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乡野方
(起兴点题) 晨露未干田埂边, 紫杆绿叶冒清泉。 岐伯留下神仙草, 吃了百病不沾边。 岐伯故里的晨露还没干,西部文学健康大使姚选富先生的竹篮已拾满紫杆绿叶的鱼腥草。“这野草可是岐伯老祖传下的宝贝!” 岐伯故里的风里,他指尖捻着草叶,那股独特的腥气,在乡亲们眼里却是安心的味道。 《本草纲目》说它 “散热毒痈肿”,《黄帝内经》讲 “上医治未病”,岐伯老祖更早就点明 “药食同源” 的道理。咱岐伯故里农村有句老话:“吃了鱼腥草,百病不来找”,可不是虚言。春三月湿气重,挖把鲜根煮水喝,尿涩尿痛的毛病准能缓;娃子长了火疖子,捣烂了敷在患处,隔天就消肿,这便是 “家有鱼腥草,疮疡肿痛少” 的智慧。 姚选富先生常说:“咱庄稼人的健康,藏在田埂溪沟里。” 他教乡亲们辨鱼腥草 ——“叶像荞麦肥,杆带紫赤色,湿地里一丛丛冒”,实用法子更是随口就来:肺热咳嗽的,鲜草加冰糖煮水,连喝三天痰就清;湿热拉肚子的,切碎了拌香油,下饭又治病;晒干的干草存起来,冬天煮茶喝,清热解毒暖身子。 记得去年秋雨连绵,女老中医赵彩萍淋了雨咳得厉害,姚选富先生揣着一把鱼腥草上门:“按岐伯说的‘温通肺气’,这草煮水最对症。” 果然三日后,赵彩萍又能做刮痧和锤疗的活了。岐伯故里没有名贵药材,这带着土腥味的野草,却凭着《本草纲目》记载的 “辛寒解毒” 功效,护了岐伯故里乡亲几百年。 如今姚选富先生总带着年轻人弟子们挖鱼腥草,教他们 “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根”,念叨着 “湿气缠身,挖根鱼腥草;肺热咳嗽,煮水当茶饮” 的谚语。这株被李时珍写入医典的 “蕺菜”,在岐伯故里的土地上,依旧用最质朴的方式,践行着岐伯 “顺应自然” 的养生之道,也藏着庄稼人最简单的健康密码。 (收束传情) 春芽夏叶秋挖根, 祛湿清肺解烦辛。 老辈口传土方子, 顺时吃草保安宁。
笔名:洛沙,实名:王养斌,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