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董邦耀报告文学】【三秦大道通九天】

  [复制链接]
查看3640 | 回复3 | 2015-4-1 16: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骊山 于 2015-4-3 07:39 编辑

      导语:祭拜过“一代史圣”司马迁,从古龙门的韩城,沿与浦津关道、傥骆、子午(荔枝)、金牛蜀道走向大致相同的108国道,一路向南,过富平习仲勋陵园,追思开国元勋的忠心赤胆;西安大雁塔下,凝视丝调之路起点雕塑,聆听远去的驼铃声;在终南山下感受“道祖”老子“自然”“无为”的大道;入汉中三国故地,领略大汉雄风与诸葛亮的忠贞和智慧。仿佛那些先哲贤士行走的古道,与走在108国道上的我们比肩前行,它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三 秦 大 道 通 九 天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自周开始,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
       陕西道路交通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周、秦、汉、唐是古代道路交通的开拓昌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以来,则是现代公路交通的大发展时期。
        受《中国公路出行》杂志之邀,这次我们重走的108国道陕西段,总体线路与京昆高速大体走向一致,西安至禹门口段与浦津关道的走向是平行的,周至到城固段与傥骆道、洋县、汉中至宁强段与子午(荔枝)、金牛蜀道的线路基本相同,是1969年至1971年,先后利用老路和修建新路连通的,总长763公里。我们从与山西交界处的禹门口出发,最后到达与四川交界的宁强县棋盘关。一路走来,脑海里总能响起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壮美诗句。我们深深感到,108国道犹如一条教人忠勇、感恩、担当与“大道自然”(老子道德经语)之路。



