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关于写作(致友人信五则)

[复制链接]
查看1550 | 回复3 | 2014-11-16 00:3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洛沙 于 2014-11-16 06:57 编辑

  2.jpg

     之一:从“我”走向“我们”
  
  一个人的生存经验来自他的生存方式,读你的作品,我尽量地去理解,但我不
得不说,3月20日寄来的那篇小说,我读了一半就放下了。“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在
于穿了一件不合体的裙子”,这样的句子像我这样的人无法接受。国家的发展是因
地域差距着,又有各种不同的阶层,可毕竟都是中国,再大的生活差距我应该是大
致知道的,不至于有那样的女人吧。即使有,写那样的生活,读者又会有多少呢?
国家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现实生活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任何人都可以自
由地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题材。可是,你要明白,真正的大题材往往是在选择着作家
的,如果大题材选择着你,你也就是有使命的、受命于天的作家了。我遗憾的是你
总那么不热衷现实生活的题材,多是坐在书斋里空想,刻意你以为的新奇。从“我
”出发,无可厚非,但从“我”出发要走向“我们”呀,你从“我”出发又回到“
我”处。文学价值诚然是写人的,要写到人本身的问题,而中国的国情是正处于社
会转型期,大变革着,人的问题是和社会问题搅在一起的。而且,不管什么主张,
用什么写法,目的都是让我们更接近生活的本真,现实生活本身就具备了技巧,刻
意求新,反而很难写出真来。
  
  关注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才可能更本真,更灵敏,也更对现实发展有着前
瞻性,也才能写出我们内心的欢乐、悲伤、自在或恐惧。作品的张力常常在于和社
会的紧张感,也可以说,作家容易和社会发生一些摩擦,这不是别的,是写作的职
业性质所决定的。但是,你推荐的那部书稿,多少存在着一些误区,它太概念化。
在作品中一旦不放下概念,不放下自己,就带上了偏见,我读到的就是些偏见。它
可以说恢复了一些历史事件,却并没有还原到文学。对于现实生活,有各种写法,
我不大喜欢那种故意夸张乖戾的写作,那样的作品读起来可能觉得过瘾,但不可久
读,也耐不住久读。我主张脚踏在地上,写出生活的鲜活状态。这种鲜活并不是就
事论事,虚实关系处理好,其中若有诗性的东西,能让生命从所写的人与事中透出
来,写得越实,作品的境界才能越虚,或称作广大。
  
  我常常问,我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这问题很大,我也说不清,好像是为写
作而生的。其实这很可怕,我感到我周围一些朋友,当然也包括我,常常是为了出
名,为了版税,为了获奖去写,写作就变成了一种委屈。我见过一些画家,只画两
种画,一是商品画,一是参加美展的画。商品画很草率,不停地重复,而参加美展
的又是特大的画幅,又都去迎合政治和潮流。我想到这些画家,就难免替自己担心
。我有一个朋友,其作品写得很好,却从不宣传、炒作,是无功利心地写作,写好
了最多是放在自己的博客上,我读她的作品就自惭形秽。我有体会,当年写《废都
》和《秦腔》,写时并不想着发表出版,完全是要安妥我的,写出后,一些朋友读
了鼓动登出来,才登了出来。这样的作品虽可能产生争议,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
麻烦,可读的人多些,且能读得久些。反之,我一旦想写些让别人能满意的作品时
,作品反而写得很糟。
  
  之二:好好说你的话
  
  一碗饭,扒拉几口,你就知道这饭是咸甜辣酸,还是已经馊了。文章也是这样
,它是以味道区别的。学书法的人很多,讲究临帖,临王羲之的,临颜真卿的,字
都写得蛮不错了。可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形:在哈尔滨的书展上看到有人的作品,
在广州的书展上同样看到,在上海在西安的书展上也同样看到,它们像是一个人写
的。那么,这样的书法家我们能记住是谁吗?这一点,你介绍的某某某或许明白,
从他的小说里,能看出他一心要有自己的色彩和味道,问题是他看见别人做酒,他
也做,却做成了醪糟,又做成了醋,最后成一罐恶水了。什么树长什么叶子,这是
树的本质决定的,不指望柳树长桐树的叶子,只需要柳叶长得好,极致的好。某某
某的小说,我之所以不满意,仅小说的语言读着就不舒服。为什么连续用短句,一
句又都是句号,就像登一段阶距很小的楼梯,使不上劲,又累。语言的功能是表现
情绪的,节奏把握好了,情绪就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把握节奏又绝对与身体有关,
呼吸就决定着节奏。如果某某某是哮喘病人,我倒可以理解他使用短句和句号,如
果不是,他是模仿那些翻译小说,或者片面理解“形式即内容”的话,那他老用这
样的句子就容易使他患哮喘了。学习别人,一定要考察人家本质的内在的东西,老
鼠为什么长胡子,蛇为什么有竹的颜色,狐子为什么放臭气,那是自下而上实用的
需要,否则,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小说,就是说,好好说你的话。
  
