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七花谣
岐伯故里土生香, 田埂晨露挎竹筐。 白瓣沾泥星子晃, 乡邻指认七花旺。 岐伯故里的晨露还凝在田埂,西部文学健康大使姚选富先生的竹篮已挎在肩头。“这白瓣绿萼的,咱西部人叫‘七花’,书本上唤田七花嘞。” 他蹲下身,指尖抚过三七花层层叠叠的花瓣,沾起的泥星子落在蓝布裤脚,“岐伯老祖早说过‘食养为先’,这花可是咱西地的活本草。” 田垄间的三七花举着细碎的白,像撒在绿毯上的星子。姚选富先生掐下三朵,递到鼻尖轻嗅:“性凉,味甘苦,《本草纲目》说它‘清热平肝’,岐伯故里的老辈人更懂它的好。” 他指了指远处山腰的窑洞,“张大爷高血压,天天泡三五花茶,喝了半载,头晕耳鸣竟少了。” 说着便教我辨识:“要选含苞的,皂疳含量最高,这可是全株的精华哩。” 竹篮渐渐装满时,姚选富坐在田埂上开讲:“岐伯在《黄帝内经》里提‘三七,肾气平均’,虽讲的是人身节律,却暗合这花的脾性 —— 平肝以安肾,降压不损元气。” 他掰着指头数用法,满是老茧的手透着实诚:“三五花 3-5 朵,开水冲了是茶,清热利咽;泡软了炒肉片,活血又下饭;最妙是煮鸡蛋,十克花配四个蛋,敲壳再煮半钟,高血压的人吃着管用。” 风卷着黄土味掠过花丛,他忽然起身摘了把青果:“《本草纲目拾遗》说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咱西地人不浪费。花配青果泡着喝,急性咽喉炎立竿见影;炖鸡汤时丢几朵,解腻又安神。” 竹篮里的三七花沾着阳光,他叮嘱道:“性凉,虚寒人少喝,女娃经期别碰,这都是老辈传的规矩。” 夕阳把田垄染成金红,姚选富先生的竹篮沉甸甸的。“岐伯传下的不是药方,是让咱识草木、惜草木。” 他抖落裤脚的泥土,笑声混着花香,“你看这七花,既入得了药罐,也上得了饭桌,这才是药食同源的真学问。” 冲茶煮蛋炖鸡汤, 降压清喉活血肠。 乡邻嘱罢寒凉忌, 食养同源岐伯方。
笔名:洛沙,实名:王养斌,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