                                   司 马 追 风

    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而,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那天,我们迎着冬日的暖阳,经108国道,穿越黄河龙门大桥,一路上,车子经过韩城古城、赳赳寨塔、大禹庙、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碑、黄河龙门、魏长城、梁山……
    因言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惨遭腐刑。
司马迁和李陵素无交情,两人甚至连一杯水酒都没有喝过,李陵“汉奸罪”已成汉武帝钦定的铁案,满朝文武纷纷对其落井下石,司马迁竟站出来竭力为李陵辩解。——司马迁,你的人格煨出了高贵,品格酿出了纯度,可你的秉性害了你,你真是一头撞在南墙上头破血流,然后退三步再撞的书呆子!结果是,他被宰割了男人最要命的生殖器,宰割了尊严,有人说,这是“不懂政治”付出的惨烈代价。
    发奋著史
       清风徐徐,风声传颂的是《史记》这部文化巨著的漫漫书香,而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些帝王诸侯的事迹。这部由司马迁忍辱负重13年撰写的《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大部分,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创立了五体结构的述史形式,奠定了历史学的独立地位,开创了史学发展的新时代,成为我国历代史书的典范之作;同时《史记》又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传记文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宋代郑樵曾说《史记》“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而一代文化巨匠鲁迅更是赞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使我想起了《史记》里的句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朴实的话语,却闪耀着亘古不灭的光芒。
     司马迁祠
     从司马迁祠九十九级砖石台阶,拾级而上。——是藐视至高无上的皇权,还是寓意太史公的坎坷磨难?长长的石板路,每走一步,都能感到它散发出司马迁“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执拗气息。
       上午9时,顺利到达位于韩城的司马迁祠,有一块非常古老而又厚实的石头,上面刻着“追风司马”四个字,一下子将人们带入一种望其项背遥不可及的感觉。坡势特别的陡峭,须得大幅度仰视才能看到,山腰的重要视角处便很自然的出现一个写有“高山仰止”的门楼,让人肃然起敬。
       遥想当年,这长长的石板路是唯一通往京城的国道,千千万万的学子都必须爬过这个坡才可抵达人生的辉煌,被当地人俗称为“秀才坡”。据介绍,这条古驿道是唐代的“高速公路”,当地有民谣“走下司马坡,秀才比驴多”为证。
       1125年,韩城县令尹阳上任,主持修建了太史司马迁祠,祠中需悬挂司马迁画像,翻遍宋版典籍,都是他处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最终在芝川乡间,觅得司马迁壮年时留须画像,画像容貌逼真传神,拿来叫司马族人辨认,司马族人纷纷拜倒痛哭。这幅画像,据说是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亲绘。韩城民间传说,柳倩娘善绘,结婚之后,每年都为丈夫画一张年谱像,一直画到司马迁去世。在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妻子为他作的画像仍是长须飘逸,凛然阳刚,每一张画像都融入了对丈夫的爱。
     渭北人民怀
      习仲勋陵园先后被中共陕西省委批准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富平县的红色旅游基地。
       离开司马迁祠,我们沿108国道,驱车经合阳、大荔驶入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故乡——富平县,又一次来到习仲勋陵园。他生于1913年,2002年5月2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陵园面积不大,四周柏树苍翠,肃穆简朴。陵园前有两块石碑,一侧题写着习仲勋简介,一侧是毛泽东的评价:“习仲勋同志,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陵园正中是一尊习仲勋雕像,雕像背面是习仲勋夫人齐心书写的习仲勋语“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
      一位老人说,习仲勋对富平人不错,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央给延安的粮食他还留给富平一部分。
     渭北名惹人醉
      我对同行的人说,提起渭北的名胜古迹让人心醉。每个县名和遗迹都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浸泡。
       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为韩城古称。这里的“河”就是东边的黄河,“山”则为西边的梁山。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韩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科教文地名文化组织授予的“千年古城”,在中国农耕文化及经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陕西韩城籍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了经济专著《平准书》、《货殖列传》,开创了中国史籍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体例。这是司马迁对中国经济史学的最大贡献。