  之三:要控制好节奏
  
  某某可能近日要去你那里改他的那个长篇,他之所以到你那里去,一是你那里
清静,二是许多素材都是你提供的。我想就他这个长篇的初稿,跟你谈谈我读后的
一些看法。
  
  小说的故事非常好,但他没写出味道来。怎么能举重若轻,以这个故事举起一
个时代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写长东西,总是控制不好节奏,不是前边精彩后边散气
,就是这一章不错,另一章又乱了。咱们在乡下为人盖房时有这样的经验,地上的
人往上抛瓦,房上的人接瓦,一次五六页一垒,配合得好了,一抛一接非常省力和
轻松,若一人节奏不好,那就既费劲又容易出危险。唱戏讲究节奏,喝酒划拳讲究
节奏,足球场上也老讲控制节奏,写作也是这样呀。写作就像人呼气,慢慢地呼,
呼得越长久越好,一有吭哧声就坏了。节奏控制好了,就能沉着,一沉就稳,把每
一句每一字放在合宜的地位——会骑自行车的人都骑得慢,会拉二胡的弓子运行得
趁——这时的写作就越发灵感顿生,能体会到得意和欢乐。否则就像纸糊的窗子在
风中破了,烂声响,写得难受,也写不下去。当然,沉稳需要内功,一个人的身体
不好,不可能呼气缓长。我知道某某目前的状态,他是看见周围的人都写出有影响
的作品了,他心里急迫,他往往准备不足,又好强用狠,肯定笔躁。再一点,那些
素材怎么够完成一个长篇的写作呢?厨房里就那么些菜,怎么会七碟子八碗摆上一
桌?
  
  我本想和他谈谈,但他心劲正高,我和他又不甚熟,怕影响他的情绪。我知道
在写作中情绪是不能影响的,运动员在场上只能喊加油,不可呼倒好。而你与他熟
,啥话都可以说,你可一方面指出他的毛病,帮他控制节奏,再是尽量多提供素材
,让他手头宽裕,三是如果可以,劝他写成中篇最好,或许能遮掩他的一些缺陷。
  
  此信不必让他看。
  
  你能来我这里吗?咱们再就这些问题沟通沟通,以便你更好地帮他。另,你爱
吃羊肉泡馍,可你绝对没吃过萝卜泡馍,那是将萝卜片炖烂后,混入羊肉泡馍中,
佐以酱辣和糖蒜,还是属于小炒类,味道极好,又易消化。这家饭馆我十天前才发
现,在一条避背巷中,你几时来,我请你吃去。
  
  之四:精神贯注
  
  春节后的第一封信就写给你。
  
  从元月起我一直在开会,过了春节,还要开会,可能4月前都在会上忙着。我是
市人大代表,又是全国政协委员,各级的会议不能不参加。但当官的开会是他们的
工作,而我开完会后自己的业务还没有干呀!到了咱们这般年纪,时间太重要了,所
以我写了一个条幅挂在书房:精神贯注。我的意思是,时间和身体不可浪费,作文
每有制述,必贯之神性。 中国有许多词的解释已失去了本意。过去我们在文学上
也强调精神,多是政治概念,文学是难以摆脱政治,恰恰需要大的政治,但那时强
调精神,往往使文学成为一种宣传,作品容易假大空。我所说的精神贯注,是再不
写一些应景的东西,再不写一些玩文字的东西。年轻时好奇,见什么都想写,作文
有游戏的快乐。现在要写,得从生活中真正有了深刻体会才写,写人写事形而下的
要写得准写得实,又得有形而上的升腾,如古人所说,火之焰,珠玉之宝气。
  
