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杂谈】怎样欣赏诗词

[复制链接]
查看1368 | 回复1 | 2016-6-16 1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风 于 2017-7-25 10:25 编辑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写一位少女:“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红色的上衣,多么鲜艳;再配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有如小乌鸦的羽毛,下句以比喻写颜色。两相映照,其人之美,宛在眼前。


诗人运用色彩的对比,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抒情氛围。请看: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


      好象电影的镜头,从树上黑色的鸣蝉,转为狱中白发诗人的悲吟;从秋雨中飘零的黄叶,切入寒灯下白头的客子;从夜残熄灭的烛火,化为春去夏来,石榴绽开的红花(暗示耿耿相思,随着时序的转换而永无尽时)。诗人悲苦的情怀都寄寓在色彩对比和转换的镜头中了。


       有时候诗人不用复色对比,而通过一种单色,也能浸渍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春草的绿色使离人想起爱人的罗裙,因而产生一种恋惜之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满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染成的。在这里,色彩中饱蘸着感情,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了。


     中国古典诗歌有炼字的传统,讲究“一字见境界”。有时这一个字,恰好是一种色彩。杜甫常有此例,如: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别的诗人也常爱炼这类字: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


例子不胜枚举。即此一斑,也能窥见色彩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何等神奇的魅力了。

mzl.cqhresbb.175x175-75.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7-8-31 2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朋友,累了的时候,不妨走近文字,走进自己或别人心灵的花园,释放自己,去享受那份惬意和感动。相信,你会收获一份满满的友情和笑对生活风雨的淡然。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