肩而过,扑鼻的香味惹满鼻腔。在她们之间的聊话中才知道是她们是一批中国女工。闲聊中弄清楚是从湖南的、江苏的来的纺织工人。在迪瓦尼亚有许多的女工在纺织厂做工,无聊之余也在街上购置些闲杂物品,当然她们不会穿上黑袍来包裹自己。不过她们反倒成了迪瓦尼亚街上,另一种的风景,又是一种独有特色了。去迪瓦尼亚以前听说他是一座“红色城市”,具有妓女和妓院,可是大街上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气氛,只是充满着伊风和阿习罢了。
    机翅在气流冲击下,左右摇动着发颤的主体,惊醒的我活动活动自己的身子,换个姿态又梦起自己的境界。
    那是一次组织到巴格达旅游的活动,参观了巴格达市容街貌,“阿里巴巴”群雕更现阿拉伯的传说。也参观了可能是“复兴党”的革命纪念馆。宽大的广场不比天安门广场逊色多少,巨大翠绿色像圆形桃子建筑屹立在远处的广场尽头,圆形建筑物好像一座塑像纪念碑,两瓣巨桃瓢壳内外镶嵌着绿色琉璃瓦,在黄色沙漠世界的衬托下闪闪发光地翠绿色调更加吸目夺神。两瓣圆弧之间,高空悬挂着伊拉克巨大国旗雕塑,即就是站在巨桃内仰望高高的国旗,也显得十分萧茫,明滑的大理石路面和白玉栏杆引道竞有一两公里长,几百米宽。道路缓缓向上,引到中心时,才分多层阶梯慢慢地引升巨大桃子的脚下,巨大桃子塑像足有近百米高,左右两瓣略有高低的空桃内,就是纪念馆的中心。展厅门口有个像蚌壳般微微上翘地巨型椭圆雨棚,棚厅顶镶满了内嵌的明亮反光地灯饰,一股冷风是从棚顶吹下还是从地下吹来,一时弄不清楚。展馆巨雕,即是在巴格达市区远处都能看到它的绿色桃子(绿色的心)身影。广场中心有一簇高喷的水柱。多柱一起组成沙漠中的希望。喷泉水体直射云霄,足有近百米奇观,庄严地胜地,威武地守卫,整个广场几里地也不能歇脚坐下,骄阳下还得西装礼仪不得脱凉。在脚踏螺旋形的楼梯指引下,地下展厅在暗暗的灯光里,各种军事旧事武器展现玻璃柜内,战刀、枪子和生活用品,可能都是些萨达姆用过的纪念品吧,展厅中央一个明亮的柱体直通厅顶,星星点点的星火灯光在黑暗的大厅里闪烁,似星夜在原野上展现无穷无尽地辽阔。
     气流颠簸起来,我也苏醒起来,恰好拨调手表时钟指针,按照北京时间正是午夜两点。
     透过机舱的圆窗,东方拂晓的鱼肚也露出了白色的幕光。当一轮红日升起在万米高空之中的时候,机舱四周被霞光沐浴的时候,舱内也染红的一个个人脸膛,这是我平生最早看到太阳的时刻。在早霞里,在红色的沐浴下又飞行了几个小时。飞机开始下降高度,忍住耳膜刺痛,熙熙攘攘的人杂声涌满了整个机舱,再一次栓好安全带的时候,机体颠簸的落地震动声,触发了机舱内振耳的鼓掌声和欢呼声混合一体,啊!几年之后,我又回到北京,自己的家乡,我再一次向伊拉克空姐作最后的“飞马的拉!飞马拉!”(再见了!再见!)别了,巴格达!
2003.04.14
古老而美丽的幼发拉底后记

   三十年过去了,近日厂里又有人到伊拉克做工仔了,勾起我的回忆,在伊拉克的时候的早晨和夕阳暮暮在目。打开电脑的地图搜索,卫星地图找到伊拉克的纳杰夫、库费,再细点找到水泥厂的俯视图,细心观看每点细节,我工作的地方。休息的地方,房屋依旧在那里,战争并没有损坏工厂水泥窑、搅拌池。看到工厂的全貌,每个环节、每座房屋、料石堆场的堆料机、刮料机,它们还在,大窑的烟囱仍在竖立。好像又回到当年的景象。每个地方都有我的故事我的回忆。
   近期好多人又到了伊拉克,他们去的地方就是巴士拉西北方向的萨玛沃,萨玛沃那个城市附近,就有四条水泥窑,是个老式湿式隧道窑,而他们只是另地的粉磨站而已。他们都是年轻人中,其中有段日记详细记录到了萨玛沃的情况:
    “在巴士拉着陆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太阳就在身边,地表温度已经达到极限。大巴过来后我们沿着当年美军进军的路线向西北方向进发,对于一个30年来战争没停过的国家来说我们的感觉并没有。
  
战争过后的凄惨景象,巴士拉众多的炼油厂仍在燃烧工作中,出了巴士拉以后沿途的村庄周围一片片的庄稼地刚刚收割完。

      
各种灌溉渠道也都十分完善,路边有小孩子在踢足球,随处可见成群的骆驼和羊。高速公路也没有毁坏的迹象,偶尔会有几个伊拉克民兵在简易的检查站里,不停地检查过往的车辆,但是看到中国人一般都直接放行。
     经过快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萨马沃小城附近的项目部,这里和当年蹲过的奈季兰一样,除了沙子还是沙子。这就是下半年工作的地方了,感觉还是很熟悉的。”

   每天都在注意伊拉克的情况,每天都有不幸的消息,汽车炸弹多处在不断地轰响,教派在斗,恐怖人在斗,人民难得安宁的日子。人们说实在话他们都是不允许外出的,不在街面上活动,不在大街上活动,在内部生活都能满足需要,只是觉得好似保护起来,又好像是封闭起来,又像封锁起来,又像软禁起来,但是哪有什么法子呢,要不就有危险了,好歹那里的都是中国人,比较轻松些,工友们能在一起生活、工作、吃饭、聊天、还能上会qq给家人来往信息。
    一个富裕强盛的国家毁于淡,原因在美国,当年美国利用什么“生化武器”,“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借口,强加伊拉克人们,倒了一个总统,上来的是美国的走狗,各派相斗。人们又需几代人的斗争和相残,才能缓解自己内部的矛盾。伊拉克又不知啥时间才能安宁祥和。我多么希望人们再次富裕强盛,平安富康人们得福,牛羊成群,伊拉克蜜枣再次赏识。

20130522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