  你我从事文学差不多三十年了,到了今天这地步,名利都有,生活无忧,最担
心的是没有了动力,易写油写滑,而外界都说我们的文笔好,我们也为此得意,但
得警惕陶醉在文笔之中忘却了大东西的叙写。你是非常有灵性的作家,我还得劝你
,不要再多读那些明清小品,不要再欣赏废名那一类作家的作品,不要再讲究语言
和小情趣。要往大处写,要多读读雄浑沉郁的作品,如鲁迅的,司马迁的,托尔斯
泰的,把气往大鼓,把器往大做,宁粗粝,不要玲珑。做大袍子了,不要在大袍子
上追究小褶皱和花边。
  
  近日看央视的百家讲坛,马未都在讲收藏,我记住了他所说的一句话,他说艺
术的最高境界是病态。不知这话是他发现的还是借用他人的,这话初听好像有点那
个,但有道理。试想想,文学也是这样,堂吉诃德,阿Q,这样的人物都是病态的。
换一句话说,这样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也正是贯注了精神的,这种抽象是从社会
、时代里抽出来的。如果敏感的话,社会、时代的东西往往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
。作家要长久,就看能不能写出这样的人物来。
  
  春节期间,晚辈来拜年,都在说要以身体为重,不必再写,或者轻轻松松地写
。他们是以他们的角度来关心,但碌碡推在半坡怎能不使劲呢?我之所以新年第一
封信给你,谈的仍是文学上的事,因为身体固然重要,写作更是活着的意义,而你
又是在写作上有野心的人。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耀锋 | 2014-11-16 00: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五:不要写得太顺溜
  
  真不凑巧,你来找我,我却去了终南山。你和某某某的稿子我大略都读了,直
接地说,我不太满意你们的叙述。某某某太注意描写,描写又特别腻,节奏太慢,
就像跟着小脚老太太去赶集,硌硌拧拧半天走不前去。为什么老去关注山岳表面上
的泥土怎样脱落流失,可山岳能倒塌破碎吗?而你,我又觉得写得太顺溜了。那年
我去合阳一带看黄河,当时是傍晚,云压得很低,河面宽阔,水稠得似乎流不动,
我感叹是厚云积岸,大水走泥,印象非常深。大河流水是不顺溜的,小河流水要它
流得有起伏,有浪花和响声,就不妨在河里丢些石头去。我的意思是,文笔太顺溜
了就要让它涩一点,有时得憨憨地用词。
  
  现在很有一种风气,行文幽默调侃,但太过卖弄了就显得贫和痞,如果这样一
旦成了习惯,作品的味道就变了,也可能影响你写不出大的作品来。
  
  我也想,为什么你会是这样呢?这当然与你的性情有关,你反应机敏,言辞调
皮,和大家在一起谁也说不过你,这种逞能可能影响你只注意到一些小的机巧的东
西,大局的浑然的东西反倒掌控不够。有些事不要太使聪明才情,要养大拙,要学
会愚笨。平日说话,大家都不屑夸夸其谈,古语道:口锐者天钝之。写文章也是说
话,道理是一样的。再者,你的节奏少变化,高低急缓搭配不好。
  
  作品的立意是不错的,但你急于要衍义立意,唯恐别人体会不来,这样就坏了
。在大的背景下写你的小故事,从人生中体悟了什么,仅有深意藏矣即可,然后就
写生活,写你练达的人事。写作同任何事情一样都要的是过程,过程要扎实,扎实
需要细节,不动声色地写,稳住气写,越急的地方不能急,别人可能不写或少写的
地方你就去写和多写,越写得扎实,整个结果就越可能虚,也就是说,作品的境界
就大。反之,境界会小,你讲究的立意要靠不住,害了你。你留言说这部初稿有的
章节你写得顺手,有的章节写得很艰难,这我也能读得出来。其实这是我常遇到的
事,我的办法是,每当写得得心应手时就停下来,放到第二天去写。这样,在第二
天一开始就写得很快乐,容易进入一个好的状态。你不妨试试。
打赏鼓励一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4-11-16 06: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推至西部文学网首页。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朋友 | 2014-11-16 1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