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坡紫苏传 岐伯坡上露未干, 布鞋踏破陇头寒。 紫边叶儿顺手掐, 回回香漫黄土滩。 岐伯坡上的晨光刚漫过田垄,姚选富的布鞋已踏碎露珠。他弯腰拨开丛丛绿影,指尖抚过紫边嫩叶,喉头滚出西北汉子特有的厚重嗓音:“这‘回回草’,可是岐伯老祖传下的宝贝。” 岐伯坡上乡间称紫苏为 “回回草”,叶片揉搓时溢出的辛香,混着黄土气息漫在田埂间。作为西部文学健康大使,姚选富识草的本事藏在老茧里 —— 他捏起一片叶,指腹摩挲着脉络:“你看这双面紫的为佳,《雷公炮制药性解》说它‘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咱庄稼人风寒感冒,煮碗苏叶葱白饮,发发汗就舒坦了。” 田埂边的老榆树下,他铺开油纸包的典籍抄本。“岐伯在空桶沟上发现这草时叫‘桂荏’,” 姚选富先生指着泛黄纸页,“《神农本草经》载它‘下气杀谷,辟恶气’,咱西北人爱吃羊肉、河鲜,用它包烤肉、蒸河蟹,解腻又解毒,正是药食同源的道理。” 说话间,他摘了把嫩叶塞进竹篮,“苏梗能安胎,苏子可润肠,这棵草从头到脚都是宝。” 正午日头渐烈,村民们围拢来讨教用法。姚选富先生就地取材,演示着紫苏姜枣水的做法:“红枣去核,加三片姜、一把苏叶,文火炖半个时辰,暖胃散寒,老人娃娃都能喝。” 有人问起胎动不安的偏方,他翻开抄本念道:“《济生方》的紫苏饮,配陈皮、当归,咱乡下用苏梗煮鸡蛋,也能顺气安胎。” 晚风里,田垄上的紫苏沙沙作响。姚选富先生望着遍野绿紫,感慨道:“岐伯老祖的智慧,就藏在这田间草里。” 他分给众人的不仅是紫苏叶,还有手写的用法口诀:“叶解表,梗理气,子润肠,鲜叶拌菜香满席。” 月光爬上岐伯坡时,家家屋顶飘起紫苏的辛香,那是西部大地流传千年的健康密码,在田埂间代代相传。 叶驱寒邪梗安胎, 子润肠道解荤柴。 乡邻围学传方诀, 辛香漫庄暖陇原。
笔名:洛沙,实名:王养斌,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