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粟养脾胃
岐伯坡前春草冒, 蓝衫掐得嫩尖俏。 老鲁凑来袁晶跳, 田埂分芽乐淘淘。 每年春风掠过岐伯故里时,姚选富的蓝布衫已沾了草香。这位西部文学健康大使蹲在田埂边,指尖抚过一丛翠嫩的木粟 —— 这是西域传来的古名,西部农人更爱叫它苜蓿,说这草 “接地气,能治饿,还能祛病”。 “岐伯早说过‘食养尽之’,这木粟就是应了这话。” 姚选富先生拨开叶片,指腹摩挲着细绒毛,“你看它根扎得深,吸尽盐碱地的精气,性凉味甘,正好清脾胃湿热。”《本草纲目》载其 “利五脏,轻身健人”,《名医别录》更言 “洗去脾胃间邪气”,这些典籍要义,他早融在了田间识草的经验里。 田埂上的老中医鲁向宁凑过来,手里攥着把刚掐的苜蓿尖:“姚老师,俺们祖祖辈辈春天都吃这个,焯水凉拌能清火气,包饺子最香。” 姚选富笑着点头,说起民间用法:“嫩叶焯 15 秒过凉水,加蒜末醋汁,就是清热良方;晒干的全草煎茶,能治小便黄涩。” 他想起岐伯 “四气五味” 的智慧,苜蓿甘淡渗湿,正是调理西部干燥气候的天然食材。 地头的益玲富中医理疗养生馆袁晶举着带露的苜蓿跑来,姚选富接过一把,指着茎秆道:“这草藏着止血妙方,民间用它治痔血肠血,就是靠里头的维生素 K。” 他又教袁晶做苜蓿红枣粥:“种子研末混粳米,加几颗红枣,健脾又补血,契合《食疗本草》‘利大小肠’的记载。” 夕阳染黄田垄时,姚选富先生的布袋已装满苜蓿。风吹过漫坡的紫花,他想起丝绸之路传来的传说 —— 这 “木粟” 曾随使者东行,如今仍是西部人的养生宝。“药食同源,草木有情”,他望着农户们远去的背影,耳畔回响着岐伯的古训,这田埂上的寻常野草,正是自然馈赠的健康密码。 焯水清脾祛湿热, 煮粥止血补气血。 丝路木粟农家宝, 药食同源土味绝。
笔名:洛沙,实名:王养斌,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