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读后感】于百草间见天地

[复制链接]
查看44 | 回复8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根据文章生成照片.png
于百草间见天地
——读《识草记:千里光里的疗愈智慧》有感
       捧着那篇记录与姚选富先生识千里光的文字,仿佛也跟着走进了暮色里的山间坡地。裤脚扫过丛丛“碎金”,蝶儿忽灵灵飞起,陶陶罐里晒干的草药泛着清苦香气,这些细碎的画面,让一味寻常野草跳出了药典的枯燥注解,成了藏着天地疗愈智慧的活物。
      最动人的,是文字里藏着的“双重传承”。一面是姚先生指尖的经验——扒开草丛指认根系,念叨着“同甘草煮饮护脾胃”,把《本草纲目》里的古训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用法;另一面是老辈口耳相传的敬畏,“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的谚语里,藏着对草木的信任,而“过量喝了伤肝肠”的告诫,又透着“是药三分毒”的克制。这哪里是识一种草,分明是在传承一套与自然相处的准则:既懂草木的馈赠,也知万物的边界。
4生成中国风照片.png
    文中那句“顺其性则养,逆其性则伤”,像一道光戳中了当下的我们。如今我们习惯了在药房里拿现成的药片,却忘了草木本是“活的药材”——千里光要夏秋季采收,内服必配甘草,外用洗敷最稳妥,每一条“规矩”,都是先人摸透了草木性情后的默契。就像姚先生说的“这草全株都是宝,但有讲究”,这份“讲究”,不是束缚,而是对自然最朴素的尊重。
1根据文章生成照片.png
    合上书页,鼻尖仿佛还留着千里光的清苦气。原来最好的疗愈智慧,从不在高深的典籍里,而在山间坡地的草丛中,在老辈传下的俗语里,在像姚先生这样“懂草”的人指尖。当我们愿意弯下腰,像辨认千里光那样去读懂每一株草木,其实也是在找回与天地对话的能力——毕竟,能护人安康的,从来不是某一味草药,而是那份“识得、用得、敬得”的初心。

作者简介:
2f5e6a9a7d26ada098f2899c95de30f5.png
      李玉梅,女人,1977 年高中毕业参与首次恢复高考,后任乡村中医医生,威海企业职工、仓库保管员等职,2002 年内退后从事个体经营,2015 年退休后深耕营销行业并研习《道德经》传统文化 5 年,西部文学散文版版主。以基层实践积累为根基,擅长用时空交织叙事展现历史与时代主题,坚持 “实地走访 + 深度思考” 的创作理念。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梦之旅 + 2 很给力!
张晖 + 2 赞一个!
史海潮 + 2 赞一个!
admin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3人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晖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竹武 |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辛苦
打赏鼓励一下
以文化人   启迪民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