       我多次来过韩城党家村,它在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占地16.5公顷,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达成院123院,321座。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韩城市“徐村司马迁祭祀”作为祭祖习俗进入名录。另外,电视剧《司马迁》和大型纪录片《大秦商》在韩城司马迁祠、党家村古民居等景区拍摄外景。
       108途经合阳,必走不可。那年,我也是冬季在合阳县洽川黄河湿地的温泉――处女泉游过泳,天上大雪纷飞,水上热气氤氲。合阳素称诗经之乡,是商元圣伊尹、周武王生母太姒和印光大师的古乡,《诗经》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源于此。伏羲氏、帝喾、周文王、子夏曾在此活动。五帝之一帝喾曾安葬于此。线偶戏、木蕊画、画花、纸塑窗花、儿童画等驰名国内外。
      大荔和富平也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大荔辅氏城为春秋时晋邑、周平王末年的王城遗址、战国时期的魏长城遗址、隋唐时的沙苑城遗址、明朝时的邑县城遗址、唐贞观元年重修的岱祠岑楼、丰图义仓、金明民俗博物馆、大荔人头骨。富平的老城、法源寺唐塔、金代铁佛、唐五陵、郑国渠遗址、秦朝大将军王翦墓、陶艺村等,具有无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
     渭北名吃
      在108渭北沿线的名饮小吃,也如名胜古迹,枚不胜数,耐人寻味,更有那名字,个个都有来头,个个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蕴涵着深厚的饮食文化
      大荔月牙烧饼:像半个月亮的样子,让人感到有趣。在头一回见到大荔月牙烧饼后,让我常常想起。月芽烧饼歌谣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相传很早以前,同州城里有一个卖饼的小伙子,名叫王维诚,为人勤劳善良,自幼丧母,跟父亲卖烧饼,不久父亲去世,他一人卖饼,艰难度日。一日,月宫里的嫦娥变作一穷苦老太婆来到维诚炉前。维诚见老人饥饿可怜,忙扶老人坐下,烤了软乎乎的热饼,又端上面条。数日过去,老人把烙月牙烧饼的技艺教给了他。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月牙烧饼也流传至今。”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也是对好吃又好看的月牙烧饼的赞美,更是对勤劳善良的普通百姓的赞美。
      合阳黑池羊肉糊卜: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曾有“宁吃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还有合阳踅面,也叫烙面,用开水浸浸泡两分钟,捞进碗里,加调料即食,具说是世上最早的方便面。另外,合阳的红烧黑乌鲤、十碗席、辣子豆腐、同家庄的水鲜饸饹等。
      biangbiang:是陕西面条的杰出代表之一,它的确切字形古今字典都查不到,但在每家卖biangbiang面的饭店门前,你都会看到一个偌大的招牌,上书一个斗大的字,笔画多达五十几画,陕西关中人不分老幼,都会脱口念出:“一点上了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二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中间夹个言篓篓,你也长、我也长,里面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子游咸阳。”这首民谣唱的便是“biang”字的传统写法。
      韩城羊肉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韩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为汤饼(古时称汤面为汤饼),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汤,故称羊肉餄餎。"羊肉臊子饸饹是韩城人的一个骄傲。几乎所有到韩城的客人,必定会受到这样一种美食的款待,并且差不多都是在第一次宴席上。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邪,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水盆羊肉:在渭南蒲城、大荔最正宗,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
      渭南时辰包子:“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包皮呈金黄。香飘招徕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这是对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一首赞美诗。
大荔石子馍:据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近日随着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和各个媒体的宣传,“石子馍”在全国走红,火了起来,也成了大荔县的一个金字招牌。还有300多年历史的大荔带把肘子,至今让人赞不绝口。

