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散文随笔
›
[胡亦群散文随笔]外婆家的乌桕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胡亦群散文随笔]外婆家的乌桕树
[复制链接]
26
|
0
|
前天 2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外婆家有一棵高大的乌桕树,在屋后的小岭上。树墩边有一块赭色大砂石,方笃笃的,有半人高,要爬树时可以借以攀登。隔壁来夫舅每年要放风筝,风筝飞上天后,他就把风筝线系在这树的枝梢,能让风筝在树顶上飘一整天。乌桕树下,有一片不大的平坦场地,每年热天拔豆时总是在这个场子上晒豆打豆。外婆家后门口有一条小土路通上这里,上下很便捷。这里地处村头,有通往岭下邻村的山径。我小时候来外婆家时,总爱从下面拐上这条小山路,这比走石板大路要近许多。
每年秋天,乌桕叶红了,红的鲜艳无比,美过春花;叶落了,斑斑驳驳铺满一地;结籽了,小弹子般的乳白色乌桕子密密麻麻挂满一树,犹如凌空展现着一顶硕大无朋的缀珠宝冠。
等到收乌桕子的时候,外婆便用绑有镰刀的长竹竿,细细地把它们刁打下来,再扫拢揀净用布袋收存。我问外婆这籽干嘛用?外婆说日后拿到琶村油榨坊去换“青油”。我问是用来炒菜的吗?外婆说不是,那油不能吃,吃了会泻肚,是点灯用的。当年村里夜晚照明都是用灯盏,把灯草芯浸在油盏中点亮照明。一般人家点灯的油也就是炒菜的油,即菜籽油,我家也是,没有点灯专用的油,所以听外婆这么讲,感到特别新鲜!她有一只专用的青油筒,大约是竹筒做的,细细长长,不知用了多少年了,通身乌红乌红的油光光的,倒油的出口处还结了厚厚的一层沉积物,像重复刷上好几遍油漆一般。
我今天整理报纸,看到10月25日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有一篇署名繁星的文章:《乌桕微丹菊渐开》,上面正好讲到乌桕和“青油”,顿时触动了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内心也很为外婆所说的“青油”之事而兴奋,因为“青油”这冷僻的字眼并非我原来所想的是仅存于故乡一隅的土语,而是风行社会的通用大名,足见徽州尽管历来地处偏狭,却不妨碍她见识的博大,因而颇生欣欣然之感。文章还说“青油点灯不会冒黑烟,也格外亮”,居然有这么突出的优点,不知外婆是否体会到过?而且青油还是制造巧克力的紧俏原料,连乌桕种子外皮提取的皮油,也都是制造香皂、蜡纸、蜡烛、甘油、润滑油和环氧树脂、高级油漆的重要原料,原来乌桕子这么有用!这些外婆肯定是不知道的了,这些因时代发展而生发出的新用途,老辈人是无法知道的,何止外婆一人啊!
现在,外婆家的那棵乌桕树已经被遍种的李树替代了,曾经的秋季一树乌桕红,已经变成了现在春季满坡李子的胭脂色了,外婆地下应有知,她一定会更高兴吧!
个人简历
胡亦群,1943年出生,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唐贝村人 ,196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职工,2003年退休,热爱文学,常有诗歌散文随笔作品问世!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吴康权全
个人认证
68
主题
126
帖子
1105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1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5 积分
积分
1105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关于注册会员和登录《西部文学网》的通知
2022-01-03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
10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