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暖乡肠
(挖蒜寻珍) 春阳爬埂头,小蒜绿芽抽。 竹铲剜黄土,辛香绕指柔。 二月挖新薤,老汉乐心头。 岐伯留古训,野菜解乡愁。 岐伯故里的春阳刚冒头,田埂边一丛丛冒绿的小蒜,就被姚选富先生的竹铲唤醒了。“二月小蒜,香死老汉”,这位西部文学健康大使蹲在地里,指尖掐起颗胖乎乎的鳞茎,“岐伯爷传下的道理,乡野里藏着真宝贝呐!” 《黄帝内经》说 “五菜为充”,这小蒜(古称薤)便是古人餐桌上的养生常客。姚选富先生扒拉着带泥的根茎:“俺们西部人懂它,胃寒肚子疼时,挖把小蒜煮水喝,辛温的劲儿能暖到肠子里。”《本草纲目》记载其 “通阳散结”,他却说得直白:“冬天炕头冷,就着腌小蒜吃馍,胸口不闷,气脉都顺了”。 田埂上的闲谈里,满是民间智慧。“小蒜拌豆腐,病痛绕着走”,姚选富先生教着简单吃法:鲜蒜切碎拌香油,配着热粥下肚,消食又解毒;腌成糖醋藠头,脆生生的能存一整年,老人孩子都爱吃。遇到毒虫咬伤,他说捣烂小蒜敷在患处,这是《千金方》里传下的解毒招儿,山里人都用了几百年。 姚选富先生的竹篮渐渐满了,夕阳把黄土坡染成金红。“李时珍说它‘利五脏,补虚损’,其实哪用那么文绉绉”,他擦着汗笑,“春挖小蒜夏泡酒,秋腌咸菜冬暖粥,这山野里的寻常物,就是岐伯文化里‘药食同源’的活例子。” 晚风里飘着小蒜的辛香,田埂上的谚语还在回响:“家有小蒜,小病不犯”。这扎根黄土的野菜,被姚选富先生这样的乡野智者读懂,既藏着《本草纲目》的医理,又裹着西部大地的烟火气,暖暖地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安康。 (养生传家) 薤白暖三焦,家常小病消。 腌泡兼煮粥,岁岁无烦恼。 黄土藏灵草,烟火润肝肠。 家有小蒜在,安康伴岁长。
笔名:洛沙,实名:王养斌,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