                                     丝 路 春 风

      2100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前往中亚,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远去的驼铃声,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艰难和贸易往来的辉煌。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
      追溯古脉络
      历史上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很多,但一般认为沙漠绿洲之路是主线。即从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并通往欧洲的道路。
民间东西方贸易比官方更早
      史学家以张骞出使西域作为正式开通的标志,不是说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而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是官方行为。民间商业贸易比这更早。比如,从新疆到内地的“玉石之路”,至少在商代就存在。更早的东西方交流,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标志是东方的小米传到了中亚、西亚,而西亚的小麦传到了黄河流域。这说明那时东西方已经有了交通,有了交流。
     陆路交通枢纽地位不可撼动
      沉睡千年,一朝初醒。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的提出,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西安为枢纽,开辟了丝路经济带的新通道。
      2014年,正式开通了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和“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也开通了西安直飞莫斯科、巴黎、赫尔辛基、曼谷、首尔、新加坡、吉隆坡、西雅图航线……
      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的公路铁路路网,正在推动生产要素向西安乃至西部流动和聚集,“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

                                     蜀 道 遗 风

      没有秦岭,蜀道就不会那么艰险;没有栈道,蜀道就不可能通行;没有三国,蜀道就少了很多精彩故事;没有唐诗中李白那一叹,蜀道的“难”就不会那么刻骨铭心!
      它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国道,比欧洲著名的罗马大道还要早;它是我国古代第二大经济动脉,仅次于京杭大运河。蜀道,一座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舞台,许许多多的事件在这里上演,形形色色的人物从这里登场,故事自然络绎不绝,看点当然连绵不断!从西安走傥骆蜀道,必由周至西骆峪向南至洋县、城固,不能不提及周至终南山下楼观台与老子(李聃(dān))。
     老子之道
     走出函谷关,老子以自己悟道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为中华大地留下了最清晰的思辨,历史的天空从此不再混沌,一个民族从此走向了新的思想境界。
       自然无为的“道”对中国人的影响——安静的中国人人们看到无为,一般认为是什么都不做,其实无为与不作为是不同的,不作为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无为是做顺应“道”的事,虽然有点宿命的成分,但是,主要的部分仍然是希望人们能够把事情做好。自然与无为是老子思想甚至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为着的自然才是真正的大“道”,而乱为的行为则是背离了自然,背离了“道”的要求,最终会使阴阳失衡,这会导致事情的失败。
     老子讲经之地
      终南山下的楼观台得名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号称"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
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夜观天象,称故宅为草楼观。一日尹喜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从此经过。后来果然老子西游入观,尹喜便迎请老子于草楼观,老子在楼观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草楼观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故又称说经台。这便留下了楼观台这一名称。老子墓、大秦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道的
     秦岭陡峻、巴山巍峨,中原和巴蜀的沟通十分艰险。历经秦汉等朝代上千年的开拓沟通,在秦巴山地上基本形成了7条交通要道。其中,秦岭中有4条,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巴山中有三条,金牛道、荔枝道和米仓道。另有第8条著名的蜀道则是沟通甘肃和四川的阴平道。
      秦朝之前,四川还没有通往外界比较像样的陆路通道,一般都要取道重庆从三峡出川。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巴、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秦唾涎已久。但蜀有剑门之险,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岖,运输艰难,征伐很不容易。后来,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巴错的计策,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请蜀王开道迎接回去。蜀王开明氏便派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秦国等蜀道开通后,就暗派大军长驱直入,蜀国没有防备,前线军队寡不敌众,在葭萌一战大败,蜀国也就随之灭亡了。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又叫金牛道。
      自此以后,闻名中外的蜀道诞生了。后经历代修建,蜀道成为了构筑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经贸繁荣的重要纽带。
    李白《蜀道住了天下人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多少年来,诗仙李白的这一声喟叹成了诗辞里的咏叹调,使得后人一听要走蜀道,便皱起了眉头。
      据史料记载,李白出川所走的是傥骆道。杜甫和芩参也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此为诗圣杜甫由成都回长安时所写,凄凉而哀怨,令人不胜唏嘘。而岑参的诗句则浪漫而壮观,颇为大气:“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杜甫和岑参所云“骆谷”,即傥骆道。
     今日蜀道不再
      今天,由西安通向成都的多条公路全部贯通,108亦在其中。
       古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哀叹已经变成了“千里蜀道一日还”的笑颜。庆幸的是,大部分公路并未在原来古蜀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而是另寻它处修建,这就为我们今日重走蜀道提供了可能。
     蜀道美食
     走过蜀道,口有余香。蜀道有千年的历史,这古道上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厚重很多,在拍照留影,回味历史的档儿,可别亏待了自己的肚子,蜀道上的美味在这里也是拿得出手的招牌!
      七十年代,我为汉中一家三线航空工厂奉献了十年青春,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主要景点都去过,各样小吃都尝过。寒冬腊月,乘坐工厂用货车改装的班车,脚冻手冻浑身冷,下车吃碗汉中梆梆面,让人冒热汗。
      我熟知的腊肉、菜豆腐、热面皮、炕炕馍,都是佛坪人喜吃也善吃的美食。佛坪腊肉,也有光荣历史: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佛坪腊肉招待;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还用佛坪腊肉进贡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气吞山河吃面皮。陕西面皮,自然是汉中的最好!背靠秦岭,南接巴山,独特的小气候赋予了汉中“西部小江南”的雅号,这里产的稻米自然别具风味。面皮其实是米做的,因为柔嫩、劲道就像上好的面条一样,故名之。吃面皮不放辣椒是尝不出滋味的,将上好的尖椒细细地磨成面粉状,加进芝麻,再泼上热油,远远地闻到就让人胃口大开。汉中的女孩子平时看上去娴熟温润,可吃起面皮来都有些气吞山河的架势。
      刘邦御赐“浆水面”。汉中的浆水面一直是汉中人最喜爱的面食之一。浆水面条要人工擀制,使之叶宽、条长、片薄。将煮熟的面条入碗,调上浆水菜,浇上辣椒油,浆水面即成。据说,这浆水面的名字还是刘邦与萧何一起吃面时起的呢!
      五味齐全粉皮子。又称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冲等味。吃的方法都是凉拌,嚼之光滑,柔韧,自带几分凉爽。寒热皆宜,老少偕喜,传统得粉皮子是由生长在山上的蕨菜根茎捣碎,取其淀粉加工而成。
      菜豆腐没青菜。汉中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汉中的名小吃,原在汉中是招待宾客的佳肴。现在以是大众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
      汉中梆梆面。汉中风味食品,将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宽的面条。汤里加酱油、醋、盐、辣椒油、胡椒粉、葱花,最后加少许猪油。
      石门麻辣豆瓣鱼。被誉为陕南一绝的石门麻辣豆瓣鱼,见长于活鱼快做,鱼鲜肉嫩入味爽口,红油漫浸柔辣不腻,麻中透香回味悠长。它是饶胜利先生开创的褒河第一家鱼餐馆的品牌佳肴,曾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报道。
      宁强王婆麻辣鸡。四川广元有麻辣鸡,制作方法与宁强略同,大概因为宁强与广元毗邻,风俗口味差不多,一些食品相互学习借鉴,也是有的。
      王家核桃馍。宁强著名风味小吃“王家核桃馍”,此馍小如瓷盖,色橙黄,味浓郁,人口香酥,尤难得者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在漫长的岁月里,留下一些有关王家核桃馍的趣闻轶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地方官闻讯急奔西安参朝,        曾将此馍作贡品进陈御用。此事一经传开,这馍在群众中骤然身价百倍。

                                        大 汉 雄 风

      确立了一个民族,汉帝国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自此,汉朝、汉族、汉服、汉人、汉字、汉文化等称谓沿用至今,都与汉中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
     汉
      强大的汉帝国用铁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使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草船借箭、唱空城计,他革新武器装备,发明了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一生充满大智慧,为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成为智慧的化身。
      定军山下卧虎藏龙
       汉中,古称“天汉”,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勉县,是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争夺的主战场,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此发生,这儿才真正称得上卧虎藏龙!
       诸葛亮在他8年北伐的生涯中,始终以定军山作为根据地,演绎了一幕幕不朽的传奇。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便安葬于此。由蜀汉主刘禅下诏修建了武侯祠,在勉县城西3公里处108国道旁,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50年。
       武侯墓位于县城南5公里的定军山下。马超墓与武侯祠相对应。
       京剧《定军山》,演绎了蜀国老将黄忠曾于此斩夏侯渊、赵顺,协助刘备平定汉中,一举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
     散落于中古蜀道的故事
      长达四百多年的汉帝国,涌现了张骞,苏武,班超卫青,霍去病,李广,窦宪,马援,陈汤,耿恭等一系列让华夏为之自豪的人物。
       张骞从汉中奔向长安,开拓了“丝绸之路”,死后归葬老家城固。张骞墓已被列入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张良功成身退于汉中紫柏山;韩信被封坛拜将于汉中城南;蔡伦在汉中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死后葬于封地洋县的龙亭
       以古汉台、拜将台、褒斜栈道及其摩崖石刻、蔡伦墓、张良庙等为代表的汉文化景点,如今已成为游客追根寻源的好去处。
      汉高祖刘邦的拜将台始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已经有2216年了。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古遗址,为汉中“西汉三遗址”之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导游告诉我们,当时韩信到了河边,河流发水,韩信无法过河,遂被萧何追回。韩信被拜为大将后,统帅三军,逐鹿中原,百战百胜,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功成后,张良身退,韩信继续为将,刘邦怕韩信“功高盖主”,由萧何引进内宫,被吕后所杀。
       香港一位企业家出资,修建了一座韩信的塑像,在细雨中,塑像肃立。阴沉沉的天,牛毛般的细雨,似乎也在为韩信的遭遇鸣不平。传诵了两千多年的故事,虽然在汉中工作过十年,就已经知晓,但是,今天再次从拜将台听来,宛如亲历,别有一番滋味。
       公元前206年刘邦自汉中发迹得天下,遂定国号为汉,他曾驻跸的宫廷被称为汉宫。现在,古汉台已经成为“汉中博物馆”,馆内有石门汉魏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汉代史迹、古字画。其中石门十三品是摩崖石刻的精品。
       石门距汉中市区15公里,当年石门有很多书法瑰宝石刻,在修石门水库时,把最珍贵的十三品移出来了,其他的石刻,都葬身水下了。石门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现在已经辟为“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
     金牛道上古今
      宁强县是“石牛粪金”“五丁开道”故事的发生地,古称金牛县、宁羌卫、宁羌州,羌汉杂居。李白诗曰:“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道,锦城长作帝王州。”
       我们最后到达宁强县。对它,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多次来过宁强,而且这里有我多年共事的公路人。
       距县城十多公里的棋盘关,金牛道上称七盘关,是川陕交界咽喉处的七盘岭上,号称西秦第一关。
       青木川距宁强74公里,那年汶川大地震前几天,我带领本单位的各级劳模到宁棋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参观,顺便到此来过,5.12汶川大地震,导致部分屋脊和墙面开裂坍塌。随后得到了恢复。根据著名作家叶广芩的长篇小说《青木川》改编的电视剧《一代枭雄》(何辅唐)历史原型人物魏辅唐的热播,青木川又得一新名“风雷镇”,国人都在寻找陕西省的风雷镇。

                                      道 工 新 风

      有人说公路躺着是路,竖起是碑。而我要说,你就是那护路守碑人,因为,你在路上,路在心上。
       三秦养护人对困难以生、愣、硬、憎的犟劲,不服输不低头,水毁、塌方、抗震救灾、除雪保畅,无不冲锋在前,承担着108国道陕西段763公里、占全线3356公里的近1/4的养护任务,涌现出众多英雄和先进群体。
     荣誉催他又出
       早听说108国道上的路井道班是个老先进了,养护的路段在全国都有了名,部里,厅里,局里常有人来参观学习。那天,从芝川顺着108国道,来到合阳县路井镇,在道班里,我见到了李永堂。
       在他的宿舍里,除了一张桌子和一张床,剩下的就是满满的奖状。路井道班自50年代初组建以来,先后受到国务院、交通部、省、市、县,各级、各项表彰奖励三百多次。从1958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国务院授予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到1998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再到2012年荣获陕西省公路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等称号,道班会议室的墙壁上早已无法摆放这些荣誉了,作为合阳公路段路井道班班长的李永堂,只好把这些奖状放在宿舍里。
       在以前,他觉得这只是组织对大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而现在面对这些荣誉,李永堂开始思考了。十几年了,李永堂几乎从来没有去考虑过这些荣誉。
       李永堂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创造新江山更难。我要从荣誉中找不足,向同行们的长处学习,再看我们标准高不高,干得好不好,路面有无坑槽,水沟有无阻塞,这些,我们都以强烈地责任心坚持做到。
       说完,李永堂起身,道别,穿好制服,拿起工具,他又带领兄弟们出发了。
       深山道班走出的女
       刘巍,她默默无闻地耕耘在108国道秦岭深山中。
       二十个春秋,她从周至公路段道班做统计员起步,到2002年2月任周至段机械队队长,再到2005年5月任周至公路管理段副段长。从铁面无私职工有怨,到人格魅力感动职工,乐于用勤奋努力给予她最大回报。在她的带领下,使机械队迅速扭亏为盈,周至公路管理段也是连年先进。2006年,她荣获西安市第五届“文明市民标兵”称号,并出席了西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2010年获得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5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刘巍身为周至公路管理段副段长,她连夜组织技术干部排查危情。在排查一处高危山体时,余震又一次发生,同志们大声喊“危险,快撤……”听到喊声后,她却坚持检测完最后一道工序,才转身撤离。在她和同志们的努力,该段养管的163公里干线公路畅通无阻。
       在2008年元月那场除雪保畅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白天带领职工破冰除雪、撒砂防滑,23日晚,周城公路73公里处出现险情,她不顾身体疲惫,带领队员在风雪中挺进……深夜,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寒流不断袭来,受阻的车辆很难启动,堵车也越来越多。情急之下,她与队员们帮着推车,感动得乘客走下车来,为抢险队员打着手电,照亮前进的路……
                                                                     (2015年1月5日第三稿于裁云斋)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4-1 16: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wcr的关注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4-14 0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5-4-3 20:42
老师好!
【董邦耀报告文学】【三秦大道通九天】  已被推至西部文学微博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 | 2015-8-10 2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